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我这双拳,何愁富贵哉?——王翦
说起秦朝,相信很多人脑海中的第一反应都是统一六国。
的确,秦始皇是一个有着雄图伟略的领导者,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中国历史的发展得以前进一大步,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但是战争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即使秦始皇再有谋略,也需要好的将领为其冲锋陷阵。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王翦便是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可以说,在灭六国的过程中,王翦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其中五个国家的统一都直接或间接的出自王翦之手。
王翦生前创造了丰功伟绩,然而在秦灭亡之后,他的后代拥有的却不是他留下的福泽,而是六国的仇恨和报复。
王翦的孙子王离死于项羽之手,这让王离的两个儿子意识到,必须要分家避祸才能活命。
于是,他们分为两支各自生活,没成想这一举动,竟然造就了两个千年豪门。
一、秦朝名将王翦
秦朝能够统一六国,王翦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他自二十岁投军,很快就凭借着自己的一身本领和聪明头脑得到了白起的认可。
白起一路提拔他,让王翦得以在战场中锻炼自己,积攒功勋,在嫪毐叛乱之战中发挥作用,得到了秦始皇嬴政的赏识。
秦始皇对王翦很是信任,给他足够的兵力去扫荡各国,完成统一大业,而王翦也不负所托,短短几年时间,就相继灭掉了韩国、燕国等国家。
王翦一度成为继白起之后出了名的杀神,然而这却并没有让他产生任何喜悦,反而视手里的兵权为烫手山芋。
他深知功高震主这一道理,嬴政本就生性多疑,他现在又手握几十万大军,别说是嬴政,任何一位君王都不会容忍自己的大臣有如此大的权力。
王翦深知急流勇退的道理,于是开始想很多办法削减自己的力量,让嬴政放心。
为了自保,王翦先是服从嬴政安排娶了公主,后来又不得已自损名声,多次向嬴政伸手要房屋田地,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贪得无厌的奸臣形象。
这一办法果然增加了嬴政的信任度,让嬴政更加痛快的给王翦兵力去攻打楚国,而在嬴政的大力支持下,王翦也不负所托,一举消灭了楚国。
二、秦朝灭亡后,后代分家避祸
凭借自己聪明的头脑和政治敏锐度,王翦既有一展雄图的机会,又得以有一个寿终正寝的圆满结局。
而不得不说,他的后代们也继承了王翦的聪明才智。
在王翦的孙子王离与楚国后代项羽的一战中,王离战败,被项羽斩杀,这让王离的两个儿子意识到了那些潜在的危机。
秦朝此时已然灭亡,六国后代必定会展开报复,作为统一六国的大功臣,王翦的后人毫无疑问会成为被报复的对象。
为了避祸,必须要想想办法。
于是,王离的两个儿子,也就是王元、王威经过一番商讨之后,决定离开咸阳,并且分开行动,前往不同的地方单独发展。
就这样,他们一支到了琅琊,一支到了太原,进入了低调的发展期。
三、两个千年豪门
或许王元和王威的名声并不算响亮,但是琅琊王氏、太原王氏这两个名号,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这首诗中的“王”,指的便是琅琊王氏,王元一脉弃武从文,从西汉开始崭露头角。
彼时的王元后人王吉先是担任昌邑王都尉,后来又升为博士谏议大夫,他的后代也都在朝为官,将家族荣耀延续了下去,也让琅琊王氏逐渐打下了根基。
后来,琅琊王氏又出了“卧冰求鲤”的王祥,以及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的王导等人,将琅琊王氏的家族荣耀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
后来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更是让琅琊王氏奠定了文坛领袖的地位,让琅琊王氏在文学领域的成就一骑绝尘。
细数琅琊王氏的发展史,会惊觉这一家族从汉代到清朝经久不衰,光是位极人臣的宰辅就达到了惊人的九十多位,名人雅士更是不计其数,数都数不过来。
这样的琅琊王氏,任谁看了都要感叹一句,果真是两千多年的“豪门”。
与琅琊王氏相比,当初迁居到不远处的太原的王威一脉也并不逊色,太原王氏在历史上同样赫赫有名,涌现出不少名人能将。
东汉末年,太原王氏的王柔、王泽就已经成为了魏国重臣,为这一脉在政坛扎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王泽的儿子王昶立下了赫赫战功,获封京陵侯,太原王氏从此飞黄腾达,跻身名门望族。
王昶的后人青出于蓝,儿子王浑是一员猛将,战功无数,孙子王济更是受到了晋武帝的赏识,成为了当朝驸马。
可以说,太原王氏一脉发展势头猛烈,几乎已经可以看到未来无数年的长盛不衰。
然而后人王愉却剑走偏锋,与自己的儿子起兵谋反,失败后被诛,王氏一族也因此几乎被消灭殆尽。
太原王氏的发展就此一落千丈,一直到王慧龙这一支才得以重新兴起。
王慧龙凭借自己的文治武功重新在政坛和文坛上站稳了脚跟,在他之后,太原王氏的名号逐渐恢复,涌现出了诸如王勃、王维等在文学领域造诣深厚的人才。
盛唐时期,王昌龄、王之涣的成就将太原王氏的文学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此后,太原王氏一脉经久不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站稳脚跟,成为了“天下四姓”之一。
无论是琅琊王氏还是太原王氏,都传承自王翦一脉,而无论是王翦的成功还是这两个千年豪门的成功,都印证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王氏一族的家风和教育理念值得关注,更值得在家族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参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