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被极越“暴雷”的事刷屏了。
本来新能源车企关门也不算啥新鲜事,之前拜腾、威马、高合等也倒掉了不少,哪吒也早就岌岌可危了,最近还换了CEO。但这次极越的“自爆”,依然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车企原地解散,总部已经被员工和供应商包围,车主纷纷维权,谣言满天飞,也算是行业一景。
各种“ 大道 ( 参数 丨 图片 )”、“小道”的消息咱们就不聊了,极越这件事其实非常典型,对投资人,对消费者,对车企员工,都有启示。
(1)不想当CEO的老板,就别造车了
最近,何小鹏在接受凤凰网财经的采访时表示,自己两年前一度非常迷茫,最后是雷军的一席话点醒了他。雷军指出,小鹏最大的问题就是何小鹏本身,“只想做董事长而不愿做CEO”。
之后何小鹏亲力亲为,大力整顿了供应商和销售渠道,最近小鹏慢慢回暖了。
这似乎就是国内造车行业的缩影,做得不错的,基本上都是老板“亲自上”。
李想是理想汽车的第一产品经理,李斌一边烧钱一边到处给蔚来“化缘”,雷军就差睡在工厂里了。余承东即使不是老板,华为也真金白银投入了几百亿,常年各地奔波给鸿蒙智行站台。
而倒掉的一些企业,很多也确实不是老板在一线。沈晖夫妇虽然有着威马最多的股份,但真正投资造车,也不是他们主导;哪吒的股东是方运舟和周鸿祎,张勇也是打工的;至于极越,背后其实是百度和吉利,夏一平本身也不是投资人。
不是说职业经理人不好,如果整个发展顺风顺水,职业经理人也能做得不错,能做到这个位置的,都是人中龙凤。真正的分别,在于当企业遭遇不顺的时候。
如果理想是职业经理人带队,那在MEGA受挫的时候可能就垮了。增程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动路线又走不通,管理层只会想着如何把MEGA这件事“圆过去”,壮士断腕一般冷却处理,并且迅速推出L6“救场”,这样的决断不是职业经理人能够做出来的。
小鹏也是一样,主打车型从G9,到G6,再到如今的MONA M03、P7+,小鹏整个风格都变了,渠道全变了。这样的改革,指望职业经理人做?
之前拜腾汽车倒掉,烧掉84亿最终一辆车都没造出来,就足以让人看清真相。北美团队300多人,光零食采购就花掉了700万美元,相当于每人每年的零食费用就超过16万。这样的数据是怎样做出来的?背后就是投资人没有上心,职业经理人放飞自我了。
极越的情况也差不多,创业初期的新势力,各方面都是“大手笔”。在各大智驾测试榜单“登顶”,员工待遇堪比互联网。然后车卖不动,最终就是,百度和吉利两个“爸爸”都受不了了。
(2)产品为王,“背景”都是扯
极越解散的消息传出后,身边有好几位新车用户出了一身冷汗。因为他们之前选车的时候,是真真正正考虑过极越,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买而已。
他们当时想的是,谁倒极越都不会倒,这是一家令人“放心”的新势力,相信很多极越的用户也是这样想的。结果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这家新势力就走入了历史。
这其实折射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新势力来说,“背景”其实没那么重要。管你背后的“爸爸”有多大能量,车卖不出去都是白搭。
这并未危言耸听,奥迪够厉害吧,全球TOP级别的豪华品牌。2021年奥迪推出了一款车叫e-tron,定位是中大型SUV,指导价54.68万起。结果这台车总共没卖出几台,厂家就直接停产了,残值直接崩塌,用户是什么感觉?
威马的背景也不差,背后有国资。哪吒有360,极越背后是互联网和车企大佬。真要论背后的能量,这些车企对标头部新势力都不差。比较而言,理想和零跑都只是几个民营企业老板投资的。
哪怕是央企,车卖不出去,又能怎么样?难道国家能够直接买车?好像还真能买,给点网约车订单啥的,也绝不可能每个月几万台地买。归根到底,还是要靠用户,靠产品。
零跑就是典型,没有背景,没有车企技术支持,也没有高端的品牌形象。但人家有一点,就是同价位能够提供更好的体验。当年C11横空出世,直接卖 Model Y 一半的价格,却有8成的体验满足,一下子就打响了名声。
结果就是,零跑、理想摊子越滚越大,那些“富二代”新势力却纷纷折戟。说到底,真正支撑企业的,是一个个普通用户。
(3)择业需谨慎,高收入的“坑”
极越自爆后,最惨的恐怕是之前招揽来的这一批优秀的工程师了。他们很多人之前都在公司担任重要职位,最终受不了极越高薪的诱惑,选择了加盟这家新势力。
如今极越就这样解散了,以当下的市场环境,想找到合适的工作恐怕非常难。
这种事情并非第一次出现,最早观致汽车组织了一支高水平工程师“天团”,就有不少人中招。原因很简单,观致的想法是好的,却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式做支持,长期投入没有产出,最后只能“散伙”。
恒大汽车也是类似的情况,那会儿房地产的余威还在,给出的待遇远高于汽车行业,结果也是一地鸡毛。
对于工程师来说,当车企给出的薪资超过自己的能力时,就一定要掂量了,这种模式是否可持续。车企最终的目标,一定是做产品,赚钱。如果目标偏离了,那就要当心了。
实际上业内头部的企业,“性价比”都不高。比亚迪也好,理想也好,小米也好,这几家公司几乎从来都没有“慷慨”过。反倒是这种模式是可持续的,现如今比亚迪的几位老总,几乎清一色“本土”出身,发展反倒比跳来跳去要好。
(4)功夫拍案
说实话,之前对极越并不是特别了解,只觉得这家公司抄特斯拉抄得有点“魔怔”了。外观抄,智驾路线抄(极越是国内最早做纯视觉高阶智驾的车企),甚至连U形方向盘和屏幕换挡都抄。这就有点过分了,特斯拉卖得好,难道跟这些因素有关系吗?真有人觉得屏幕换挡好用?
从现在的情况看,可能就是这家公司的CEO够懒,不愿意去琢磨更多的方案,直接捡现成的完成任务。苦的还是那些花大价钱买了极越的消费者,一家连技术方案都糊弄的车企,谁能指望长治久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