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整体环境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
现在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各不相同。有的希望教师严一点,让孩子多学一点;有的主张孩子在快乐中成长,不希望有任何压力;有的焦虑,有的“佛系”。在公立学校,班主任每天面对繁杂的教育教学任务,很难满足每位家长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家校矛盾成为新语境下班主任面临的现实问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班主任,如何在新语境下,做好家校协同教育呢?
让我们来看看资深班主任郝晓青老师的建议吧!
郝晓青
北京市育英学校教师,中小学副高级教师,北京市海淀区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师。担任班主任20多年,深受家长和学生喜爱。笔耕不辍,多篇论文、案例获奖。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参与编写《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由于连续多年做家长学校工作,我在大量案例研究中发现:和前些年相比,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角色认知发生了变化。原本家长放心地把孩子托付给学校,对教师充满尊敬和信任,如今却出现了信任危机。投诉教师的事件屡屡发生:孩子摔一跤,家长会提出查监控,追究责任;老师对学生稍微严厉一点,家长会怀疑是否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教师在家长眼中,是服务者,必须全方位为孩子服务,而尊师意识逐渐淡薄。
尤其在“双减”政策颁布实施之后,教师很快成为高度聚焦的职业人,教育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这一方面对班主任自身的业务成长提出了迫切要求,另一方面,也让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新语境下我们的角色该怎样定位。
(一)了解家长需求,定位新语境
了解家长需求,可以准确定位家校协同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更容易寻求协同教育的契合点。调查问卷、个别访谈、案例研究、家长会等是了解需求的重要手段。调查对象可以是家长,可以是同行教师,还可以是学生。
1. 局外人的观点
女儿是95后的代表。在谈及家校协同教育的时候,她作为一个还没有入职的研究生,曾向我提了一系列问题:
问题1:你们/我们小时候没有强调家校协同教育,不是也一样优秀吗?为什么现在要谈家校协同教育?
问题2:家校合作,合作的是什么?是责任的重新划分或转移吗?家校共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什么区别?
问题3: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家庭氛围,家长一定要按照老师指的思路和方向来做吗?为什么?
问题4:新一代家长接触到的信息是多元的,教师自身接触的环境则相对单纯。如果家长有适合孩子个性的家教氛围和培养方式,与公立学校的思路不太一致,家长一定要听老师的吗?
问题5:年轻家长正是打拼事业的时候,自顾不暇,客观上没办法面面俱到地配合学校教育怎么办?作为老师怎样和家长达成共识?家校在哪些方面协同?合作到哪种程度?
女儿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教师角色。第一,家长对家校协同教育的认知呈现多元化特点,家长虽不排斥但也不太配合。家校认知不统一、共育策略缺失、共性和个性的平衡等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作为教师,和家长之间该怎样定位协同教育中的关系。第二,家校之间的责权界定尚待澄清。第三,现实存在的社会舆论,让家校之间出现信任危机,我们该怎样理性、智慧地达成家校协同的和谐。
2. 家长的观点
在一次幼小衔接的学区家长讲座前,我对202位幼儿园大班家长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幼小衔接家长群体的需求和真实想法,以便更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讲座。在数据分析整理过程中,我再次确认,在新语境下,家校协同教育依然是引领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家校携手的核心契合点仍然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调研结果表明:
(1)家长受教育程度和教师不相上下,甚至远远高于教师现有水平。教师在认知水平方面,不占据优势地位。
(2)当前家庭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在学前,近30%家长感觉在家庭教育方面缺失适当的教育策略。
(3)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需求,不是“唯成绩论”,而是更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
了解家长需求,是有效开展家校合作的前提。凡事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和家长沟通,会事半功倍。
3.调研家长需求,创新家长会形式
家长会是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路径,家长会怎么开才能有效果,是老师们当前比较困惑的问题。以往布置任务型、汇报工作型、经验介绍型的家长会模式,早已成为过去式。问卷调研表明:
(1)家长喜欢生动活泼的家长会形式,专家讲座不能完全满足家长需求,家长更希望寻求操作性强的育儿策略,而且他们希望多种形式参与,在亲子互动中融入、感受孩子的生活。
(2)家长希望家长会的内容更加多元:有关注健全人格方面的,有培养生活习惯方面的,有指导孩子学习方面的,有培养孩子意志品质的。
低年级学生家长更希望了解有关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自理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引导);如何对待学生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师生交往、同伴交往);如何应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拉等问题。
中年级学生家长更关注如何帮助孩子客观看待、评价自我,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
高年级学生家长最感兴趣的是,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何有效和孩子沟通,青春期的小躁动该如何应对,电子产品如何控制等。
每次家长会前,可以设计一个问卷星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新语境下班主任召开家长会提供较为直观的数据参考。以往传统的家长会形式、简单的家校沟通已经无法满足家长的需求。
(二)置身新语境,理解家校协同教育的必要性
前面女儿提的几个问题,是几年前她尚从事其他行业时向我提出的,如今她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教师。从一名高中教师的视角看家校协同教育,她有了更深的感悟。
学生到了高中学段之后,暴露出来的问题形形色色,家长的表现也是让人大开眼界。每个家庭的相处模式和家庭氛围各不相同:有固定每周一次家庭分享时间,平等分享各自生活的;有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有家长一问三不知的,也有家长事无巨细包办代替的。有的学生在校“高能”在家“低能”,家长看到学生在家的表现后对孩子不满意,进而产生焦虑情绪;也有的学生在家是乖乖小孩,在校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家长因此对学校产生质疑,质疑新教师的能力,试图左右新教师的各项工作。还有的学生在家、在学校都是“问题大户”,家长完全放弃,或者迁怒于教师,形成各种投诉。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家长和学生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家校矛盾日渐突出。
女儿提到的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只是高中,各学段都有类似的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可能还会有更多问题出现。
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新教师也是在一次次解决问题中获得成长的。所以,作为新教师或者新班主任,首先要对自己教育专业知识充满自信,同时,将自己置身于新语境当中,打开视野,多看多想多作为,慎思笃行,一段时间之后也许会发现:家校协同教育并没有那么难。而且,成功的家校协同教育,会让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事半功倍。
成功的家校协同教育,一方面能最大限度为有心无力的家长提供具有普适性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延伸性的成长环境,避免家庭与学校的割裂,让家长和学校教师获取到学生成长的全面信息,有助于对学生的全方位引领。
(三)新语境下家长会怎么开
家长会是每个学段必不可少的家校协同教育的组成部分。高水平的家长会,能够唤醒家长、学生内心的成长需求,也会传递一些教育策略。家长会在一定程度上是班主任的一张明信片,家长通过家长会,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效,了解班主任工作的智慧和方法,了解班级发展及学生个人情况。但是班主任讲、家长听的单一形式,在信息多元、家长学历水平较高、认知多元的新语境当中,已经无法满足家长的需求。家长会该如何开呢?
(1)丰富家长会的素材,巧妙借力,让家长会效能最大化。
让调研的数据发声,让家校共同的培养目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发声,这样更直观、生动,更容易被家长接受;家长育儿的焦点、痛点,可以让感兴趣、有经验的家长及学生自发组成项目团队来发声,及时给予澄清和引领;还可以让高学段的学生、教师、家长发声,帮助家长了解后续的配合方向;也可以让法治民警、相关人员发声,让家长对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让家校协同教育在正常轨道上前行。
(2)家长会有智慧设计,也有温度传递。
给家长(孩子)的一封信,情景再现,访谈录音,案例讨论ABC,辩论会等,都可以设计到家长会之中。
(3)家长会的本质是要解决真问题。
家长会主题聚焦,宜少不宜多,每次解决一个真问题,就是成功。家长会的目的不是教育家长,家长是我们携手的伙伴,助力学生成长才是我们的本意。家长会不是单纯汇报、布置任务,而是和家长达成共识,携手前行的一次再调整。
本文节选自《不发火、不说教,也能带好班:小学班主任工作智慧》
《不发火、不说教,也能带好班:
小学班主任工作智慧》
郝晓青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760-5546 -7
55.00元
将小学班主任面临的痛点进行智慧分解,为新语境下的班主任解惑。
本书从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典型案例,详细分析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职责范围、带班策略、育人方法、家校协同教育、沟通技巧等。
作者结合自身20多年班主任经历,以及家长学校、知心热线接线员经历,针对信息多元、认知多元、需求多元的新语境下的教育困境,将典型案例与带班经验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班主任带班实操策略指南,呈现出有一位老班主任带班理念的创新与思考。
目录
左右滑动查看目录
联袂推荐
郝晓青老师爱教育、爱学生,她把“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落实在一个个教育细节中。在这本书里她将自己20多年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总结,梳理出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有效的带班策略,可谓“二十年磨一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情怀与智慧。
——教育部原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 李玉先
20多年的班主任经历,积累了40万字的班级故事,我被晓青老师且行且思的工作态度感动,被她智慧做班主任的情怀感染,更被她的笔耕不辍震撼。这本书由最初的故事汇编,几经修改,成了一本班主任工作策略指南,由故事上升到对班主任工作的理性思考。晓青老师是在育英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优秀班主任,很多想法、做法既有个人的特点又代表了学校班主任团队的共同追求,希望能给广大小学班主任带来一些启迪。
——北京市育英学校党委书记 于会祥
凡是郝老师教过的学生,都带有鲜明特点:温暖,良善,阳光,向上,这就是教育的力量!这本书记录了郝晓青老师班级管理中的“小故事”,却彰显出她的大情怀和大智慧。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着学生,也影响着家长,将琐碎而平凡的班主任工作谱成了一首理性和诗意交织的乐章。
——北京市育英学校初中学部教导处主任 王国明
在孩子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能够遇到一位引领孩子全面发展、滋养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老师是何等的幸运!郝老师不仅是家长心中的好老师、好朋友,也是孩子心中无所不能的知心姐姐,同时,还是我和女儿的“调解员”,无论在家庭教育中遇到什么样的困惑,我和孩子出现什么矛盾,只要找她,都有解决方法。
——北京市育英学校初三学生赵梓含家长
编辑:陈凯
制作:刘晓帆
关注并设为星标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方微店购买《不发火、不说教,也能带好班:小学班主任工作智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