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词在中产市场很流行:

烂尾娃。

简单来说,就是家长在鸡娃的过程中,会因为经济压力、孩子不配合、看不到希望等种种障碍而放弃。

家长开始花式缩减教育开支。于是孩子就跟无法交付的房子一样,成为所谓的“育儿烂尾工程”。

其实不夸张的讲,这一幕,我在很多年前就做了预判,大多数都会失败,因为鸡娃的家长压根不懂什么是教育。

我来告诉大家原理。

为什么要鸡娃?

是因为大多数家长都是通过学历打拼,留在北上广深,他们一辈子很努力,所以希望孩子不要跌落阶层,能继续走自己的路,或者超越自己,所以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一节英语外教课400多块钱,数学思维课一年2万多,艺考培训5万多,更别提出国留学每年都是几十万。

这些支出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且会让很多家庭压力极大,痛感较强。

很多家长自己连衣服都舍不得买,饭舍不得吃得好一些,攒下的钱,就给孩子上培训班、兴趣班,有的甚至买一套40多平米一家人挤在一起的学区房。

对教育投资过多,就会对教育的回报,贪念越深,欲望越大。所以鸡娃家长,经常把一句话放在嘴边,那就是:

你看我们为你付出这么多,你不好好学习,不好好练习,你对得起我们吗?

孩子一次成绩没考好,全家人轮番上阵,神情紧绷,仿佛天要塌下来。最后亲子关系变得异常糟糕,孩子不堪重负,抑郁了。还得去看病。

2023年,北京海淀区小学中高年级的“抑郁检出率”,大概已经到了20%的地步。10个孩子,2个抑郁。概率已经很夸张了。

教育的本质是爱,而鸡娃的本质是利益。爱不是利益,所以教育不是鸡娃。

为什么,现在的家长,为什么开始逐渐放弃鸡娃了呢?

其实,并不是源于他们对错误教育模式的反思,或者对于孩子承受压力和痛苦,良心发现后的感知。

而是,他们发现,投资和回报,不成正比。

有数据显示,2023年只有38%的留学生月薪能够过万。和国内毕业生相比,仅高出14%,但付出的成本却是国内教育的6倍以上。至于各种兴趣班,更像是高价的盲盒,能通过特长参加自主招生、获得加分的几率并不如期待中那样高。

而在一般路径,很多家长辛辛苦苦把娃鸡到985,结果工资税后仍然只有一万出头,还不如他们当年大学毕业直接就业高。

当大多数家长发现,投资的终点是亏损的时候,他们就彻底失去了鸡娃的动力,最终选择放孩子一马,也放自己一马。

我们回归到教育层面,其实不通过花钱去鸡娃,孩子也可以有一个很好的未来,甚至要比鸡娃更优秀。

我之前写过好几篇文章,比如等,大家可以去看,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补充一些,大家认真去看,注意,我分享的“神”,而不是“形”。

再次强调,教育的“神”是爱。

烂尾娃这个词,我听到就很讨厌。这跟调侃幽默无关。

为什么会出现烂尾楼?

跟楼本身有关系吗?没有,是因为开发商太差劲,交付不了。那么烂尾娃出现,怪谁呢?

孩子出生以后,就是一张白纸,他们没有选择,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但谁给他们贴上了同质化成功的标签?

所以我一直在讲,父母不学会反思,一直认为全是孩子的错,这孩子命不好。

爱是本质是纯粹的且无私的。那么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就不要图他回报你什么。

就像丁元英对着他的母亲说:妈,您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就是交换,等不等价还两说着呢,碰到我这么个不孝顺的您就算赔了。

一语道破天机。

“养儿防老”是一种带有功利性的价值交换,很多父母把子女当作自己老年生活的保障工具,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养老投资。这就不是爱。

对孩子,要爱而不期待。如果你是父母,现在摸着自己的心问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能做到,你孩子差不了哪里去,做不到,你累孩子也累。

放低预期,你的孩子的人生一定会超预期。这也是成事之道中,克制欲望的一种修行。

其次,爱是尊重。

你要尊重孩子的独特性。

大家小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叫做“别人家的孩子”。这就是不尊重对方的打压式教育方法,对孩子伤害极大。

大家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丈夫,你老婆跟你说,你看隔壁的老王赚钱能力多强,多帅,多厉害,你学一学,你怎么想?

如果你是妻子,你男人跟你说,你看隔壁的小李多贤惠多知性多会打扮,你学一学,你怎么想?

是不是直接炸毛了?

对你们心里不舒服,孩子心里其实也不舒服,但你们可以发泄,而孩子只能忍着。

千万不要跟别人比。

因为你的孩子可能是一条鱼,你非要跟隔壁树上的猴比,怎么比?猴能在树上穿梭,但鱼还能在水里游泳呢。谁又比谁强呢?

每个孩子的天赋值都不一样,点亮的技能树也不一样,作为父母,要尽可能给他们营造安全、松弛的环境,让他们充分接触一切可能性,观察他们擅长的和喜欢的。

你找到了孩子的天赋和兴趣,鼓励他们去不断挑战,激发他们的探索欲,长期循环定向训练,做好这一件事,你的娃就会超越绝大多数的娃。

前几天有一位读者跟我说,她很着急,因为孩子从小特别喜欢发呆,也不爱跟别人交流。但生活和学习都不错。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我说,恭喜你啊。

马斯克小时候也爱长时间发呆,不爱跟别人交流,十分孤僻,经常被孤立。

他为什么会发呆,有可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望和深入思考。或是在脑海中构建自己的奇思妙想,只是这种专注和思考在大人看来,显得有些 “呆”。

马斯克幸亏遇到了一位好母亲,他妈很爱他,允许他呆呆的,不打扰他,让马斯克充分去想象,去探索,去挑战,否则他怎么能创造出偌大的商业帝国,如果不是胡思乱想,如何实现人类的突破,玩出火箭和脑机、机器人呢?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你做的不是鞭策,不是一味的压制、指责、驱动,而是根据他们的属性,点燃他们的技能树,用爱去陪伴成长,培养生活和学习的好习惯,他们的专注力,独立思考和冒险精神。

培养这几点不用花多少钱,再普通的家庭都可以达到,只要孩子拥有了这些,学习基本不用愁,未来也可以找到好工作,这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教育,只问耕耘,往往动机和过程,做好了,结果就会超出你的预期,这些关于“术”的层面,我会在星球单独写专题分享。

最后想说的是,世上没有烂尾的娃,只有差劲的开发商。多反思多成长。大人们,先让自己的人生不烂尾,再去描绘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