大望财讯/文
刚刚过完20周岁生日的蚂蚁集团,再次走入聚光灯下。
12月8日这一天,不仅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宣布要将CEO一职交棒给现任总裁韩歆毅,就连久未现身的创始人马云、现任阿里巴巴董事的彭蕾也悉数到场。
韩歆毅将在2025年3月1日起正式接任蚂蚁集团CEO一职,全面负责蚂蚁的各项业务及日常管理工作,向井贤栋及董事会汇报,而井贤栋将保留董事长职务。2016年,蚂蚁集团首任掌门人、彼时的董事长兼CEO彭蕾将CEO一职交给了井贤栋。如今8年过去,接力棒再次传到韩歆毅手中。
此前,11月,网传蚂蚁集团重启IPO计划成为金融科技行业的一大焦点。据了解,2020年IPO计划被迫暂停后,蚂蚁集团便进入了漫长的整改阶段。如今,在这位“投行老将”的带领下,蚂蚁集团是否还能再续上市之路?
做了9个月总裁的“投行老兵”
公开资料显示,韩歆毅毕业于清华大学,拥有经济学本硕学位,于2014年5月加入蚂蚁集团。这十年间,他历任战略投资副总裁、CFO、董事会执行董事,并于2024年3月出任蚂蚁集团总裁。
韩歆毅是蚂蚁集团的第四位CEO。2019年,井贤栋将CEO岗位交给了从阿里云前来的胡晓明,韩歆毅则升任集团CFO,胡晓明将支付宝打造成数字生活平台,推动了芝麻信用、网商银行、蚂蚁森林的发展。在蚂蚁IPO被叫停后,2021年井贤栋又从胡晓明手中接回CEO之位。
在加入蚂蚁集团之前,韩歆毅于2001年7月至2011年9月任职于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主要从事互联网、电信行业、铁路行业的投资银行业务。公开资料显示,韩歆毅还曾参与过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A股首次公开发行、中国铝业H股首次公开发行、2002年中国移动通信企业债券发行等一系列项目,拥有丰富的投行经验。
2011年9月,韩歆毅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担任阿里巴巴集团企业融资部资深总监。在阿里系的资本运作上参与了多个大的项目,包括阿里巴巴香港上市公司私有化、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之间架构重组、阿里巴巴回购雅虎所持股份及多次股本和债务融资项目。
井贤栋在信中高度评价韩歆毅,在服务蚂蚁的十年中,他用敏锐深刻的战略洞察和勤勉专业的精神,为公司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3月出任蚂蚁集团总裁以来,更以杰出的领导力,带领团队持续推动支付宝做出了一系列创新变革。不仅如此,他谦虚磊落、公正无私的品质和开放包容的格局,也得到了团队的一致认可。”
有媒体报道称,在担任蚂蚁集团总裁的九个月里,韩歆毅采取一系列调整举措,例如已推出 8 年的集五福活动在 2025 年春节将会有一次大改版;组织管理方面,韩歆毅上任后将数字政企事业部拆分成了医疗、出行、民生三个独立业务部,减少内部沟通的消耗。
上市被迫暂缓、罚款71.23亿,
整改之路漫漫
蚂蚁集团,这家从阿里巴巴集团中孵化而出的金融科技巨头,自2004年诞生以来,从最初的支付宝起家,逐步发展成为涵盖支付、理财、信贷、保险、信用等多个业务板块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然而,蚂蚁集团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20年7月,蚂蚁集团官宣启动H股、A股同步上市计划。10月27日,上交所官网显示,蚂蚁集团IPO初步询价完成,A股发行价确定为68.8元/股,总市值达2.1万亿元。同日,H股发行价确定为80港元/股,刨除汇率影响后与A股基本持平。根据蚂蚁集团公告,两地总计募资总额超过345亿美元(约2400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表示,蚂蚁集团“A+H”两地上市成功后,有望成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IPO。
但好景不长,当年11月3日,上交所发布公告称,由于蚂蚁高层被监管约谈、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原因,决定暂缓蚂蚁集团的上市。随后,蚂蚁集团也发布了暂缓上市的公告。
图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此后,蚂蚁集团进入到三年整改期。业务侧,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与其他金融产品的连接;管理侧,引入更多独立董事,管理层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与阿里巴巴切割。
一直以来,蚂蚁集团凭借支付宝的普及和创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如“花呗”和“借呗”等,吸引了大量用户和资本。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花呗、借呗等借贷产品撑起微贷科技业务,占比高达39.4%,超过支付业务是蚂蚁集团的最主要收入来源。
2020年IPO被叫停时,蚂蚁集团花呗、借呗等产品的金融风险及合规问题也被重点提及。次年4月,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并公布整改方案,其中第一项内容即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等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
此后,蚂蚁快速奔跑在合规化路上。同年6月,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成立,承接花呗、借呗;9月,花呗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产品转移至蚂蚁消金,运营主体变更;11月,借呗、花呗先后启动品牌隔离工作,成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专属品牌。
2023年7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局、中国证监会发布消息称,平台型企业金融业务的主要问题已整改完成,对蚂蚁集团及其旗下机构处以罚款71.23亿元。随后,蚂蚁集团回应称,对此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当晚美股开盘,阿里巴巴上涨3.47%。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今年3月,蚂蚁集团启动了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韩歆毅出任蚂蚁集团总裁,全面负责数字支付、数字互联和数字金融业务;蚂蚁国际、OceanBase和蚂蚁数科分别成立董事会,独立面向市场;继续推进蚂蚁的“AI First”、“支付宝双飞轮”、“加速全球化”三大战略。
蚂蚁集团估值缩水盈利困难,
支付市场竞争激烈
今年11月以来,蚂蚁集团二次上市的传言甚嚣尘上,回望IPO搁浅的四年间,蚂蚁的压力也与日俱增。
虽然蚂蚁集团自2020年以来不再单独披露财报,但由于蚂蚁集团持有33%阿里巴巴股份,可以通过阿里巴巴财报间接了解蚂蚁集团的经营状况。由于阿里巴巴采用延后一个季度确认投资损益的策略,蚂蚁集团的财务数据通常滞后阿里巴巴一个季度。
据大望财讯统计,2021-2023年,蚂蚁集团净利润连续下滑。2021年为730亿元,2022年降至312亿元,2023年进一步下降至238.2亿元。
今年11月阿里巴巴发布的2024年9月份季度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二季度蚂蚁集团净利润为75.09亿元人民币,同比虽增长192.9%,但阿里巴巴在财报中提到,这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的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反映了中国监管机构在2023年7月宣布对蚂蚁集团处以人民币70.7亿元的罚款。2024年第一季度,蚂蚁集团实现净利润约118.7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32.24亿元同比下降10%。
蚂蚁集团的估值也在缩水。今年4月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4全球独角兽榜》,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其中,蚂蚁集团估值已由2023年的8300亿元降至5700亿元。相比于2020年谋求上市时的10000亿元,估值更是缩水近一半。
此外,蚂蚁集团的基本盘——数字支付业务也面临着愈加剧烈的竞争态势。
支付宝于2004年成立,2011年7月推出了全球第一个条码支付产品,随后又将条形码升级到二维码,在支付市场上一骑绝尘。直到2013年,腾讯旗下的微信支付诞生。2014年初微信支付凭借“红包”功能,让超过3000万用户绑定了自己的银行卡。到了2016年底,据IT之家消息,马化腾宣布微信支付在线下的份额已经超过支付宝,为此还专门奖励微信支付团队1亿元人民币,这也意味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开始二分天下。
同时,其他互联网巨头也盯上了这块蛋糕,都想把支付业务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美团方面于2016年推出支付功能后被央行约谈叫停,于2020年5月又推出了“月付”;抖音支付于2021年1月19日在抖音APP内正式上线;京东和拼多多也各有京东支付、多多钱包。
不过根据第三方的统计,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依然占据了数字支付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据移动支付网数据,按交易规模统计,2023年第三季度,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交易量分别为118.19万亿元和67.81万亿元,合计占市场总份额94%以上。
与此同时,头部互联网企业也在今年开始了新的拆墙行动。今年9月12日起,淘宝天猫宣布逐步接入微信支付,10月底京东则正式接入支付宝,二者你追我赶。
支付宝推出战略级项目“碰一下”,
安全与管理问题受关注
如今蚂蚁正试图以新的支付方式“碰一碰”抢夺支付市场的主导权。
2011年支付宝推出条形码支付,开创支付领域新纪元。今年7月8日,支付宝宣布升级条码支付体验,推出全新的“支付宝碰一下”功能,旨在通过创新的NFC(近场通信)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支付体验。随后,这一“新型”支付方式也快速推广开来。
近期,支付宝联合成都、上海、杭州等全国百城商家开展“碰一下”消费节,线上线下齐发力,推出“碰一下”支付立减、免单、集卡送好礼等多元化活动,并在成都等17个城市发放“碰一下”周末消费券,激发新消费活力。
然而,随着“碰一下”项目的普及,一些安全与管理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据辽宁晚报报道,11月30日,辽宁沈阳,三名身穿带有“支付宝”字样马甲的男子向商家免费推广“碰一下”收款设备。在安装设备和办理手续的过程中,3名男子多次要求使用手机进行操作,商家以为这是“支付宝”的规定程序,就配合对方进行了面部识别、验证码、扫码等多项操作。
图源:辽宁晚报
设备安装好后经过测试支付,1元钱确实进入了商家支付宝账户。但是设备装完,商家老板却发现自己的“花呗”支付了1980元,并且做了1年分期付款,从2024年12月至2025年11月,每月要通过支付宝还款165元。
根据手机内的交易记录显示,收款方为“沈阳市信兴科技九号商业服务店”,但并未查询到该名称的工商登记信息。
12月2日下午,蚂蚁集团工作人员回应,支付宝对“碰一下”所有签约服务商管理严格,要求不能以支付宝员工名义去推广技术或者设备,而且也没有“支付宝”工装。该工作人员称上门者并非支付宝业务推广的签约服务商,根本没有这些流程。同时表示,公司会展开自查,如果是服务商的违规行为,将对其进行处理,给商户一个交代。
然而截至次日下午,商家没有接到“支付宝”方核实情况的电话,反而接到两家不同公司的来电,一个是自称“汇来掌柜”客服的深圳来电,另一个是自称“碰一下”的第三方公司的大连来电,均提出退还此前通过“花呗”支付的1980元,但同时要求商家不能再投诉。
辽宁晚报联系“第三方公司”来电人员后得知,该公司为哈尔滨某科技有限公司,是“碰一下”支付的第三方线下代理公司,其上级合作方为“某盛支付”,而“汇来掌柜”与“某盛支付”有关联。但该公司提供的业务合同照片上的公章却为肇东市某公司,与“花呗”支付收款方不一致。
到最后导致商家糊里糊涂欠下一笔网债的“免费”业务,出现了包括蚂蚁集团在内的六方主体。
事件曝光后,引发网友广泛讨论。有人吐槽,“搞不懂一个支付方式干嘛搞得这么复杂……碰一碰每一次反应都要好长时间有时候甚至都没反应”;也有人分析,“这个设备应该都是外包的,支付宝这么玩早晚出问题”;还有人表示自己有过相似遭遇,“前几年的支付宝刷脸机也是如此,被骗了1999保证金”。
正值蚂蚁集团高层职权交接之际,支付宝“碰一下”这一战略级项目未来将如何规避安全与管理风险?又能否助力蚂蚁集团重夺市场的主导权?大望财讯将持续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