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3万叛军击败20万政府军如摧枯拉朽。政府军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呢?这是许多人挥之不去的疑问。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各相关方的反应。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8日,叙利亚大马士革(视觉中国)
1.以色列的反应
我们先看以色列的反应。据2024年12月9日消息,12月8日,以色列地面部队自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首次公开进入叙利亚,占领了一块缓冲区,并在所谓缓冲区内的5个城镇实施宵禁。同日,以色列战机发动密集空袭,轰炸了叙利亚的首都、武器库、防空系统、工厂等,目的是摧毁阿萨德政权垮台后可能落到敌对势力手里的“战略武器”。总理内塔尼亚胡毫不隐晦地称,阿萨德政权的垮台是以色列军事行动的结果,并表示以色列必须接管相关区域,强调这一事件是中东的历史性大事,会改变地区政治格局。
此前在12月5日,以色列防长等军事高层开会评估局势并部署军事政策,警告伊朗不要插手叙利亚局势、给巴沙尔政权提供武器,因担心武器会被黎巴嫩真主党获得。以色列部分官员也曾表示对叙利亚局势的兴趣在于各方继续互相战斗,以实现互相削弱,进而改善以色列的整体安全形势,趁火打劫的意味非常浓烈。以上事实表明,以色列是叙利亚事件的最大受益者。
2. 美国的反应
再看美国的反应。拜登称巴沙尔政权倒台是“正义的结果”,这是叙利亚的历史性时刻。美国国会部分议员动员起来,试图推动强化对叙利亚的制裁,还提出了旨在追究阿萨德政权及其支持者责任的“阿萨德反正常化法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表示,美国将支持国际社会追究下台的叙利亚领导人巴沙尔·阿萨德及其帮助者的责任。美国政府想进一步搅乱中东乃至国际局势的意味非常明显。拜登还表示美军将继续留在叙利亚,与此同时美军还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目标发动了“精准空袭”,称其是为了防止该组织利用权力真空重新获得影响力。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则认为美国应置身事外,叙利亚不是美国的朋友,其混乱也并非美国责任。看起来,和拜登政府的政策取向有所差别,不过特朗普上台后如何行动,还需要他走进白宫后才知道。
我认为,美国政府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利用叙利亚目前局势在中东攫取最大利益:
(1)美国以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等恐怖势力为由,保持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如美军空袭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目标 ,这既能展现其维护地区安全的“贡献”,又可借机巩固军事据点,增强对中东地区的军事掌控力。
(2)继续支持叙利亚的库尔德人武装等反政府力量,为其提供军事援助、培训及武器装备,将其作为美国在叙利亚的代理人。通过代理人战争来制衡叙利亚政府军残余及其反政府的各派势力,扩大自身影响力,实现对叙利亚局势的间接控制。
(3)扶持亲美政权,在叙利亚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和价值观的政府,从而将叙利亚纳入其在中东的战略布局,使其成为美国在中东的可靠盟友,增强美国在该地区的政治影响力。
(4)利用叙利亚局势,削弱伊朗等国在中东的影响力,破坏伊朗与叙利亚等国形成的“抵抗轴心”, 进一步分化中东地区的反美、反以联盟,减少对其美国中东战略利益的威胁。
(5)非法霸占叙利亚东部油田,掠夺石油资源,还可通过控制石油运输通道和相关设施,增加在中东石油市场的话语权,保障自身能源安全的同时,影响全球能源市场价格,获取经济利益。
(6)遏制俄罗斯。通过在叙利亚的军事和政治布局,制衡俄罗斯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防止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势力扩张,维护美国在中东的地缘政治优势,确保自身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
(7)控制地缘枢纽。利用叙利亚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加强对中东地区的交通要道、海上航线等关键地缘要素的控制,进一步巩固其全球霸权地位,确保美国在中东乃至全球的战略利益不受威胁。
3.其它各方对叙利亚最新局势的反应
(1)俄罗斯的反应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表示,莫斯科极为关注叙利亚发生的戏剧性事件,强调阿萨德是在与冲突各方谈判后独立决定辞职并离开该国,俄罗斯未参与其中。据塔斯社消息,俄罗斯为离开总统职位的阿萨德及其亲属提供庇护,俄称这一行为体现了俄罗斯基于人道主义的考量。为确保军事基地安全:在叙利亚政变中,俄罗斯选择与反政府武装谈合作,以保障其在叙的军事基地和外交机构安全,目前反政府武装已答应此要求,但落实存在困难,如俄罗斯在叙西北部的一个军事基地曾传出被武装分子占领的消息。
当HTS袭击塔尔图斯海军基地时,俄罗斯表现出罕见克制,未采取大规模报复行动,而是通过外交途径向相关势力施压,联合叙政府加强军事基地防御体系建设,并利用情报资源精准打击策划袭击的核心力量。RT电视频道主编玛格丽塔·西蒙尼扬认为,叙利亚局势让俄罗斯至少蒙受了声誉损失,不过其也指出俄罗斯在其他地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未来或可挽回局面。
(2)伊朗的反应
12月8日,伊拉克、叙利亚、伊朗三国外长在巴格达举行会议,强调尊重叙利亚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谴责一切形式恐怖主义,呼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叙利亚问题,呼吁冲突各方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进行对话。据环球网12月9日消息,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表示,必须由叙利亚人民来决定叙利亚的未来和政治制度,强调维护叙利亚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呼吁叙利亚不同团体展开对话以达成谅解,希望叙利亚的军事冲突和暴力尽快结束,让叙利亚人民在无“破坏性”外部干涉下决定自身命运,伊朗将继续与有关各方及联合国展开外交谈判以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此外,其还强烈谴责以色列在叙利亚领土上的侵略行为。
(3)黎巴嫩的反应
据路透社12月6日报道,黎巴嫩真主党深夜从黎巴嫩越境进入叙利亚,派出精锐部队协助叙利亚政府军保卫霍姆斯等战略城市。12月9日的消息称,黎巴嫩真主党2000人的援军战败,其进入大马士革后因叙军主力溃逃而被迫突围。
黎巴嫩前总理萨阿德·哈里里曾警告,真主党在叙利亚内战中扩大军事参与,会危及黎巴嫩的命运,还可能打破黎巴嫩国内脆弱的政治和宗教平衡。也有部分黎巴嫩居民担心叙利亚局势动荡会引发暴力外溢,影响本国安全和稳定。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倒台,显然使黎巴嫩真主党失去了重要盟友,削弱其在黎巴嫩的影响力是必然的。黎巴嫩也加强了黎叙边境的布防,防止叙武装力量进入黎巴嫩。
以上可见,所谓“抵抗以色列之弧”显得非常脆弱,俄伊叙联盟事实上已经被瓦解。这才使以色列当局如此嚣张,以色列的嚣张给巴以和黎以冲突增加了更多的变数。我们看到,伊朗还欠一个对以色列的“报复”,这次的叙利亚局势让伊朗打消了报复的念头,或者伊朗本身就不敢实施所谓的报复,伊朗的实力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
(4)土耳其的反应
我们单拎出土耳其来说,因为土耳其的表现的特殊性。土耳其选择了军事介入——土耳其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与美国支持的库尔德武装在叙北部靠近土耳其边境的曼比季市激战,土方支持的反对派武装已夺取曼比季市大片城区,试图进一步扩大其在叙利亚北部的控制范围。
为此,美土防长通话,奥斯汀承认土耳其有合理安全担忧,双方重申密切协调以防止局势升级,避免对美军及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任务造成风险,土耳其一直担心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对其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土耳其长期在叙利亚北部建立所谓“缓冲区”,控制了叙利亚部分地区,以阻止叙利亚库尔德武装进入土耳其境内,随着局势变化,其或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此前,土耳其与卡塔尔、沙特、约旦、埃及、伊拉克、俄罗斯、伊朗等八国还就叙利亚局势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各方寻求政治解决方案,保护叙利亚避免陷入无政府状态和恐怖主义,不过各国立场和利益诉求不同,未来协调存在挑战。
(5)叙利亚当下的状态
叙利亚政府目前已处于更迭状态,12月8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与反对派谈判后辞去总统职务并离开叙利亚,其家人已抵达俄罗斯。叙利亚总理贾拉利表示愿意和反对派合作,未来将交给叙利亚人民挑选的政府。
由此看来,巴沙尔的对这个结局并非没有预见。政府军放弃抵抗,或许是受巴沙尔默许。从叙利亚政府总理的表态,一切都像是事先安排好了的。政权似乎正在平稳交接。
有分析认为叙利亚政府军在与反对派武装的对抗中节节败退,是因为政府军长期面临资金匮乏问题,连军饷都难以发放,导致士兵士气低落、战斗力下滑,军队内部凝聚力差,大量士兵逃亡、叛逃,兵力分散且指挥协调不畅,难以组织起有效抵抗。加上外部支持减弱,俄罗斯因深陷俄乌冲突,伊朗因巴以冲突,对叙利亚政府军的支持力度极大限制。这些,作为总统的巴沙尔不会不会清楚。
许多分析认为,巴沙尔政权迅速倒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叙利亚政府军长期战斗力削弱,士兵因薪资低、物资匮乏等问题士气低落,大量士兵逃亡、叛逃,军队内部凝聚力差,且在面对反对派进攻时,政府军兵力分散、指挥协调不畅,难以组织起有效抵抗。
(2)多年的战争使叙利亚经济崩溃,依赖非法贸易,财政收入减少,难以支撑军事和政府运转,导致对军队投入不足,士兵待遇无法保障,进一步削弱政府军战斗力.
(3)俄罗斯因深陷俄乌冲突,对叙利亚支持力度受限;伊朗因新一轮巴以冲突及黎以冲突,无暇顾及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失去重要外部支持。
(4)叙反对派经过长期准备,利用无人机等新型武器,采取灵活战术,还得到了土耳其等国支持,还有报道称,乌克兰对叙反对派武装进行训练并提供无人机等武器装备,极大增强了反对派的战斗力。
目前,反政府武装的构成大致如下:
沙姆解放组织(HTS):此次推翻巴沙尔政权的主要力量,占领叙利亚西部包括大马士革等地,得到土耳其支持,成分复杂,吸收了部分极端组织成员。
叙利亚民主军(SDF):占据叙利亚东北部大片土地,建立库尔德自治区,受美国支持,其目标是建立库尔德人为主的国家,与土耳其存在利益冲突。
伊斯兰国(ISS):占据叙利亚东南部,是国际社会共同打击的恐怖组织,极端暴力,对地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革命突击(NSA/SFA)队:占据叙利亚中部,与约旦接壤,由美国和约旦支持。
如此复杂的结构,给叙利亚未来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
政治重建困难,反对派武装进入主要城市后,能否稳定局势、建立被民众接受的政府并恢复社会秩序是关键。若治理失败或派别争权,可能引发新内战,导致大量难民,使叙利亚陷入更深混乱。
外部干涉持续:美国、俄罗斯、以色列、伊朗、土耳其等国在叙利亚有不同利益诉求,未来各方势力将继续在叙利亚博弈,外部干涉难以避免,将影响叙利亚未来走向。
地区安全挑战:叙利亚局势动荡可能导致恐怖组织死灰复燃、武器扩散等问题,加剧中东地区紧张局势,对地区安全稳定构成重大挑战,也给国际社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
6.对中东局势的影响
如此复杂的叙利亚局势会给中东到来何种影响呢?我以为:
(1)地区力量失衡:伊朗主导的“抵抗轴心”因巴沙尔政权倒台失去重要支点,影响力被削弱,面临美西方更多打压。而以色列则会更为主动,其与伊朗等国的对抗态势可能发生变化,地区力量平衡被打破,不稳定因素增加。
(2)美俄等大国博弈更加剧烈:叙利亚是大国博弈焦点,巴沙尔政权倒台使俄罗斯在中东影响力受损,但俄不会轻易放弃在叙利益。美国虽支持反对派推翻巴沙尔政权,但需应对土耳其等国的不同利益诉求和复杂局势,大国间的博弈和角力将更复杂激烈。
(3)难民问题冲击:叙利亚战乱产生大量难民,巴沙尔政权倒台使难民问题进一步恶化,周边黎巴嫩、约旦、土耳其等国将面临更大收容和安置压力,可能引发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影响地区稳定。
(4)石油市场波动:叙利亚及中东地区石油供应受影响,局势变化引发市场对石油供应的担忧,短期内推动油价上涨,但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形势和石油供需关系等多种因素仍制约油价走势。
7.国际社会应当在叙利亚事件中汲取哪些教训?
有人问:如果当初美国不在叙利亚支持反政府武装推翻巴沙尔政权,叙利亚会出现如今的局面吗?我以为:
(1)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之间的军事对抗规模和激烈程度会大幅降低。政府军在资金、装备等方面虽有不足,但维持国内稳定的力量是足够的,不至于出现大规模的军事溃败和领土丢失。
(2)战争或不会发生,即便发生其范围和强度也不会很大,能使叙利亚国内社会秩序相对稳定,避免大量无辜民众因战争死亡、伤残或流离失所,基础设施也不会遭受大规模破坏,经济活动能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进行,民众生活也会有保障。
(3)巴沙尔政权会继续维持其合法统治,叙利亚政府能够持续对全国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保持政治体制的稳定运行,也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国家的发展和改革。
(4)叙利亚民主军、沙姆解放组织等反政府武装因缺少美国支持,发展会受到抑制,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等势力难以在叙利亚境内获得较大发展空间,从而减少恐怖主义对叙利亚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威胁。
(4)伊朗主导的“什叶派新月地带”不会遭受重创,其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得以维持,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战略支点也将更加稳固,美、俄、伊等国在中东地区的力量平衡不会被打破,地区局势会相对稳定。
(5)叙利亚政府能够在国际社会中继续作为合法代表参与国际事务,与其他国家保持正常的外交关系和经济合作,在俄罗斯等国的支持下,有望获得更多国际援助和投资,促进国家的重建与发展。
可见,美国政府是今天叙利亚局势的始作俑者!如果没有美国的“阿拉伯之春”,中东局势不会如此糟糕,叙利亚也不会有今天的结局。
8.中国在叙利亚局势中应得到何种启示?
(1)主权与稳定的重要性:叙利亚长期受外部势力干涉,导致主权受侵犯、国家陷入长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受重创,这表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基础,中国应坚决捍卫自身主权,同时尊重他国主权。
(2)独立自主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叙利亚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外部势力左右,巴沙尔政权很难做到独立自主。而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干涉他国内政,也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避免卷入不必要的冲突和纷争,这对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至关重要。
(3)需要平衡军事与非军事手段:叙利亚局势中军事对抗突出,但也凸显了非军事手段的重要性,如外交斡旋、人道主义援助等。中国应更加注重提升综合国力,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应对国际挑战,发挥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促进和平解决争端。
(4)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是重中之重:叙利亚战乱使经济崩溃、民生凋敝,这是导致政治动乱的主要内因。中国应继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国家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为应对外部挑战提供坚实支撑。
(5)加强国际合作与联盟:叙利亚问题的复杂性体现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中国应深化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合作,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我以为,中国必须全力保护自身在中东利益——
经济合作与发展: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加强与中东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中东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如参与卡塔尔多哈地铁、沙特发电厂等项目建设。
外交斡旋与和平构建: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推动中东地区和平稳定,如提出关于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四点主张等,通过劝和促谈、推动多边对话等方式,化解地区矛盾冲突,为中国在中东的利益提供和平稳定的保障。
人道主义援助:在中东地区发生人道主义危机时,及时提供援助,如向巴勒斯坦、叙利亚等提供紧急人道主义物资和现汇援助,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赢得当地人民和政府的信任与友谊,也有利于保护中国在当地的人员和利益。
文化交流与互信增进:加强与中东国家的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如举办文化年、艺术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减少文化误解和冲突,为双方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更好地保护和拓展中国在中东的利益。
安全合作与风险防范:与中东国家开展安全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如参与中东防扩散机制建设、开展反恐合作等,确保中国在中东的人员、资产和利益安全,同时关注地区安全形势变化,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制定相应预案。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牟林,为本平台原创作品,欢迎朋友们留言交流,一起网聚智慧、网聚人气、网聚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