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里说,12月15号个人养老金制度要推广到全国。
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这个人养老金不是已经推广了2,3年了吗,怎么又开始推广了。
哦,认真看了一下,以前是36个大城市试点,现在是15号开始全国范围都开始执行了。
起码说明,上面认为试点的城市效果还行。
至于效果行不行,数据说了算。
根据以前的数据,养老金开户规模大概在5000万,截至2023年年底个人养老金总缴费金额约280亿元,户均大概560块钱,当然考虑到银行开户赠送消费抵扣等政策,得到两个一好一坏的结论。
好的是真正用的人户均资产要更高一些,不好的一方面是真正使用的人数大概只有2000万左右,其余的很多人都是尝鲜或者领取银行的开户激励金。
比如七叔我,也开户了,但拿了50块话费,感觉有点亏。
现在全国范围推广,那么其他城市银行肯定下了指标的,所以无论大家存不存,我都建议去开个户,白送的羊毛不要,就有点傻。
一个白户起码100块,低于这个数建议换一家银行。
那么个人养老金到底要不要买?
老夫以前的文章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并且也给出了计算方法。
最终的结果就是,你的年收入(到手)低于18万,就不要买了,没太大意思,高于18万的,可以每年买一点来抵个税。
不过随着个人养老金这两年的发酵,网络上的主流意见还是劝大家不要买。
首先,一部分金融产品极度坑逼。
我翻了一下我的建行养老金,其中专属基金一共90来个,其中40个左右成立以来是亏损的,最大的一个亏损达到16.66%。
你要是买了这种货色,那真的吐血的心都有了,想想要等自己退休才能拿出来,到头来都被亏完了。
对于国内的金融产品,我一向持有保留态度,因为市场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你在一个大问题的市场里面,想找一个濯清涟而不妖的产品,还不如直接去买彩票,赔率更高一点。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时间跨度太久,政策的不确定性让大家心生畏惧。
无论是生育还是养老,最近这些年变化还是很大的,甚至可以用背道而驰来形容,谁能保证几十年后不会出幺蛾子。
比如现在说63岁退休,再过个十几二十年变成65岁退休有可能吗?
完全有可能,那么我又少拿两年退休金,个人养老金又得晚两年拿。
所以买个人养老金,相当于做多政府信用,这个嘛,我就不展开了,大家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很显然,越是离退休近的人,买个人养老金越划算,因为他的退休就在眼前的,起码几年内政策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最后,有资格买个人养老金的人也极其有限。
文章一开头我就讲了,收入到手18万以下的人,就不要考虑买了,因为等你退休拿出来的时候,还要交3%的税,总体算下来,你甚至可能亏本(按养老金价值不涨不跌算)。
问题是在国内,有多少人到手的收入可以超过18万呢?
全国有资格交个税,也就是月入过5000的人,占总人数的16%,所以到手18万起码也是前5%的存在了,从比例上看,绝对是头部人群了。
这也就形成了一个极高的准入门槛,大部分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于是这个个人养老金的设定就变得很奇葩,原来它的本意应该是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以此达到自己帮自己养老的目的。
但是根据它的一些潜规则,反而变成了让临近退休的高收入群体变成最大的受益者。
而这些人交个人养老金对于国家而言价值高吗?
很低,因为起码未来的5~10年,养老金还是足够支付的,毕竟社科院说养老金可以撑到2035年。
真正不够付钱的时候,那些年轻人却因为上述三个原因根本买不了个人养老金,整个系统完全就变成了空中楼阁。
正因为这些设计上的缺陷,导致绝大部分年轻人对个人养老金缺乏兴趣。
所以我觉得个人养老金制度要从三方面修改一下,这样才能对年轻人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一,增加投资标普或者纳斯达克的标的,不管各位是不是敌视美国,但人家美股涨了100年,这是事实,保证账户的收益率是最基本的操作。
二,增加应急退出机制,允许参保人提前支取资金,可以设定额外支取费率,税收优惠退还等。
三,增加民众收入(笑死,还是祈祷中国队冲入世界杯吧),或者取消那个3%的提取税率,改成1%什么的。
这三个措施是且的关系,缺一不可。
要知道我们的消费水平和群众基础本来就比那些发达国家弱,模仿可以,但不能无视眼前的实际情况,最终只会一地鸡毛。
2024快接近尾声,更是充满了不确定。七叔帮助你找到有确定性的方向、趋势、研判。
加入顺势理财俱乐部,你可获得:
每周不少于3条,精华机构内部动态分享;
七叔更犀利的大实话,被删除的文章不定期放送;
每月一次关于投资的深度复盘( 观点明确,不讲废话);
每个季度一场干货直播( 接地气,讲真话)
原价1999元/年,现优惠价299元/年,未来随人数增加逐步恢复至1999元/年。
功夫没有白下,钱不会白花,立刻加入吧。
我是七叔,一个亏了钱,又爬起来的男人
这个人,有点风趣,也有点骚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