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顶端新闻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日子,苍老了他们的容颜,他们的确老了;时代,唤醒了他们的心扉,他们追求年轻。
翻过山,蹚过河,他们更懂得享受平坦;吃过苦,受过累,他们更明白珍惜今天。
近日和文友下乡,收集民间文化,即故事、传说、诗曲等,走访了几位老人,深受触动,感慨颇多,随记之。
顺口溜大王郝福星
听说坡头镇郝山村有个老人郝福星,爱说顺口溜,出口成章,我们和他电话预约,登门拜访。
一大早我们迎着朝阳驱车前往。路上遇阻,耽误了一点时间,郝福星打了两次电话,说在村口等了半天,咋还不见人来?
到村,下车,握手。“对不起,来迟了,让你老人家久等。”我们的道歉刚出口,老人随即说出一句顺口溜:“看看来客陌生生,满脸都是喜盈盈。”大家都笑了,似一见如故。
进院,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几盆花有红有绿,错落有致地摆放,显得十分高雅。一堆烧柴堆放整齐,旁边还有一个别致的小铁锅台。“还烧柴做饭吗?”老人说:“都用燃气灶。”接着来了一句顺口溜:“燃气灶,真方便,轻轻一拧火焰蹿。小锅台,俺喜欢,蒸的白馍香又软。”
进屋,落座。老人又开口了:“今日贵客来寒舍,茅屋生辉亮堂堂。老汉无才瞎胡诌,见啥说啥顺口溜。”再看老人的条几桌上,整整齐齐摆着一大排笔记本,上面记载着十几年来老人写的顺口溜。翻开看看,有歌颂新农村变化的,有教育子女的,有健身养老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无所不包。
老人当了三十年小队长,办了不少好事实事。说到此,又是一段顺口溜:“当了三十年小队长,好事做了几箩筐。水泥道路平展展,家家都有小轿车。户户都是小洋楼,自来水哗哗往锅流。不图名,不图奖,铁锨镢头闪金光。自己肚中得安然,群众心里明晃晃。”
老人今年78岁,十多年前患了脑血栓,老人顺口说道:“十多年前脑血栓,医生嘱咐脑多转。天天几句顺口溜,开开心心度晚年。”
我们希望老人把自己的作品整理一下,挑出一些精品,能出个集子什么的,老人说水平不行,怕人笑话,但看上去还是很有信心。
临别,送我们上车,老人依依留恋,说:“想留留不住,想送送不远。握手说再见,想念扯长线。”
真是个快乐智慧的老人,衷心祝福他健康长寿,天天吟唱顺口溜。
94岁的故事大王李月荣
轵城镇红土沟村李月荣,今年94岁,脑子灵,记性好,装着一肚子民间故事,民间诗曲,我们在村干部的引领下走进了李月荣的家。
李月荣老人吃过早饭,躺在床上歇息,听见有人进门,慢慢坐起身,走了出来。94岁的老人,看来顶多80来岁,虽然耳朵有点聋,眼睛还明亮,说话声音清晰有力,显得挺精神。说到讲故事,哼小曲,老人特别兴奋,说都是陈芝麻烂谷子,老生常谈的事。老人说,小时候夜里跟着大人一起纺花织布,纳鞋底,那时也没电视啥的,深更半夜就听大人哼小曲,讲故事。后来又给儿子孙子小娃们讲,讲多了,顺嘴了,就刻在脑子里了。老人接着就来兴趣,扯起嗓子给我们哼唱小曲,有《小白鸡,跳窝窝》《小老鼠上灯台》《麻尾雀娶媳妇》《蛆蛆变驴驹》等。又讲了几个传说故事,有《老猴精骗妻》《憨女婿》《龙三姐拜寿》《一个姑娘大妈头》等。老人讲得有声有色,不时用手比划,哈哈地笑。说到今天的好日子,老人说没想到,真好!老头子是教师,去世后她每月可以领800多元遗属补助,足够用,花不完。太平盛世,安居乐业,有吃有喝,还想啥?
我们祝愿老人健康长寿过百岁!
喜欢写诗的任庆甫
任庆甫今年75岁,家住轵城镇红土沟村。曾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干就是三十多年。退职之后,身体尚健,不愿安享清福,被镇政府聘为护路员,整天忙碌在公路上,清扫路面,拔除杂草。
说不清从哪年哪月开始,文化程度并不高的老人,迷上了写诗。有人讥笑他,大老粗还想充斯文。他并不理会,有感就写,图个乐趣。见到任庆甫,他把几大本诗稿拿给我们看,说:“胡诌哩,别笑话,请指导。”
看过之后,真的令人赞叹,写得挺有韵味。他自嘲:“任凭风吹雨打,庆幸性情豁达,习作多俗少雅,有感激情抒发。”他当村干部时写的诗:“权力小如蚁,职责心中记。巴掌一片土,方寸几户籍。为民心向善,言行教化人。民富与村强,砥砺志难移。”“私欲不可贪,心中有杆秤。尽心尽职责,民安心自轻。”力争当个好“村官”,给党争光别抹黑。抒发了严于律己,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宽广胸怀。
任庆甫诗中自勉:“一日无二晨,时过不重临。岁月不饶人,学习要抓紧。”当然,庆甫说自己的诗不符平仄,不合诗律,随意写就,只图个自娱自乐,为提高写作水平,去年他上了市老干部大学诗词班,希望通过学习培训,力争把诗写得好一些。我们真为这样勤奋学习的老人点赞!
诗书画家王文英
王文英,深藏在济源南岭区的诗书画家,家住轵城镇大王庄村,今年77岁。他是当年济源一中的高才生,特殊年代失去上大学的机遇,当过民办教师,在火车站烧过锅炉,他矢志不渝地热爱诗画艺术,劳动之余潜心钻研磨炼,坚持数年,成就斐然,曾多次在市乡举办的大赛中获奖。
见到王文英,说话幽默,风趣,智慧,谦虚。你会感受到一位老人蓬勃的活力,一种文化艺术的感染。走进他的住室,条几上是纸墨笔砚,书柜里有李白杜甫唐诗三百首以及现代名家诗书画专集,当然一旁也堆放着他自己的诗书画习作。墙上挂的都是他的书画作品,实际上就是他的诗书画展览室。
纵观王文英的画作,画面清晰,构图巧妙,主题突出生动,极富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虽然他未曾上过专业学校,未曾拜师名家,却具有大家风范。他喜作大画,观其山水,层峦叠嶂,气势磅礴。也爱小品,尤以梅兰竹菊见长。随意点染,迥异出彩。题诗其上,更显立意深邃。王文英的书法充满秀气灵气大气,别具一格。王文英的楹联风趣有味,生活气息浓郁。虽然有些不太符合楹联的对仗、平仄等要求,但以情取胜,受到人们欢迎。如:“三五知己一壶酒,闲聊春秋;不二挚友一杯茶,侃谈人生。”“嘻嘻哈哈写写画画,幸有雕虫小技娱人娱己;谈谈笑笑吃吃喝喝,养就如佛大肚容物容人。”“人云不以成败论英雄,我说但求是非称良心。”令人叫绝,过目不忘。文英题山水诗:“正是斑斓秋色时,我为王屋写风姿,赤橙黄绿青蓝紫,一纸云烟一首诗。”“文英原是性情人,丹青笔墨情最真”“惹我情思千万丈,笔墨银装写精神”,王文英也引以自豪,这是新时期中国农民的自豪。
王文英最近将出版一本诗书画合集,书名《乱弹》,初稿已完成。说是乱弹,那是他的自谦。预祝他的大作早日付梓出版。
迷恋工艺雕塑的李秦生
李秦生是轵城镇政府退休干部,家住沁园办事处东留村,今年80岁。
走进李秦生居住的农家小院,葡萄藤攀墙,石榴树摇曳,小水池内鱼翔浅底乌龟晒暖,各种奇石美丽如画,盆栽奇花异草吸人眼球。走上二楼工艺品陈列室,手工艺品琳琅满目,件件栩栩如生。墙上悬挂几排工艺小葫芦,制作讲究。小葫芦上精心印制的花草鱼虫,山川河流,人物造型活灵活现。别具一格的根雕艺品,千姿百态耐人寻味。柜台上摆放的传统农具仿真模型,石磙石碾犁耙锄,牛套牛鞭牛笼嘴,纺花车织布机,小平车独轮车等,形象逼真,全是李秦生亲自设计亲手刻制。原济源市农业局退休老干部朱善平参观赠诗:“蔷薇月季斗牡丹,葡萄石榴竞争艳。红鱼乌龟池中戏,俊鸟蝈蝈比叫唤。根雕葫芦墙上挂,黄河奇石造假山。一处氧吧一处景,花暖李宅美庭院。”“闲看庭院花开花落,漫观天外云卷云舒。”“偷得人生半日闲,独卧小窗醉听琴。”李秦生回赠打油诗:“人生走过八十春,功名利禄碾为尘。如今幸福快乐多,健健康康才是真。动脑动手研工艺,延续传统保初心。可怜世人看不透,看透已成剧中人。”
赶上了好时代,共享幸福生活。有追求,有梦想,有趣味。奋斗着,忙碌着,快乐着,越活越滋味,越活越年轻。疾病见了就溜,就会健康长寿。君不见,每天清晨,面迎朝霞,湨河两岸公园,老人们唱歌的,跳舞的,打拳的,成群结队。真羡慕这些追求年轻的老人们,由衷地送上祝福,有诗云:“王屋千年老紫藤,久经修炼功底硬。古松与君常相伴,寿超百春不是梦。”
作者简介
李义明,济源市作协会员,济源市政协退休干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