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正在广州出差的林彪奉命赶回北京,此时的林彪43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但他也已经猜出个八九不离十,知道毛主席可能要出兵朝鲜,也可能要让他挂帅出征,所以有着一定的思想准备。

所以到了毛主席办公室,毛主席先是嘘寒问暖了一番,问了问他身体如何。林彪也没有说身体很不好,只是说最近头痛失眠,还怕风,肠胃消化也不好。毛主席嘱咐他说,多去医院检查一下,千万不要拖。

随后,毛主席直接开门见山地说,朝鲜战争打起来了,你知道吧,美国人打到我们家门口了,你说怎么办。林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主席您有什么打算?”

毛主席说,我们只有一条路走,那就是派兵出国,和朝鲜同志一起战斗。

话说到这里,其实毛主席还没有说派谁出兵的事情,但林彪却首先说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他不赞成出兵,这的确是出乎毛主席的意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他那“惜字如金”的风格在部队中广为人知,在军事上也成就斐然,一生打过众多胜仗与经典战役,而败仗则寥寥无几。

从长征路上惊心动魄的飞夺泸定桥,到抗日战争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平型关战斗,再到解放战争时期扭转乾坤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这些战役无不彰显着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但话到嘴边,又不能不说,毛主席直言说,如果派兵出国,让林彪好好准备一下,结果林彪说出了自己的拒绝之词,他说“主席,我现在身体不好,能不能先派别的同志去,等我好点我马上赶去。”

这看似委婉且留有余地的话,实则当下明确地表达了拒绝之意。毛主席深知,将领的身体状况以及主观意愿在战争指挥中至关重要,面对林彪的表态,不便强行要求。于是毛主席只能无奈地将其排除在出征朝鲜的首选名单之外,转而寻求其他合适的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曾让林彪推荐一位将领,林彪推荐了彭德怀。彭德怀同样是一位战功赫赫、军事才能卓越的将领。但毛主席选择了粟裕。

粟裕在过往的军事历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天赋与指挥能力,在诸多战役中屡立奇功,但命运弄人,当时粟裕旧疾复发,正在青岛疗养。毛主席出于对他身体状况的深切担忧,考虑到朝鲜战场的极端残酷,经过反复权衡与深思熟虑,最终还是放弃了让粟裕出征的想法。

在多番权衡与斟酌之后,毛主席将目光投向了彭德怀。1950年10月6日,经毛主席提议并经过政治局一致通过,彭德怀肩负起了率军入朝参战的重任。在彭德怀的英明领导下,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历经三年多的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完成了这场意义深远、影响巨大的战争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之后,林彪拒绝出兵朝鲜一事依然是外界关注与探讨的焦点。从客观条件来看,林彪确实具备诸多优势,使其成为当时较为合适的挂帅人选。

一,东北边防军主力大多源于四野,而林彪亲自参与了这支部队的组建全过程,对部队的人员构成、作战风格、训练水平等各方面情况了如指掌,由他来指挥这支部队可谓水到渠成。

二,林彪在军事才能方面的表现有目共睹,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他都凭借着独特的战略眼光、精准的战术部署以及果敢的指挥决策,取得了一系列战绩。

三,朝鲜战场的冬季气候酷寒,这对作战部队是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林彪长期在寒冷地区作战,对严寒环境下的作战有着丰富的经验与较强的适应能力,相较于其他将领,他在应对朝鲜战场恶劣气候条件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四,林彪与朝鲜人民军官兵有着一定的渊源与熟悉度,朝鲜战争爆发前,他曾指挥过5万朝鲜族官兵,这种熟悉与默契有利于在战场上实现中朝军队之间的紧密协同作战。

然而,也有部分观点认为林彪是“胆小怕事”,不敢应战,聂荣臻在回忆录中也曾写道:林彪害怕,托词有病,硬是不肯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拒绝入朝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林彪一直以养病为由,处于相对低调的状态。1951年从苏联回国后,他住进了毛家湾,主要精力都放在休养之上。

1955年9月的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上,身为十大元帅之三(仅次于朱德和彭德怀)的林彪,也以休养为由,没有出席。

直到1957年夏,毛主席到林彪养病的上海视察工作时,顺便前往原宋子文公馆林彪住所看望他。此前,毛主席一直忙于处理繁重的国事,未对林彪的养病情况有过多留意。而这次见面,让毛主席大为惊讶,他发现林彪并非如传闻中那般满脸病容,相反,林彪红光满面,精神抖擞,毫无病态。

毛主席恍然大悟,心中也更加明晰,林彪这养了八年的病,或许根本不在身体之上,而是在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