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忘记英雄则会失去血性。在抗战年代,有一句广为流传且极具分量的话语:“川军从不负国,无川不成军,川军不灭,中华不亡。”这一评价绝非过度褒奖,亦非无端抬高,而是有着确凿的史实依据,经得起考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百万川军子弟以鲜血铸就了这一荣耀。抗战期间,总计三百五十多万蜀中子弟兵出川抗战。他们告别妻小,辞别乡亲,脚蹬手工破旧草鞋,身着满是补丁的旧军装,毅然踏上抗战救国的征程。此一去,归期难定,可谓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数百万川军将士将生命留在了全国各地,乃至缅甸远征军的征途之上,最终能够回到四川老家的仅有十三余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历史,一场场悲怆的战役令人痛心疾首,一个个铁血瞬间让人肃然起敬。淞沪会战中,川军七个师甫抵战场便投入战斗。装备落后的他们,以大刀对抗坦克,用步枪打飞机虽成效甚微,却毫不退缩,最终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南京保卫战中,余下的七千川军还未来得及喘息,便再度投入战斗。在日军的地毯式轰炸下,仅存七百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3月,台儿庄保卫战,川军122师拼死抵抗。在日军炮火的猛烈攻击下,阵地化为一片焦土。面对没有援兵、弹尽粮绝的绝境,川军将士纷纷拉响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用滚烫的热血奉献出最后一丝力量。当时,每五个中国军人中近乎有一个是四川人。他们拿着家人送的“死字旗”奔赴战场,伤时拭血,死后裹身,真可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日寇终不还”。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