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动部署的长波反潜雷达,将是美国海军的噩梦!我们猎杀核潜艇会变得越来越简单。因为我们中国科研团队,研发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可机动部署的长波反潜雷达,本期我们来一探究竟。

我们都知道,美军核潜艇造价高昂,一旦遭受损失,将对其战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中国能够有一种反潜雷达技术,在对台军事行动或南海等区域的冲突中,对敌军核潜艇造成重大损失,那么敌军将会重新评估其介入台海等地区战区的意愿,甚至有可能改变其介入台海等地区战局的决心,从而为维护我们国家海洋主权与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都知道,反潜探测技术手段很少,只有声呐和磁异常两种,大概各占一半,但是,局限性很大,水面舰艇和水下潜艇在面对作战任务的时候,主要探测手段就是声呐,反潜飞机则用的是磁异常探测手段。

雷达在反潜作战中起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当潜艇潜望镜一类的装置露出水面时,雷达才起作用,所以,雷达往往只承担探测伸出水面的结构,当敌方的潜艇完全浸没在水下时,主流的高频雷达发射的电磁波,遇到海水后,会被反射,只有少数电磁波进入海水中,而且,波束强度也会呈指数级衰减,潜艇也不可能都在靠近海面下潜行吧,下潜越深,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衰减就越大,难以在潜艇上形成足够强度的反射波,所以雷达也就接收不到信号。

随着现代海战中潜艇技术的不断发展,其隐蔽性和威胁性日益增强,哪个有实力的国家不是纷纷致力于提升反潜作战能力的呢?怎么办呢?

也有朋友们会问,那未来战争,当地面很多军事装备都被摧毁了,如何向核潜艇发送核反击的信号呢?我们以美国E-6水星来举例子,它可以在天空中拉出一条长度8公里的天线,这张图就是它的收放式超低频天线,它利用长波可以穿透数十米深海水的特性,与潜艇上的低频长波通信设备实现信号的接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来了,传统极低频雷达,在实战中有着严重的物理特性缺陷,例如,极低频雷达,其波长往往超过 100 米,发射单元间需要极大间距,导致设备体积庞大,通常只能以阵列形式依托地面建设,雷达设施拥有长度超过 100 公里的发射天线阵,部署规模庞大,且无法机动,这平严重的缺陷,难以在实际作战中进行快速机动部署,只能固定设置在一个地方。而在现代海战中,机动性和灵活性至关重要,传统极低频雷达的局限性,使得其在应对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时显得力不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科研团队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经过不懈努力,研发出长波反潜雷达。长波反潜雷达独辟蹊径,利用多普勒效应和高能微波合成技术,成功创造出分布式空中无线电发射源,能够发射极低频电磁波。这种电磁波具有强大的穿透海水能力,可深入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深海,对隐藏的水下目标进行探测。以核潜艇为例,面对低至 100 赫兹的频率信号时,其在海水中的雷达反射截面积高达 88 平方米,使得通过普通磁异常探测就能侦测到水下目标成为可能。这一独特的电磁波发射技术,突破了传统极低频雷达的物理特性限制,为反潜作战带来了新的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科研团队将发射阵列的长度大幅度缩减为 100 米左右,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成果。如此长度的天线阵可以较为轻易地安装在中国海军舰艇上,极大地提升了雷达的机动性与部署灵活性。相比传统极低频雷达庞大的体积和只能依托地面建设的局限性,中国长波反潜雷达的天线阵长度缩减,使得其能够在现代战争中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战场环境。例如,在潜在的对台军事行动或南海等区域的战略对峙中,中国海军舰艇可以凭借长波反潜雷达快速部署,锁定美军潜艇活动的大致区域,为我方部队提供有力的支持。

为了解决信号接收问题,中国长波反潜雷达采用在无人机上安装紧凑型探测器的创新方式。由地面特制设备发射电磁波,与天上的无人机群共同构建起独特的雷达回路,形成分布式雷达系统。这种创新的信号接收方式,充分利用了无人机的灵活性和高空优势,提高了信号接收的效率和准确性。在现代反潜作战中,水面舰艇的声呐和反潜机的磁异常探测器受有效探测距离小的制约,而长波反潜雷达的出现,相当于为反潜一方开启了“天眼”,能够精准确定美军潜艇活动范围,使反潜力量的运用更加高效且精准,少量反潜部队即可在其支持下执行大范围的反潜任务。

中国的海军反潜开了天眼了,美军在中国周边海域部署了大量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这些潜艇虽然性能与隐身能力很强,中国长波反潜雷达可锁定美军潜艇活动的大致区域,一方面,我方其他部队可依据潜艇交战距离短的特点,在得知美军潜艇活动范围后,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避免被美军潜艇攻击。另一方面,我方反潜力量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对其实施精准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么到时候,被打的究竟是谁呢?从长远战略角度看,中国长波反潜雷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有力提升我国在海洋战略博弈中的地位,对维护国家海洋主权与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