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行业,根本看不到未来。
集采又传出震撼消息: 特布他林注射剂,报价前165元/支,报价后0.89元/支;叶酸片,报价3分钱/片;阿司匹林肠溶片,3分钱/片;抗癌药瑞戈非尼片,报价打到4元-6元/片。
这次 集采, 之所 以震撼,有两点:
1、报价已经远远跌破成本价。
2、国外原研药企业几乎已经放弃集采了。
比如,辉瑞、拜耳不参加;大冢制药、默沙东等不降价。
集采的困境,又一次赤裸裸的摆在药企面前: 不中标,立刻死; 中标,晚点死。
这种困境,大家根本看不到医药行业的未来……
1、药企看不见未来:不挣钱,能把质量控制好吗?能搞创新药吗?
之前,很多药企都是靠关系,把产品打入医院,让后躺着吃老本。当初集采有一个美好愿望就是,倒逼药企走创新的道路。
这个愿望是好的,因为当时不少药企确实靠仿制药赚了一些钱,但是国家嫌他们对创新药的研发不够,创新的速度不够快,能够拿得出手的药企也不多,只有恒瑞医药等几个企业。
医药集采,其实就是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让原有靠关系的模式,一下子进入极其惨烈的成本竞争模式,转变太大了。
价格动不动就下跌70%或90%,很多药企一夜之间就把策略转为“活下去”。
医药行业的朋友一直说,公司不挣钱,怎么有能力去搞创新嘛?
现在,我们不仅要问了,这药的价格连成本都不够,我们怎么能保障它的质量吗?
很多人都信誓旦旦的说,我们医药行业有严格的标准,比如有效成分含量,一致性评价等等,所以大家放心大胆的吃就是了。
可是家里有老人孩子的,经常往医院跑的人都知道,集采的药跟原研药质量差别就是很大,比如都是感冒药,孩子吃了集采的药就会浑身起疹子,吃原研药就没啥事儿,而且很多医生也直接说,有条件的话去外面买进口药吃。
这种情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食品行业。食品行业监管不严吗?结果呢?
现在,药价跌到3分钱/片,你敢吃?你敢让家里人吃?
2、投资者看不见未来:板块股价跌了70%。
集采这个消息,其实我们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
我们在周四(12月12日)文章中,就提醒大家了,尾盘有一个利空,但是市场并没有反应出来。
周五(12月13日)市场泥沙俱下,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也跟着大跌,也不能说市场完全反应了这个利空。
医药行业,基本上被市场抛弃了。
从第一批4+7集采以来,生物医药、化学制药、医疗器械等等所有医疗板块都大幅下跌,跌幅30%-70%。
具体到个股,很多股价跌幅都是50%、90%。像龙头恒瑞医药从95.97元跌至46.59元,跌幅51.45%;CRO龙头药明康德从165.27元跌至56.5,跌幅65.81%。
可以肯定的说,凡是在2021年买入医药股的人,到现在没有一个人解套了,至少都亏50%。
现在的投资基本上都不看医药板块了,短期涨的再凶也不看,很多人也把每次上涨当作跑路的机会。
医药行业的基金更是风格漂移到十万八千里了,名字看起来是医药板块的基金,一看持仓,全是科技股。
一级市场整体冷淡,医药行业相对更冷淡,现在活跃的基本上都是国资。民营投资人考虑的不是继续投新的企业,而是想方设法的保证已经投的企业不亏钱,以及怎么退出的问题。
无论是一级市场的投资者,还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也都看不见回本儿的希望。
3、如何评价这事儿呢?
必须肯定,这事儿的初衷是好的,即能够驱动医药企业搞创新药,又能够为医保省钱,给老百姓省钱。
但是现在总觉得有点变味儿了。
带量采购之后,老百姓看病真的省钱了吗?并没有感觉到。
现在医院一开药都好几种药,化学制药价格是下去了,可是中成药价格上来了,而且每次开药,几乎必带中成药,且药价是药方里面最贵的药。
医保真的省钱了吗?化学制药的确把价格打下来了,可是其他药并没有省钱,医保支出仍然很大。
更关键的是,我们需要思考一下,集采究竟使谁受益了呢?
最后展望一下市场:
周五的市场,大家已经看出来了,其实市场情绪有些悲观。
大会召开之后,各部门的专门会议也相继召开,看了一下内容,其实也并未多么积极,很多内容还是在强调,“防风险”、“监管”等等,总体还是趋于保守。
现在有一个好的迹象是,降准降息预期开始萌芽了,这个预期起来的话,或许会提振市场情绪。
具体 到医药板块, 集采消息 经 过周末 两天 的发酵 ,大家再一次认识到了药企的困境,市场可能会更加的 相当悲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