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部分情节来源于网络,情节有润色;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为配合写作效果;部分人名为化名;请感性阅读,理性看待。

冉充生是高校圈子里颇有名气的客座教授,他的营销策划课总是座无虚席。与其说是上课,不如说更像一场脱口秀,他总能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讲得深入浅出,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冉教授的课堂上有一条特殊规定:上课前,所有学生的手机、平板电脑以及任何带有拍照功能的电子设备都必须统一上交,放在讲台上的一个专用收纳箱里。

这条规定让许多学生感到不解,甚至有些抵触。毕竟,现在上课用手机查资料、做笔记已经成为常态,更何况冉教授的课金句频出,不少学生都想用手机记录下来。

但冉充生对此解释不多,只是简单地表示,这是为了让大家更专注于课堂内容,避免分心。面对这位备受爱戴的教授,学生们虽然心存疑惑,但也只能乖乖遵守。

这天,阶梯教室里挤满前来听课的学生,冉充生讲到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声情并茂地分析着其中的策略与技巧,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时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时,教室后排突然闪过一道刺眼的白光,伴随着轻微的“咔嚓”声。所有人都愣住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闪光灯亮起的地方。一个男生慌乱地拿着手机,脸色煞白。

冉充生停下演讲,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最终落在那个男生身上。“这位同学,你似乎忘记了我上课的规定。”

男生支支吾吾地解释道:“我…我…我不是故意的,教授,我只是想拍下来…”

冉充生打断他的话,“但规定就是规定,没有例外。请你带着你的手机,现在离开教室。”

男生的脸涨得通红,他低着头,默默地收拾好东西,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出教室。

冉充生结束了一天的课程,正准备离开办公室,手机响起来。一个陌生号码。“喂,哪位?”冉充生接起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冉教授您好!我是李强,前几天跟您谈合作那个,您还记得吗?”电话那头传来热情的声音。冉充生这才想起来,前几天确实有个云南的客户,和他聊过一个项目,两人当时聊得还挺投缘。

“哦,李强啊,记得记得,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冉教授,听您口音是云南老乡啊!没想到在这儿还能碰见老乡,真是太巧了!我平时跟几个昆明的哥们姐们常聚,这周五晚上正好有个小聚会,您要不要也来?大家一起唠唠嗑,叙叙旧。”

冉充生这些年忙于工作,很少有机会和老乡联系,听到李强的邀请,他也动了心,“行啊,周五晚上是吧?没问题,到时候把地址发给我就行。”

周五晚上,冉充生按照约定来到一家云南菜馆。包间里已经坐了七八个人,李强热情地起身招呼他,并一一介绍在场的几位昆明老乡。大家都是离家在外的,一听冉充生也是云南人,立马就熟络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过三巡,气氛更加热烈。有人提议来几瓶风花雪月,大家纷纷响应,几瓶啤酒下肚,话也更多了。

这时,冉充生正跟旁边一位老乡聊得起劲,并没有注意到坐在角落里一位戴眼镜的男子悄悄地起身,借着去洗手间的名义离开包间。

男子气喘吁吁地跑进市中心派出所的值班室,神色慌张。“警察同志,我要报案!”

值班民警赶紧让他坐下,递上一杯水,“别着急,慢慢说,发生了什么事?”

男子接过水,喝了一口,稍微平复一下情绪,“我看到了杀害我哥的凶手!”

“你哥被杀害?什么时候的事?”民警立刻警觉起来。

“16年前!16年前的事了!”男子语气急促。

值班民警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刻将情况汇报给上级。警方迅速展开调查,根据男子提供的线索,锁定冉充生的身份和所在位置。

随后,几名便衣警察来到那家云南菜馆。此时,冉充生正和几个老乡谈笑风生,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降临。

警察走到冉充生面前,出示警官证,“冉充生,我们怀疑你涉嫌一起故意杀人案,请跟我们走一趟。”

冉充生先是一愣,随即强作镇定,“警察同志,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我…我是守法公民,怎么可能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刑警目光如炬地盯着他,突然开口说道:“岳常林,别装了,16年前的事,你以为能瞒天过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