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某电动车公司解散和员工讨薪维权的新闻和内幕满天飞,实际上解散并非因市场竞争加剧,而是背后金主动撤资引发的管理和财务危机。

某些创始人带着光鲜亮丽的背景出来创业,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喊得震天响,其实内部管理就是个草台班子:

  • 做了很多火锅局,请车主吃火锅,每场活动都花50万元以上。
  • 违规使用供应商,采购没人管,随便花,也没有内部审计。
  • 在直播间半年的投流费用就3700万,那么点销量,也没啥知名度,还这么烧。
  • 高管们赚得盆满钵满,公司倒闭后,烂摊子留给了员工和股东们。
  • 员工名片要豪华,店员服装要时尚,零食?那是必须吃出一年一千万的胃口。
  • 车卖不出去,人力资源服务这些非核心岗位都能花几千万一年,当然不够亏的。
  • 这么烂的管理,还能花出去这么高的顾问费。

没有大公司的命,还得了大公司的病。

无论是跳槽还是投资,判断一个公司或者团队怎么样,绝对不是看公司人数和写字楼档次,这就是外行。

内行人都是看公司的盈利模式、运营模式和发展模式。

这几年写字楼、产业园的空置率高的吓人,创业开公司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成本,所以能外包的尽量外包,团队规模尽量控制,能少则少。

前几天我在公司楼下的咖啡馆,等人的时候正好听到旁边桌子上6个人在开会,听了一下是做电商的,公司租的是民宅,开会、约人就在咖啡馆,真的是极致省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西安有一个小团队,把内容剪辑的活包给了一个大学生,一条也就200块,对外报1000块,你算算请个剪辑师要多少钱,综合剪辑师的时间成本和社保成本,还有不合适的辞退成本,你就懂了。

周末去吃徐州地锅鸡,亮了亮自己的点评会员等级,老板直接送了饮料、玉米饼子、白面饼子和一份老豆腐,和老板闲聊才知道他开这个店几乎没怎么花钱。

装修是上一家做铁锅炖的老板装修好的,锅碗瓢盆炊具啥的都是买的二手的,连长条凳也是从二手市场淘宝的,固定服务员就4个,剩下都是找的兼职。

这么会做生意的老板,必须得加个微信,方便下次继续来占便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小生意,不要总想着表面功夫,一定要脚踏实地抓利润,其他都是虚的。

真正做得好的创业者,即使是二次创业、三次创业的时候,也会非常注意成本控制,尽量省钱

用李想发的胖圈原话来说:

“理想汽车超过3200人的团队,只有两个VP,连高级总监都寥寥无几。行政要求出差经济舱都必须买折扣最低的,经济酒店都要两个同性在一起住。理想ONE的上市发布会用了不到200万拿到上万的订单,这么难的行业,必须训练一个从18层地狱为起点往上爬的创业企业,熬出地面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别说外人不明白了,就是大部分同事也需要五年才能理解这一切。选择和时间做朋友。”

再看看某送啥都快的创始人的早期经历:

2004年3月,三兄弟踏上了激情燃烧的创业之路。为什么说激情燃烧呢?当时他们在清华大学附近的海丰园小区租下了一套三居室,在客厅摆上3张办公桌,卧室摆上3张行军床,吃、住、办公一体化。

条件简陋就不说了,关键是冷得受不了,房间没有暖气,大家都冻得瑟瑟发抖。王兴还“忽悠”两个好兄弟:“这样可以保持头脑清醒地编写代码。”

事实上,他们确实是这么做的:反正睡着也冷,三兄弟索性每天晚上干活到大半夜,啥时候太困啥时候睡下;睡到自然醒,如果起来得早就不刷牙洗脸,接着编写代码,码到中午再出去吃午餐,直接省掉早餐。

没什么不好意思的,真正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都是非常抠门的。

前几年我在做商务发展的时候,感觉KTV花销太大了,还谈了个团购:一年消费不少于XX次,包间费固定XX元,酒水零食不限量;演员固定XX元,演出不限时。

好多人还以为我转行了,颇受好评呢。

搭建资产管理的招商运营服务体系,分享产业园、城市更新在产业策划、招商运营、产业培育、产业投资的经验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