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2月12日,立陶宛新政府总理帕卢茨卡斯携14名部长在议会正式宣誓就职。然而,就职当天,立陶宛政府便在施政报告中将中国定义为“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甚至搬出陈旧的“中俄威胁论”,企图挑动地区不安。显然,在这外交辞令的伪装背后,更是立陶宛对中国彻头彻尾的挑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一个弹丸小国而言,每一次在外交领域的“出格”举动,都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作秀。而这一次,帕卢茨卡斯和他的团队似乎更加用力。新政府不仅计划将国防开支维持在GDP的3.5%,还高调宣扬对乌克兰的长期支持,同时全面切割与俄罗斯的联系,当然还少不了对“中国威胁”的炒作。种种动作昭示着一件事——他们不怕把事情闹大,反而乐于制造矛盾。只是,过犹不及的激进策略,或许终将让自己吃下恶果。

立陶宛政府这波操作的逻辑并不复杂:拉帮结派、抱紧欧美大腿,试图用挑衅大国的方式换取短期的政治红利。然而,这种策略的风险却被他们严重低估了。立陶宛的政治资本并不充裕,经济体量有限,国际影响力更是微乎其微。他们选择在涉台问题上屡次踩线,又在外交争端中频频冒险,以为靠出格的姿态就能博取国际关注和西方的加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问题在于,这种高调挑衅带来的潜在成本可能远超他们的承受范围。立陶宛对外经济依赖程度极高,尤其在贸易和投资上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而激怒中国这样一个全球性经济体,无异于自掘坟墓

此外,立陶宛寄希望于西方的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欧美的援助往往停留在口头层面,无法弥补其因挑衅行为造成的巨大损失。最终,他们不仅得不到实质性的回报,还可能因为失去关键市场和合作伙伴而陷入更深的困境。这样的外交博弈,更像是一场代价高昂的赌博,而立陶宛,显然没有足够的筹码去承担赌输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帕卢茨卡斯在就职前曾释放过善意的信号,声称对恢复中立外交关系持开放态度,还试图营造出一副务实的姿态。然而,他的这些表态话音未落,立陶宛外交部却在11月29日悍然宣布,将中国驻立代办处外交人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并要求限期离境。这一荒唐且鲁莽的决定,几乎是将恢复双边关系的希望之门狠狠地关上了。

中国的外交态度一贯鲜明,但绝不容忍恶意挑衅。立陶宛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屡次背弃,早已让双边关系降至冰点。外交部网站消息,发言人毛宁当时的回应果断而坚定——强烈谴责立方的行为,坚决表示反对,并明确表示保留采取反制措施的权利。对于这位新总理和他的团队而言,这或许是他们任期的第一个难题:中方反制的“铁拳”,什么时候会落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交不是儿戏。立陶宛的挑衅行为已经超出了容忍的底线。中方一向讲究以和为贵,但并不意味着对恶意忍气吞声。立方或许以为拉拢一些外部势力就能高枕无忧,但现实往往比想象要残酷得多。中国的反制,不仅是必要的,也将是精准且果断的。

帕卢茨卡斯的“开场白”,给未来的中立关系定下了一个错误的基调,但中国并不会被动等待。反制不是威胁,而是宣告:每一次挑衅都将伴随着代价。这不是对立陶宛的“警告”,而是一堂生动的外交课——任何试图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最终都会被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