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柳叶刀学术↑↑

来源 |极目新闻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一篇题为《她为什么换了导师——一项导生关系的案例研究》的2017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引发网络热议。 记者查询中国知网发现,截至目前,该篇论文下载量已经达到98623次,网友称其为近日的“网红论文”。

该论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2017届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毕业生王伟,指导教师为马和民教授。该篇论文提到,其通过对换导师事件的当事人及其身边的同学、舍友、导师等社会关系的访谈,探讨了研究生导师制度下的导生关系。(据12月13日环球网)

网友发帖称该论文“学术圈自己的小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发帖称该论文“学术圈自己的小说”

这篇论文之所以引发这么多人下载,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选题的确标新立异,一个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研究生为什么换导师”,先不说别的,勇气就很可嘉。另一方面,这篇论文针对性地讲述和分析了一个具体案例,因此其行文方式与其他学术论文很不同,看上去像是在讲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通过故事去探讨导生匹配上的责权不一、导生互动中教育性和学术性的淡化以及导师评价的缺失、学生评价的失声等问题,让论文有了一定的“娱乐性”,很多网友都是当成小说一样看得津津有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论文的目录确实很有“故事感”

网友对于这篇论文的看法也不太一致。有人赞其语言通俗易懂、结构生动有趣,像“章回体小说”一样引人入胜;也有人认为其语言不具备学术规范性。这种分歧,根源还是在于多数人对学术研究存在一种固有印象,认为学术一定要是严肃的、高端的、晦涩难懂的、板起面孔的,但这并不是学术真实、全面的样子,这样的想法也无疑是一种偏见。

该论文的作者学的是教育学专业,属于社科类范畴。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关注的本就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包括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等。因此,社科类的论文多讨论一些身边的事、研究社会上新近出现的现象,其实是很常见的选题方式。这样的选题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更能对当下的社会发展产生启迪作用。

这篇论文被下载近10万次,充分说明了很多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对于导生关系这一话题非常关注。近年来,一些高校中导师和学生关系紧张、矛盾频发的新闻事件,也暴露出当下导生关系中潜藏的许多冲突和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术成长和心理健康,更关系着高校的学术氛围和教育质量。因此,对导生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反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该论文作者作为教育学系的研究生,能够勇敢地选择自己身边的话题,而且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并且不因自己也是研究生、也有导师而避讳,这种直面问题、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同时,学界能够让这一主题的论文发表,也体现了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至于论文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学术要求,这自然会有专业的判定。我们不能因为一篇论文写得比较有意思,就否定其学术价值;也不能因为一篇论文看上去高妙难懂,就认为其学术水平高,在遵循学术规范、尊重研究规律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地鼓励自由探索,对于学术拓展边界、不断进步有益无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篇论文曾经也引发热议

奇葩论文、网红论文并非第一次出现,《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等政策”还是“靠关系”:个人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接入过程——一项对河南农村校长的实证研究》等论文,都曾引发热议,这些论文也基本上都属于社科类范畴,可见,公众对于人文社科类学术研究更有兴趣,也更关心其公平性和规范性,这也提醒了专家学者们不妨离大众、离生活更近一些,接地气,有人缘,引发更广泛层面的思考,推动学术研究的创新和发展,也算是一种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生活的细节里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