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传统观念里,老农民的一生似乎都与土地紧密相连,他们日复一日地在田间辛勤耕耘,靠着农作物的收成维持生计。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农村的发展模式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农民,尤其是那些资深的老农民,迎来了令人惊喜的身份转变,拥有了更为体面且多元的新角色。

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三江乡的许士平,便是这一变革浪潮中的幸运儿。他所在的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艾草产业,而他也借此契机,摇身一变成了工厂的管理者,开启了人生的崭新篇章。

艾草,作为中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南北朝时期,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端午节时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辟邪”,或是用来针灸。

艾草的药用价值广泛,各种医典比如《本草纲目》中,对艾叶的治疗、保健功能做了详细的描述。所以,从古至今都有不少人在院子里养艾草。人们甚至把艾草奉若“神草”,不仅其有药用价值,还缘于它辟邪免疫的神话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个村里的人犯了天戒,上天决定派火神惩罚他和村里所有的人。火神来到人间,遇到一位老翁背着一捆新砍的艾草回家,火神与老翁交谈得知,老翁正是自己要去的村庄的人。老翁说,自己是一名郎中,采集艾草是为了熬药给人治病。火神觉得老翁很善良,不忍心加害。就告诉老翁,五月初五这一天全家人不要出门,一定要拿几根艾草用红绳拴在门上。老翁问缘由,火神说:“天机不可泄露”,说完不见了踪影。老翁按照火神的说法做了。五月五日夜里,全村的房屋都被一场无名大火烧毁了,自己的房院完好无损。老翁联想到前天的经历,知道自己遇到了神仙,艾草自然就成了消灾辟难的“神草”。

古老的神话传说使艾草成为“神草”,而艾草却在新时代焕发出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助力百姓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榕江县因“贵州村超”闻名遐迩;而艾草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当地的面貌,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希望与新变化。

一年前,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推动下,榕江县艾草生产加工基地建成。基地坐落于乔亥村的乌首寨,位于平永镇西北部,距镇政府仅4公里,这里海拔最高达850米。据悉,此地艾草种植历史悠久,但以往多局限于端午节挂于门上辟邪、为小孩泡澡驱蚊虫等民间习俗用途。基地的建成、运营,开启了当地艾草产业的新篇章。

许士平,这位年逾花甲、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人,自基地建成后便投身其中,成为一名管理者。“以前农闲的时候,我也会出去打零工,啥活都干,可是零工的活儿不稳定,时有时无,收入也没个准数。”许士平回忆起往昔,感慨万千,“现在可不一样了,我在这儿上班,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收入比打零工稳定多了,我们这儿二十来个工人,人均能拿到三千左右,多的能有四千呢。关键是离家近,干活也没那么累,而且都是附近村里的乡亲,大家在一起干活也热闹。”

显而易见,因艾草产业而获得新身份的并非许士平一人,不少农民都借此实现了从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这一身份的转变,不仅为他们带来了稳定且体面的收入,更在精神层面点燃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与希望,犹如一场深刻而高级的蜕变,让他们的生活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跟随许士平的脚步,沿着新修的盘山公路,深入山中探寻艾草基地的奥秘。上山的道路蜿蜒曲折,简陋的石阶被杂草与落叶覆盖,宛如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外衣。道路两旁,各种不知名的杂草、灌木和树木交织生长,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尽管山路崎岖,许士平却如履平地,只是偶尔需要弯腰前行。笔者在后面奋力追赶,不多时便气喘吁吁,身体也渐渐发热。对于这些长期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而言,行走这样的山路是家常便饭。转过几道弯,越过几道坎,终于来到了一片青绿的田地,这块地的艾草长得很不错,苗株整齐划一,高度相近,颜色翠绿,充满生机。笔者想要下去查看艾草的高度,但此处坎高约两三米,且地与坎之间杂草丛生,无路可下。许士平看出了笔者的心思,他猫腰拨开杂草,用双腿开辟出一条道路,缓缓下到田边,再小心翼翼地分开艾草,从缝隙中进入其中。艾草超过许士平的腰部,他手抚艾草,面带微笑,目光望向远方的群山。在他身后,亦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这片土地承载着他和祖辈们的生活与希望,如今艾草产业的兴起,无疑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增添了更多的幸福与获得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更为坚实的信心与期待。

许士平介绍说,村民通过艾草增加收入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工厂上班赚取工资;二是自己种植艾草。种植艾草相对种植水稻而言,更加省工省时,效益也不错。”据悉,为了提高荒地、旱田等闲置土地的利用率,当地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规定利用荒地、旱田种植艾草的,每亩最高可补贴 800 元。“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荒地和弃种的旱田越来越多。”许士平说道,“在这种情况下,种艾草比种水稻划算多了。”他以半亩艾草地为例,每年收两季,每季销售收入1600 ~ 1900元,两季平均收入约3500元,半亩艾草销售纯利润收益为3500 - 600(苗、种、肥料)= 2900元。再加上政府补贴,半亩艾草地实际收益可达400 + 2900 = 3300元。半亩稻地仅扣除肥料费用,按每斤收购价1.3元计算,收入在600元上下。“当然,稻田是不能用来种艾草的,我这只是从收入的角度做个比较。我们这里都是用荒地、弃种的旱田来种艾草的。”许士平补充说。

在艾草生产加工基地的陈列馆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艾制品,如艾绒、艾炷、艾叶饼、艾草药浴包、艾草枕等。政府和生产单位不仅积极拓展产品销路,还在谋划艾草深加工,计划生产精油等高端产品。自艾草生产加工基地成立一年来,已推广种植了370余亩艾草。目前,正全力推进明年的推广扩种计划,力争 2025 年艾草种植面积突破千亩。若这一计划能够顺利实施,村民们对艾草增收将信心大增。届时,将会有更多的农民像许士平一样,成功实现身份转型,在新时代的农村发展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