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38军大胆穿插,14个小时急行军145里,抢先占据三所里和龙源里这两处战略要地,让美军伤亡惨重。
这意志力和战果,让彭老总非常兴奋,致电38军嘉奖时加上了一句“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38军万岁”,因而就有了“万岁军”光荣称号。
不过,这一战还是有些不完美,按照预想,38军堵住了美军最关键的逃生通道,只要42军也能及时赶到并切断退路,那美军就成“瓮中之鳖”,很可能要被全歼。
可惜42军麾下的指挥官优柔寡断,让美军主力找到机会逃脱。42军在第一次战役的黄草岭是打出了精锐之名的,为何第二次战役却出现了纰漏呢?
一、志愿军的谋划
在志愿军第二次战役的部署中,38军和42军都被赋予了重要任务,38军要攻占德川后向三所里穿插,构筑内层包围圈。42军则是攻占宁远后向顺川、肃川穿插,构筑外层包围圈。两部节节阻击,再视情况合歼敌军。
对两部来说,这就是与时间赛跑的战役,38军一定要赶在美军之前抵达三所里,42军则需快速反应,切断美军可能的退路。
当战役打响后,38军113师创造出惊人的成绩,用14个小时急行军145里,抢在敌人之前占据三所里,争取到先机。
与此同时,42军也完成第一步任务攻占宁远,两军的出色表现,为后续的包围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志愿军司令部根据现实情况,决心两面配合,将包围圈内的敌人吃掉。负责正面进攻的志愿军打得非常勇猛,美军被逼得连连后退,转入了颓势。
二、坚定死守的38军
正在三所里修筑工事的38军,获悉美军可能从龙源里突围后,立即不顾疲惫,分出一部前往龙源里设防,这两处据点至关重要,很快就与溃退下来的美军展开激战。
美军为了求得生机,动用强大的火力向志愿军阵地进行轰炸,步兵接着发起冲锋,在他们的攻势下,一些前沿阵地几度易手。
好在38军全体指战员奋不顾身,凭借灵活的战术和超强的意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始终确保三所里和龙源里被我方牢牢掌握。
志愿军白天隐蔽坚守,晚上经常主动出击,极大地打击了美军的士气。几天的战斗下来,美军损失惨重,他们的重型武器难以在山地展开,大量坦克、装甲车被志愿军击毁或缴获。
如此战果,让美军士气开始动摇,其指挥官明白,凭借自己攻克两个要地,基本是无法完成的事了,如果再不突围出去,后面的志愿军就会撵上来。为了逃生,他们只能另择道路,那么,该去哪呢?
三、犹豫不决的42军
在38军与敌激战时,42军也承担着严峻的作战任务。拿下宁远后,军长吴瑞林做出部署:
125师沿假仓、月浦里前进;124师紧跟配合;126师朝松隅里、龙门里方向进军,旨在切断美军向顺川方向溃逃的道路。
125师作为先锋,最初打得非常顺利,击溃了沿途遇到的南朝鲜部队,上下士气无比旺盛。但是在11月29日的新仓里,他们遇到了美骑一师第七团的抵抗。
该部是美军的王牌,125师373团与之激战后,迟迟未能攻克。关键时刻,美军动用十多辆坦克反击,这让缺乏反制装备的我方一时难以招架。
373团团长李林见一个营马上要打没,内心着急,就去请示随团行动的125师参谋长王兴中是否该撤退。
王兴中很含糊,没说可以也没说不可以,李林心疼麾下指战员,遂下令撤出战斗。
42军副军长胡继成当时正在124师和125师之间巡视。他注意到前方的枪声突然减弱,只剩下美军炮火在轰击,觉得很不对劲,就和124师副参谋长郭宝恒跑到前线查看情况。
在一个桥洞下,胡继成找到125师临时指挥部,主要领导师长王道全、政委谭文邦和副政委王淮湘等人,他们正在商议是否应该进攻。
王道全见到胡继成到来很高兴,直接问:“首长,你看怎么办?你说打,咱就打。你说不打,咱就不打。”胡继成不了解敌情,表示先研究研究,讨论到30日凌晨1点,决定还是打。
胡继成做好部署后,让郭宝恒回124师传达指示、做好战斗准备。
然而124师这边刚行动,凌晨2点125师又因为军心动摇撤了下来,没办法,124师只好跟着撤。天亮后,由于组织不严、隐蔽不当,两个师的山炮营都遭遇美机轰炸,损失10门炮、人员伤亡64人。
军长吴瑞林得到消息后非常气愤,要求124师、125师围攻美骑一师7团,同时126师向殷山迂回配合作战。为了督促前线,军参谋长廖仲符亲自去124师和125师传达军令。
30日黄昏,副军长胡继成把124师、125师的师长政委都召集过来开会询问意见,124师师长苏克之首先表态按照命令打。
125师师长王道全、政委谭文邦却说美军已有准备,在先前的战斗中,麾下373团2营攻入美军阵地,但没站稳就遭到反击,伤亡300多人,打也要准备更充分再打。124师政委季铁中同意他们的意见。
廖仲符说“军长命令要打,我该说的都说了,你们看着办”。王道全就说,让副军长下决心。
然而胡继成也犹豫:打有打的理由,不打有不打的理由。如果要打,拂晓前拿不下来,造成伤亡增大我不负责任。
彼此争论到凌晨3点也没个结果,廖仲符就返回军部报告。当他抵达时,吴瑞林正在吃早饭,听到如此情况,气得碗都摔碎了。吴瑞林吼道:你再回去告诉他们,今晚一定要打!谁再说个不字,我拿他是问。
可惜,等廖仲符再返回前线指挥所,美军已从新仓里撤去,战机已失。吴瑞林连忙另行调动,这次让124师打前锋,向顺川以南的舍人场急进,截断敌人退路。
124师经过20小时急行军,抵达大同江东岸的丫波里,此处距舍人场已不足20公里。但在这关键时刻,政委季铁中却和师长苏克之产生分歧。
苏克之觉得应迅速渡江构筑阵地,完成军部下达的任务。季铁中却想着光靠自己一个师力量不够,要等125师赶来再渡江。
双方争论很久,最后季铁中说:我是政委,听我的。没办法,部队只好原地等待。过了数小时,苏克之再次请求渡江,仍被拒绝。
苏克之愤怒地咬牙“独断”,命令370团团长赵欣然立刻选派一个加强营渡江,说“出了什么事,我来负责”。
可惜耽搁太久,部队才过了两个连,在三所里和龙源里被重创的美军溃兵就退了下来,124师过江的人太少,还没来得及构筑阵地,大部分敌人得以逃出包围圈。
四、遗憾未能获全胜
38军打扫战场时,发现大量美军的坦克、装甲车、火炮和军用卡车被遗留了下来,如果42军能够及时切断顺川方向的退路,美军将陷入完全包围的境地。
那失去大量重装备的美军处于最虚弱的状态,将会让志愿军获取一次完美的大胜。
为何42军在抉择上,没有38军那么果断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38军在穿插过程中没遇到有准备的守军,占据制高点、地理优势后才好跟武器装备更强的美军作战;
而42军遇到的是重兵把守的美七团,失了先机,美七团还拥有一定重装备,我们用肉体硬拼装甲部队确实也太难。
二是两支部队底色稍微有些区别,38军前身是东野1纵,作为东野最早组建的纵队,骨干中有很多老红军、老八路。
而42军前身是东野5纵,是东野最后组建的纵队,1948年3月末才成立,解放战争中经历的大战不多,抗美援朝前都已经要在齐齐哈尔和北安等地转入农垦了,是突燃的战火,让靠近战场的这支部队重新训练。
所以在战机把握上,两部下面的指挥员还是有一定差别。比如124师季铁中,他原先担任的都是冀南第四分区政治部主任、松江军区政治部主任、松江省省委军事部长这种职务,野战经验很少。
当然,没能堵住美军,42军指战员也不想如此,他们很多人还是极为英勇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