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之后时常在外面看到有这样的对话”叫阿姨,叫叔叔,叫外公,叫外婆……”
让我不禁回想起儿时,我也是这样过来的。
这大概是一个孩子从出生,最早开始接触到的“礼貌”了。
按照事物的发展,接下来应该是“阿姨给了你礼物,你应该说什么呀”
“谢谢阿姨,谢谢叔叔,谢谢外公,(以下省略各种称谓)”
“不小心妨碍(影响到)到别人,应该说什么呀”
“对不起(各种称谓)”
以上这些,应该是我能想到的,根据顺序的,最最基础的与礼貌有关的用词。可是长大后的我们,有几个是当成习惯去做到的。
从小到大,我从来都不是那个出类拔萃的人。天赋有限,既不努力,也不刻苦。所以平平无奇也实属正常。
但幸运的是,我还是一个正常人。比如我从不拖作业,也会把成绩控制在在及格线以上,更会知道什么时候要说谢谢你,什么时候要说对不起。我觉得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人,最基础的东西。
但基础并不代表就是人人可以做到。甚至有些比我要优秀许多的人,我发现他们在许多细枝末节的基本礼仪上,也是做的极为糟糕的。真的不知道是不是该追溯到他们的童年是没有人教导,还是他们在成长期的环境不好,又或者是他们觉得自己太过于优秀以至于不需要这些基础礼貌。
再把礼貌延伸一下,应该是尊重了。虽然可能程度上有所不同,但是基本是一个系统的。如果我说基本礼貌你做不到你觉得对你自己没什么影响的话。那么这样说可能更直白一点,就是如果你忽略了对别人的尊重,那么很有(极有)可能你也会得不到尊重。这样是不是更清楚了问题的严重性。
时代不同了,当我们面对面说话的几率越来越低,网络社交的频率越来越高,礼貌被忽略的可能性也会变得更加高。因为再也没有第三方跑出来提醒你“叫叔叔阿姨外公外婆”了,所以更隐私的交流环境更容易折射出一个人的个人修养。不知道各位在各种聊天软件里,有没有那种特别不想理但是碍于各种关系又不得不理的人。比如工作关系,新来的小弟,小妹,加了你微信,然后各种事情需要请教你,但对话永远是以你给出答案,给予帮助为结尾。对方从来不知道说一句谢谢。当然以这种方式说出来,看客可能会觉得过于鸡糟,但是真正经历过的人,我相信会懂得这种情况带给人的极为不愉悦感。
再则,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若干年前,我曾在餐厅有过6个月的实习生涯。那段日子放到今天看来,还是有许多值得的地方,比如有结识到很好的朋友。当然今天要说的是跟礼貌有关的故事,就说我对待有礼貌和没礼貌客人的区别吧。那是个日料餐厅,据说在当地还是属于比较好的,然后价格也不便宜,所以客人大体上可以分两种,有钱的,没钱的。餐厅服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端菜,点菜,收桌子。
与客人接触最多的应该就是点菜。因为是工作,所以对待客人需要微笑的递上菜单,然后询问对方是现在点还是待会点。我遇到过最匪夷所思的食客,一对老夫妻,老先生当时因为菜单有一些破损,直接把硬邦邦的菜单扔回到了我身上。说是这菜单怎么那么破,给我去换一本。其实也还好啦,肯定也没到破的地步,大概有点塑封起皮这样。我当然不能怎么样,就是换了本菜单给他,然后点完菜,特地让他们等了很久才吃上自己点的菜,除了这样也不能做别的了。
当然对待有礼貌的客人,就比较有趣了,因为本身实习的不开心,对店里意见很大。包括被老员工欺负,工作时间严重超出身体负荷,限制去洗手间时间等等莫名其妙非人道的折磨,所以遇到有礼貌的食客,简直就成了上班时间的一袭清流。当然对于清流我也是报以最大努力的回报,而这个回报就是free菜。不过这个操作很违规,也就不加以详细说明。
别人常常提到教养一词,没有礼貌,不尊重他人,到底是没有教好还是没有养好呢?到底是归因于外部环境还是自身原因呢?
在我看来,礼貌与尊重其实是最基本的礼节与做人准则,也是我们平日里需要去注意的。尊重别人也等同于尊重自己,而有礼貌就像涓涓细流会滋养着我们成长。
最后祝各位在工作与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有礼貌的人,心情好一切都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