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我,原创作品,多多支持!!!!

今天讲的这个皇帝,是明朝皇帝朱祁镇;

他曾经两次登上皇位,之所以两次,是因为他当皇帝期间被敌人俘虏了,不得已,改立了他弟弟做皇帝,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他听信身边太监谗言、带领二十万大军攻打蒙古,最终导致二十万大军溃败,他本人被俘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导火索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蒙古骑兵分为四路,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对大明帝国发动了进攻;

战争就此全面爆发;

此时的朱祁镇听信身边太监王振的谗言,决定御驾亲征。本来御驾亲征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坏就坏在太监王振身上。

王振进宫前曾经是个教书先生,后来为了寻活路,便行刑后入宫。他入宫后一直就是服侍朱祁镇,所以朱祁镇对他颇为信赖。但是王振是个虚荣心极强的人,本来大明有战争,根本没他什么事。但是他还想学着历史上那些能征战沙场的人,想青史留名,所以怂恿皇帝出征。

再退一步讲,即使有战争,这时候大明的实力还是不错的。如果选择能干的将领,此战不一定能输。可是,当时的王振,权势滔天,而朱祁镇又盲目信任王振,所以大军出征之事就交给了王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这样,那就不用说了,来看看王振是怎么自寻死路的吧!!

首先,大军未经过充分的准备就上路了,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么多人打仗,后勤力量一定要保证好。可王振本人认为,20万大军只要整装待发,便成功了一半。

可是行军不是走亲戚,走到哪里就随便吃点,这些多人需要打点好足够的粮草,需要有足够的装备、需要有谋略的主将,更需要有完备的军事策略。

可是这些王振都没有考虑,仅仅5天后,便带领20万大军出发了。

其次,王振一没有带兵经验,二没有过人胆识,仅仅靠着想青史留名的美梦是不行的。整个战斗过程中,王振自认为有20万大军,对方也先的部队只有三万人左右,以王振那狭窄的见识,肯定以为从人数上看,那是必胜无疑。

但是,打仗不是打架,且不说20万的大军的素质,凭着瓦剌军将领“也先”这些年来训练有素,军队四处征战,蒙古又骁勇善战,王振也不该轻敌。不仅如此,行军中的每场战役、每个策略,全部都是错误,反而让瓦剌军的部队愈战越勇,反而获得了想进攻北京的信心。

02 土木堡之变

这一战,败在朱祁镇的盲目相信王振,因为朱祁镇任王振为监军,而所有将领全部受制于监军。王振一个外行,为了耀武扬威,显示他那一点廉价的自以为是搅动三军,他的愚蠢的思想导致了大军的失败。

19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

8月1日,明军进到大同。瓦剌军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如果这时撤退,可能大军能够及时止损,大军的伤亡没有那么惨重。可是王振这个愚蠢无知的人,在逃亡过程中,他为了能够衣锦还乡,就想让大军经过他的家乡蔚州“,好显示自己的威风。

刚到王振的家乡,王振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故行军路线屡变。而这时,所有的军队被折腾的已经筋疲力尽、又饿又累,大军已经在无头脑的指挥中走了很多的冤枉路,已经到了体力的极限。

但是让人更加绝望的是,大军到了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明军3万骑兵被“杀掠殆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日,大军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土木堡地高无水,将士饥渴疲劳,仓猝应战。瓦剌军四面围攻,骑兵蹂阵而入,挥长刀砍杀明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于是明军士兵“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

王振是千古罪人,当然,他的下场也是他该有的,所有士兵的愤怒已经到了极限,王振当场被兵士爆了头。

而朱祁镇便是在这场战役中被俘的。

03 触发北京保卫战

战败的消息传回京城,得知20万大军崩溃,50多名大臣全部战死,此时京城一片混乱,后宫哭声连天。

这场战役的失败,让瓦剌军雄心勃勃,带兵攻向北京城,直接导致了北京最大的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振出征时,带走了京城三大营的全部兵力,而且还抽调了无数的精兵,这时的北京城,所剩兵力不到十万,还都是老弱病残,士气低落。

而瓦剌军,却一路高歌,北京城的命运岌岌可危。

历史上的北京保卫战轰轰烈烈,确实也胆颤心惊。而这场保卫战里,调动了很多军力,在这场保卫战涌现出来不畏生死的将领和士兵不计其数。最终,这场最大的危险在突破重重困难后化解。

北京保卫战,让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的威信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为日后称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诞生了明朝的大英雄:“于谦”。

而朱祁镇的这个错误,也成为他从政生涯中抹不掉的黑。由他导致的这场战役,直接导致了大明朝的财政、农业的最低谷,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征兵导致很多土地荒芜。他的这个错误,在整个明朝史上是不可饶恕的。

点击“关注”我,原创作品,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