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几天,国内生猪价格迎来“狂飙”行情,各地猪价不断涨至新高。促使猪价上涨,其一是因为养殖端挺价意愿非常强烈,受11月中下旬猪价持续下降的影响,养殖户利润大幅缩水,临近年底,养殖端挺价意愿增强,即便集团化猪场放量冲击年度任务,但市场供应依旧下降,猪价上涨动力较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是因为随着各地温度的下降,各地陆续进入猪肉消费高峰,南方腌制腊肉、腊肠陆续启动,叠加整体需求后移,使得短期猪肉消费迎来大幅提升。另外,北方和南方各地也都陆续进入旅游旺季,进一步带动餐饮端对猪肉的需求,促涨猪价。

随着猪价的连续回暖,不少地区重回8元。而猪价涨至阶段性高点后,最近几天猪价又开始下跌了,12月14日更是跌猛了,猪价下跌“溃不成军”。全国除了江西和四川小幅上涨,安徽、湖北、广东、海南、陕西、重庆、云南和贵州几个地区保持稳定之外,其他地区都在下跌。

猪价系统显示,12月14日猪价调整之后,华中区猪价降至7.6-8.0元,华东区猪价下跌到了7.6-8.4元,华南区猪价在7.7-8.5元,东北区猪价降至7.4-7.6元,西南区猪价稳定在7.7-8.8元,华北区猪价降至7.5-7.9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猪价的这波回落,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第一、猪价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上涨之后,屠企屠宰利润增加,为了稳住猪价和猪肉价格,达到两者之间的相对平衡,屠企开启压价模式,猪价进入连续上涨后的阶段性下跌调整。第二、随着年底时间越来越近,不少集团为了年度出栏任务进一步放量,使得短期市场供应量增加。第三、6、7月份国内猪价抬头,市场能繁母猪存栏量有所提升,使得新生仔猪数量逐月增加,保证了当前可供出栏生猪数量。而三季度部分二育养殖户的入场,以及养殖户养殖大猪思想作祟,使得市场大猪存栏量升至阶段性高点。虽然终端猪肉消费相比此前两个月有所好转,但在消费整体降级的影响下,供应量的增加显著高于需求量的增加,猪价承压回落。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虽然猪价阶段性回落,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内,猪价仍是易涨难跌,只是上涨幅度会受到需求相对减弱的影响,并不会很大,养殖户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猪技术分享

母猪围产期是最脆弱的一段时间,因此做好围产期的药物防控也是养好母猪的关键。分娩对于母猪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气血损耗的工作,建议在围产期做好补气养血的工作。

1、母猪产前14天,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粉+红糖,连用7天。补气养血,缩短产程,有助于母猪产后恢复。

2、产后第3天到第10天的七天时间内,饲料中添加益母生化散,促进母猪子宫内恶露的外排,加快母猪产后恢复,为母猪下一胎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