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那个新旧交替、文化多元碰撞的时代,书法艺术经历了一场从 “士大夫” 阶层走向民间大众的深刻变革。民国建立后,原本在精英阶层盛行的书法与绘画,如同春风拂过大地,迅速在百姓中掀起热潮,成为两项备受追捧的 “全民爱好”。
印刷工厂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大量的书法字帖如潮水般涌现在市场上。其中,虽不乏粗制滥造之作,但也有一些精品字帖凭借其精湛的书写、精良的制作而风靡全国。
民国旧字帖《吴铁珊书百字铭》残本,看其边缘,可以清晰的看到曾被火烧过的痕迹。
上海尚古山房曾发行的《文昌帝君百字铭》楷书字帖由吴銕珊以楷书写就, 吴銕珊何许人也,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不认识甚至不会读。我也是查了字典才明白,“銕”读 tiě 同铁。 这位清末生于安徽当涂后寓居天津的书画大家,在当时的艺术界可谓声名赫赫。
他以卓越的书画才能独树一帜,其花鸟、人物、山川绘画造诣非凡,而大字书法更是被赞为 “独绝”,还曾在民国第一届全国美展上一展风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艺术印记。当时国内众多报社、商号都对其书法青睐有加,纷纷邀请他题写匾额,足见其书法影响力之广。
《文昌帝君百字铭》的释文犹如一首蕴含深刻人生智慧的诗篇:“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少杯不乱性,忍气免伤财。贵自辛勤得,富从俭约来。温柔终有益,强暴必招灾。正直真君子,刁唆是祸胎。暗中休放箭,巧处藏些呆。养性须修善,欺心枉吃斋。伦常勿乖舛,族党要和谐。安分身无辱,防非口莫开。畏天存一念,灾退福星来。”
这一百字的铭文,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涵盖了为人处世的诸多要义,从个人的修身养性到家庭的和睦相处,从对待财富地位的态度到秉持正直善良的品德,为人们提供了一份全面而实用的人生指南。其文字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颂,且几乎无重复字,足见创作者的文字功底与匠心独运。
《文昌帝君百字铭》其笔力雄浑厚重,每一笔画都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与力量。起笔逆锋,如勇士拔剑,蓄势待发;笔笔裹锋,中锋行进,似蛟龙在渊,稳健前行,使得笔画饱满浑厚,肉多于骨却丝毫不显臃肿,完美地融合了颜体的宽博大气与柳楷的严谨规整。
颜真卿书法的雄浑丰腴在其中尽显无遗,笔画犹如滔滔江水,奔腾而下,充满了磅礴的气势;而柳公权楷书的骨力劲健则如钢筋铁骨,支撑起整个字的架构,让每一笔画都内藏筋骨,似有顶天立地之气,却又锋芒内敛、出勾含蓄,转折处方圆兼备,既有棱角,又不霸悍,尽显书法的含蓄之美与刚柔并济。
吴銕珊大字楷书主要取法于颜真卿、苏灵芝等人,将其与《多宝塔碑》《易州铁像颂》对比,便能清晰地探寻到其用笔的渊源。他像是一位智慧的工匠,将传统书法的各种元素巧妙地融合、锻造,打造出了《文昌帝君百字铭》。
民国时期,《文昌帝君百字铭》字帖深受大众喜爱,尽管售价不菲,每本三角大洋,却依然阻挡不了人们抢购的热情,累积出版数量高达十几万本,尤其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江浙一带,老一辈学书人几乎都与之有过交集,或虔诚地临摹练习,以求在笔墨间领悟书法的真谛与人生的哲理;或久闻大名,对其敬仰有加。
可惜的是,40 年代末期,尚古山房因经营不善,停止了这本字帖的出版。 而其母本虽在博物馆中历经火灾仍大部分保存完好,但也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沧桑与无常。
这部楷书笔力浑厚,点画精到,结字严谨,气韵生动,是难得的既有法度又不失意趣之佳作,值得好好临摹学习。
声明: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