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为区域内多地《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不少城市提出“主动服务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以期抢抓一体化发展机遇。一体化与“五个中心”相互赋能,正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进步注入关键动力。
发挥上海优势
过去一年,上海持续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新进展。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3万亿元,同比增长4.7%;上海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额同比增长3.4%,达到2633万亿元,全市持牌金融机构总数增至1779家;上海口岸货物贸易总额达到8.1万亿元,占全国25.2%,截至目前,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7家,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超过1000家;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91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上海两大机场航班起降量、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均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同时,在科创领域,上海已集聚超过80家“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超过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34%。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4.14万件,增长19.5%,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0.2件,增长22.7%。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上海—苏州集群位列全球第五位。
“上海应充分利用其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会处的有利地理区位,推动跨国公司、信息服务总部和中心落户,以实现信息、资本及其载体精英人才的交会互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干春晖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这将大幅提升上海在金融、贸易、航运、科技、信息等领域内外双循环的关键节点和枢纽功能,助力上海建设统领全国的、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服务平台型城市。
干春晖进一步表示,应营造多元文化氛围,提升城市魅力,辐射城市文化影响力,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充分发挥上海精细、谦和的管理优势,遵循“国内—华人世界—全球”的轨迹,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城市合作,打通产业人才双向流通渠道,建立人才荟萃之都,“同时,引入国际组织,提升世界城市的形象,推动城市高端资源信息的整合和流动,增强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长三角一体化通过政策与规划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实施、基础设施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与升级转型、市场与资源的跨区域配置与优化以及环境与生态的共治与共享等多个深层次角度的推动,实现上海‘五个中心’之间的相互联动、相互赋能,为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干春晖说。
在近日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强调,加快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不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开放枢纽门户这“四大功能”,既需要长三角腹地的有力支撑,也会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强大赋能。下一步,上海将进一步发挥好国家战略集中承载地优势,与苏浙皖紧密携手,共同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篇大文章。
协同应对挑战
在上述发布会上,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张忠伟表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面临“强化链接、强化策源、强化联动、强化带动”的新要求。“强化链接”,要以高开放度、高市场度深度链接全球,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强化策源”,要主动应对竞争新趋势,强化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的创新源头能力。“强化联动”,既要加强“五个中心”功能联动,形成互相支撑、联动发展、攥指成拳的“功能聚合体”,又要加强制度联动,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需求。“强化带动”,要立足全域全局,强化对长三角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五个中心’建设中,要坚持整体谋划、协同推进,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运用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一体化、集成式地强化‘四大功能’,与上海改革开放中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开放等举措一体化协调推进,率先实现不同区域高效协同发展和高水平改革开放重大突破。”干春晖说。
具体来看,一体化政策与规划的深度融合,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与周边城市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通过紧密的政策协同与规划对接,“五个中心”能够更有效地整合资源,形成政策合力,共同应对区域发展挑战,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特别是交通网络的智能化与绿色化,以及信息平台的共享与开放,为‘五个中心’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交通和信息流通渠道。”干春晖分析称,这不仅提升了“五个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性,还促进了数据、信息、知识等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与高效利用,为“五个中心”的协同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干春晖看来,产业链上的协同创新与合作,推动了“五个中心”与周边城市在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通过共同开展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五个中心”能够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和创新能力,与周边城市形成互补,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新动力。
“市场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与配置优化,令‘五个中心’能更有效地利用区域内外的市场资源。”干春晖指出,通过加强要素市场建设上的协同发展,“五个中心”与周边城市共同打造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素市场体系,为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高效、公平的市场环境。
干春晖表示,长三角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区域协同,为“五个中心”与周边城市提供了共同的环境治理目标。通过共同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五个中心”能够推动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同时依托自身的绿色技术和产业优势,引领周边城市走向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在全球航运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大潮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张勇认为,企业已成为驱动经济、贸易、金融、航运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亟需培育世界一流企业赋能“五个中心”建设。紧跟全球航运业的发展趋势,上海要以第五代国际航运枢纽港建设为抓手,以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为突破口,从人才、数据、生态三个维度推动国际航运中心特色化发展。
不过,干春晖也提醒,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内制度与国际通行规则的差距等都对上海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其国际化进程和要素集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干春晖看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则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制度障碍以及合作机制不健全等挑战。
“比如,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资源政策的极化趋势影响了整体的协同发展;行政壁垒和政策协同不足阻碍了统一开放市场体系的形成;而跨区域合作平台的构建与地方行政矛盾、利益深水区的协调难题,以及合作机制的不完善,都制约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干春晖说。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