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下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4年度我国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调查,全国粮食总产量70650万吨(14130亿斤),比2023年增加1109万吨(222亿斤),增长1.6%。其中谷物产量65229万吨(13046亿斤),比2023年增加1086万吨(217亿斤),增长1.7%。这是继2004年起,我国连续迎来的第21个丰收年。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站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在此之前,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由此达到约500公斤,是国际公认400公斤安全标准线的1.25倍。

粮食产量此前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要从2004年说起。当年,得益于单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全国粮食产量为0.939万亿斤。那年,单产水平提高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75%,也是从2004年起,我国开始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从统计数据上来看,此后三年间,我国粮食产量一直保持每年2%-3%的增长速度。直到2007年,产量首次突破1万亿斤。其实以我国14.1亿人的人口数量,粮食总产量达到1.13万亿斤,即可保障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公斤,也就是达到国际粮食安全线的标准。

而此后仅用8年时间,我国完成了粮食产量千亿斤级别的“三级跳”,2015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已经突破1.3万亿斤。事实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字,在1.3万亿斤粮食年产量的这个“台阶”上,我国停留的时间足够长,这个数字也足够稳定。回看过去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平均年增幅为100亿-150亿斤。到2023年,已经连续9年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增长区间内。并且自2020年起,我国开始将1.3万亿斤的粮食产量目标直接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尤其是在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还提到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粮田创建”,这也意味着在粮食产能提升上,我国仍有巨大潜力与空间。

迈上1.4万亿斤,比计划提前一年

2023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当年的粮食产量为1.39万亿斤,距离再迈上一个千亿斤的台阶,仅差“临门一脚”。

可以说,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是迟早的事。这个预期早到什么程度?这要看2021年12月,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

其中明确要求,到2025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以上,其中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口粮稳定在8亿亩以上;确保总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跨上1.4万亿斤台阶。

根据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今年我国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近17.9万亩,谷物面积约15.07万亩,总产量超1.41万亿斤。从面积产量上说,我国已经提前一年完成了“十四五”种植业的发展目标。

具体来看,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525.8万亩,增长0.3%,连续5年保持增长。作物产量方面,稻谷、小麦、玉米产量均实现增加,特别是作为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的重点作物,玉米更实现了百亿斤增长,产量增加超120亿斤,增产贡献可谓“一骑绝尘”。

此外,主产区的增产作用也尤其明显。国家统计局在解读今年粮食产量情况时提到,今年全国31个省(区、市)中,其中26个粮食增产。具体来看,黑龙江受玉米大豆结构调整等因素带动,粮食增产42.7亿斤;新疆调整粮经作物种植结构,加之气候条件有利,粮食增产42.2亿斤;内蒙古、河北、河南、吉林、山东等粮食主产区增产均超过10亿斤。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