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坚持信仰,牢记使命奋力担当,面对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新要求,就要做好年轻党员教育培训,坚持做到以学促干,摒弃“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增强“善始善终”的“真功夫”,引导年轻党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一线。
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案例教学,优化教育内容
深入调研年轻党员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工作中的知识与技能需求。例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他们在农村产业发展、社区矛盾调解等方面缺乏哪些知识,然后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确保所学即所用。关注基层工作的实际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基层民主建设等,将这些内容融入教育培训中,使年轻党员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收集丰富的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成功与失败案例。在培训中,详细剖析这些案例,让年轻党员明白不同决策、行动在实际工作中的后果。比如,分析某些乡村旅游发展失败的案例,找出在规划不合理、忽视村民利益等方面的原因,从而避免年轻党员在实际工作中犯类似错误。鼓励年轻党员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实践基地,通过挂职锻炼,强化实践成效。
在乡村和基层社区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年轻党员可以定期到这些基地参与实际工作,如在农村实践基地参与农作物种植技术推广、农村电商运营等工作;在社区实践基地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实践基地安排经验丰富的基层工作人员担任指导老师,对年轻党员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及时指导和评价,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安排年轻党员到乡村振兴重点村、基层治理复杂社区进行挂职锻炼。挂职期间,年轻党员要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如在挂职村负责一个扶贫产业项目的推进,或者在挂职社区主导一个垃圾分类推广工作。明确挂职锻炼的目标和考核标准,挂职结束后,对年轻党员的工作成果进行全面评估,将挂职锻炼的表现作为党员发展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健全监督机制,完善反馈机制,注重成效反馈。
建立对年轻党员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工作的全程监督体系。例如,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年轻党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进度、工作质量等进行实时跟踪。上级党组织定期对年轻党员的工作进行检查,确保他们在工作中积极履行职责,避免出现“光说不练”的情况。
反馈机制搭建年轻党员与党组织、基层群众之间的反馈渠道。年轻党员可以及时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群众的需求等反馈给党组织;同时,党组织和基层群众也可以对年轻党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根据反馈信息,党组织及时调整对年轻党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和工作安排,帮助年轻党员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效果。(华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