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陈若葵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多年来,来自民间的教育者们一直探索从形式到内容的新教育模式。近日,主题为“教育的民间智慧与探索”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十一届年会在京举行,教育学者、经济学者及创新学校、学习中心和乡村学校创办人分享了他们的前沿思考和实践探索。
时代呼唤多样化的教育
教育应如何适应人的多元化发展?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项贤明在年会上表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不同的个性和发展道路。然而,当前的学校教育往往采用统一的知识体系和教育模式,忽视了个体差异。项贤明认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和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教育也面临大变局。为此,我们需要改革教育体系,使其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以适应不同人才的需求和发展道路。
项贤明提出,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过度同质化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最大危机。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鼓励教育创新,确保教育体系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农村教育现代化并非要“离农弃农”
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舍、办学条件等得到极大改善,但是乡村学校依然面临师资缺乏、学生减少等问题。农村教育现代化如何实现?农村教育的功能、价值是什么?
多年来,贵州田字格学校开展乡村教育创新,该校创始人、总校长肖诗坚认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教育,乡村教育要从自然环境、乡土文化及人自身找出路。该校的理念是乡土人本教育——走出大山能生存,留在大山能生活,面向未来能生长,强调立足乡土、敬爱自然、回归人本、走向未来。学校有五大课程:基础课、日修课、轴心课(特色课程)、共同生活课、自主学习课,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健全人格、独立思想和未来视野。学校注重制度建设,激发人性向善,反对竞争,提倡合作。学校没有班长,而是轮流担任礼仪官,学生会通过选举产生。学校通过集体表决处理事务,经过两年时间讨论出22条校园公约。截至目前,田字格学校在贵州共有3所未来村小,同时,其乡村教育理念已经推广到100多所项目校。
在浙江省缙云县笕川小学,除了教室、阅览室,还有羊圈、鸭舍、兔场等,校长马鑫飞将学校改造成动物园和植物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动物、鲜花和自然元素的学习环境。学校通过农耕园、二十四节气种植活动、直播售卖等实践项目,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验自然、历史、人文和社会资源。学校的教育活动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如过大年、吃年夜饭、舞龙灯等,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熟悉传统文化,还增强了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对父母的牵挂。学校还将村庄里的彩燕、麻鸭、香菇等资源融入项目化学习和大单元主题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实践着“用一个村庄的力量办好一所学校”。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文东茅指出,乡村教育具有复杂性,简单地保留乡村学校或合并为大规模寄宿制学校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中国的乡村地区差异很大,东中西部各省份的教育状况各不相同,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探索,找到适合不同乡村教育需求的解决方案。
创新学校探索多样化路径
在世界范围内,创新型学校快速发展,国内的创新型学校也在一些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创办于2006年的北京日日新学堂首创家长互助式办学模式,推崇自然教育理念,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自然校园,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自由爬树,在自己命名的“UFO大坑”内玩出百余种花样来。
校长王晓峰认为,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在自然中,孩子们的所有感官和大脑都被激活,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学堂在数学教学上以北师大版教材为基础,同时参考国内各地教材、借鉴国外教学资源。在语文、英语、科学、体育、美术和音乐等学科,逐步构建起适合学生的教学体系。“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你的看法,思考本身比结论重要百倍。”王晓峰说。
杭州云谷学校创办于2017年,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学校以国家课程为基石,探索育人新模式,在导师制、学习方式转型、素养评价、科技赋能教育等方面展开实践。学校也成了杭州市西湖区全国义务教育教改试验区、浙江省人工智能试点学校。
学校注重深度学习和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探究和思考。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驱力,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共同促进孩子的素养发展。该校小学部、初中部校长冯晨认为,面向未来的学校系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学校功能将从“选拔人才”转变为更加注重“培养人才”,教学样态将从“同样的标准和方式”转变为“不同的教学模式和个性化学习”,教师角色将从“传授已有知识”转变为“知识的合作创作者/指导者”“学习的激励者”和“终身学习者”。
位于北京城乡接合部的蒲公英中学是一所公益性、民办非营利性打工子弟学校。校长秦颖介绍,学生来自全国3000多个村落,其家庭普遍收入偏低,父母受教育程度有限。但这些流动到北京的学业基础薄弱的学生经过三年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大幅提升,70%以上的学生进入普高,30%进入职高,更有学生考入国内外一流高校。
蒲公英中学通过生活教育、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等多样化的课堂延伸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学校坚持阅读时光,每周安排静读时间,并拥有丰富的藏书。写作课程围绕“走自己的路”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兴趣、优势、环境改善和价值观。亲近自然课程旨在让学生在自然中探索和学习。美育课程包括“故土飘香”和“感恩的手”,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同时,通过爱心小屋和心理课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2023年发布的《2020年中国儿童人口状况事实与数据》,2020年全国流动儿童7109万人,留守儿童6693万人。国务院原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银河证券前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发展为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她赞扬蒲公英中学等创新型学校的探索,并希望这种探讨能够扩大,让更多人受益。
学习中心为“学业失败者”提供成长路径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一些不同于传统学校的学习中心开始出现。在这里,学生可以自己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节奏,明确学习内容。
昆明丑小鸭中学是一所专门帮助不适应传统教育的初中阶段问题学生的民办学校。开办14年来,帮助3000余名因为抑郁、焦虑、逃避、冷漠、逆反而失学的初中学生回归正常的生命状态。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家庭背景多元,包括高学历、高地位和高收入家长。
丑小鸭中学关注每个孩子的需求,通过艺术、自然、阅读和对话等方式,让孩子们找到自我,成为幸福完整的人。学校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希望用艺术治愈孩子们的心灵。“问题沙龙”是学校每周一次的活动,全校老师一起分析孩子们的问题,并探讨如何帮助他们。
1998年创办于北京的先锋学习社区,现在成都、深圳、北京有三个实体学习社区。在这里,学什么、怎么学完全由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社区倡导“所有人向所有人学习”的理念,其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选择,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学习。学生可以自己制订课表,并通过“约课”的方式与老师学习。学习社区的规则是由孩子和成人协商制订的,经过议事会讨论。这种民主参与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到自己被尊重,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性。如果违反校规,社区设有模拟法庭进行裁决。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认为,虽然正规教育体系与校外学习中心在形式上存在差异,但两者在探索生活教育、项目教育和任务学习方面是一致的。张志勇表示,校外学习中心对于一些在传统教育体系中被认为是“学业失败者”的学生来说,提供了一种新的成长道路。这些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可能遭遇挫折,但在校外学习中心,他们的人生理念、学习感知等方面得到了提升,甚至超越了家长的期望。张志勇认为,这些经验可以为正规教育体系中的校长们提供借鉴,帮助那些被边缘化的学生重新找到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