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站在时间的坐标上回望,探寻一年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轨迹,不难发现,“民生”这条主线清晰、温暖而且坚定。

盘点这一年的生活,人们各有收获:这一年,有超过1万人在城镇就业,开启了崭新的人生旅程;这一年,人们的腰包越来越鼓。前三季度,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97元,增长5.5%,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

从城市到乡村,从物质到精神,我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接力续写新时代的幸福故事,不断夯实民生保障,纾解民生难题,增进人民福祉,绘就出更温暖的民生画卷。

所有的出发点,是民生;所有的落脚点,还是民生。满满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广大百姓在感受幸福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石嘴山这座城市的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本报记者 赖盛龙 摄

看得见——获得感实实在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以改革力度传递民生温度。今年,我市聚焦市政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精雕细琢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为群众获得感“加码”。

“现在住在这里,心里特别敞亮。环境好了,绿化好了,房子也好了,还安装了电梯,有点‘高大上’。”说起最近小区的变化,家住大武口区长生花园小区的居民宋荣开心地说。

长生花园小区是一个有20年历史的老小区,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后,小区开始了改造:重建小区大门,规划停车位,规范“蜘蛛网”式的电线,适老化改造加装两部电梯……“穿衣戴帽”后的小区颜值与智慧并存。

城市建设,精在品质,惠在民生。在城市建设中,我市今年启动了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老旧小区相关基础配套设施,主动围绕社区治理的痛点难点破题,先后改造老旧小区68个,面积53.11万平方米,惠及5695户居民。同时,完善城市“毛细血管”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改造老旧管网400余公里,为群众幸福感“加码”。

有特色、有内涵,新环境、新风貌,如今,我市一大批老旧小区陆续完成“蝶变”,既焕新了“颜值”,又提升了“气质”。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

清晨的惠农区银河苑小区“零工驿站”在人们的喧闹声中“醒”来,周边的打零工人员便纷纷聚集于此,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

“以前我们找工作特别不方便,有时候拿着工具在大街上等,有时候到工地上转,问人家有没有活。现在有了‘零工驿站’这个平台,来了就有活。”银河苑小区居民马强已不再为每天找不到零活而担忧。

立志于推广家乡胡麻油的张海珍,带着创业项目入驻石嘴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享受到创业扶持政策,接受专业创业导师的指导,如今她所销售的胡麻油年销售额达60余万元,直接带动就业6人,间接带动就业20余人。“创业扶持政策好,才能让我在创业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张海珍说。

马强、张海珍的信心和底气,正是源自我市着力营造的就业创业氛围和一系列好政策。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促就业、拓岗位,推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同时,扎实开展“创业石嘴山”行动,开展“e创分享学习交流分享沙龙”等创业指导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培育创业实体3207个、新创造就业岗位4868个、全民创业带动就业11365人,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进一步显现。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今年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八成:筹措资金6.2亿元,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筹措资金8.09亿元,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筹措资金0.39亿元,支持智慧图书馆、非遗文化馆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筹措资金2.07亿元,落实公益性岗位、“三支一扶”、重点困难人群等人员待遇发放和补贴政策……

正是身边的一个个“小确幸”,让市民切身感受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幸福,绽放出美丽的笑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口区长生花园小区作为大武口区适老化改造试点,加装电梯,方便居民出行。本报记者 马岩 摄

摸得着——幸福感满满当当

一个家庭,“一老一小”是全家人的牵挂。一座城市,如何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我市交出了幸福的答卷。

今年以来,我市“一老一小”民生保障政策体系不断健全,推动养老托育服务发展的标准规范、支持政策以及配套改革措施等日益完善,养老、托育、教育供给不断增长,一项项暖心举措、一次次贴心服务,精心呵护着“一老一小”,传递着这座城市的关怀和温度。

近日上午,家住惠农区园艺镇水韵名都社区的窦慧霞早早起床后,来到社区老年大学上课。一进“校门”,迎来的是社区工作人员热情的招呼声:“阿姨,早上好!”一句问候,让窦慧霞脸上笑开了花。

“一嗒嗒,二嗒嗒,三嗒嗒,转身……”在社区“塞上乐龄”老年大学宽敞的舞蹈教室里,20余名学员正跟随老师的节拍翩翩起舞。

“每天来这儿上课是我最开心的事。”窦慧霞说,“在社区老年大学,我们既可以上课学习,又可以参加活动,晚年生活丰富了,人也变年轻了。小区外还有社区食堂,娱乐、吃饭两不误,方便得很。”

中午时分,在平罗县宝丰镇兴胜村“老年饭桌”,丰盛可口的饭菜即将出锅,香味弥漫在空气中散发到室外,远处还有一些年龄大的村民也正寻着香味往来赶。

“开业之后,我基本每天都来吃,这里饭菜十分可口,少油少盐,最适合我们老年人。”村民马金荣高兴地说。

老人们的幸福晚年,得益于我市坚持养老产业、养老事业双轮驱动,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全市现有登记备案养老机构17家,养老床位4003张,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61处,以“运营数字化”为切入点,建成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链接市养老服务调度指挥中心、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点四级服务网络和135家养老服务组织、536项家政服务项目,形成了具有石嘴山特色的“1+4+N”养老服务模式。同时,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缓解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变化导致的生活不便,增强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我家老大、老二相差3岁,老二出生时,好不容易把老大送进幼儿园,老二又需要人照顾,我平时还要上班,每天筋疲力尽的。现在好了,有了家门口的社区托育中心,不仅解决了带娃难题,我也可以心无旁骛地工作了。”大武口区团结社区居民李娜高兴地说。

前不久,大武口区青山街道团结托育服务中心成功备案,成为大武口区首家社区普惠性托育机构,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便捷的普惠性婴幼儿托育服务,有效缓解“幼有所育”难题。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我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巩固优化7个义务教育集团、23个城乡学校共同体和1个教科研联合体,成功创建7所自治区级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普通高中招生率和指标到校率均达到70%;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0.21%。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自治区级“互联网+教育”标杆校15所、“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校5所、市级骨干学校20所。全市所有农村学校、移民学校均与城区优质学校建立了“在线课堂”,城乡学生在线共上一堂课成为常态。

教室里传来的欢笑声、社区老年食堂飘出的阵阵饭香,无不印证着我市将一件件民生实事,从纸上的文字,落地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答卷”上写满了幸福二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武口区稚梦婴幼学苑里充满幼童欢快的嬉笑声。本报记者 刘宵华 摄

靠得住——安全感真真切切

“每年的免费体检让我能及时掌握身体状况,加上有县医院的大夫看片子出报告,心里很踏实。”近日,在平罗县高庄乡卫生院,65岁的马桂珍在护士引导下,依次进行了血常规、心电图、B超等体检后感慨地说。同时,在平罗县人民医院远程影像诊断中心,放射科医师刘璐紧盯电脑屏幕上马桂珍的胸部影像图进行专业细致分析、诊断后,将诊断报告通过网络回传至高庄乡卫生院。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是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持续进步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通过改善就医环境、完善业务管理、提升服务质量、补齐短板弱项等方面,全市80%的机构达到国家能力标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成就显著,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惠民利民举措接连不断,民生改善效果看得见、摸得着。

“警察叔叔好。”“警察叔叔再见。”寒风来袭,冷风入身,校园门口依旧车水马龙,来往学生、家长络绎不绝,民警们一边维护现场秩序,一边疏导车辆,倾力守护校园周边治安、交通秩序。

当无人机起飞掠过石嘴山市光明中学时,映入眼帘的是宽敞开阔的操场,一排排鳞次栉比、俨然一新的校舍……点点滴滴,都在诉说着学校这几年的变化。

“宿舍大变样了,阳台被改造成封闭式的,这样就不怕冬天刮冷风了。楼下的大门和宿舍门也换成新的了,一进门心情很舒畅。”石嘴山市光明中学高三住宿生张华说。

不止石嘴山市光明中学,石嘴山市第三中学等学校的宿舍楼也在今年穿上了“新衣裳”,在提升校园颜值的同时,也为师生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今年,我市将开展学校周边道路安全保障行动纳入民生实事之一,在中小学生上下学期间重点路段安排民警疏导交通,完善10所重点学校周边道路交通设施,保障学生出行安全。并积极争取自治区专项资金1050万元,实施了4所公办高中学生宿舍楼及供暖管网维修改造项目,提升学校硬件水平,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民生关乎民心,社会保障是重中之重。今年,我市不断完善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织密民生保障网。

这一年,我市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3.81万人、14.71万人、15.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82%,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这一年,我市不断完善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促进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各项制度有效衔接、资源整合,让每一户困难家庭都能感受到幸福石嘴山的“阳光雨露”。

这一年,我市实行参保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免申即享”经办模式,为2461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资金1997万元,惠及职工6万余人。

这一年,我市持续深化医保经办服务方式改革,依托自治区数字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慧医保”,拓展“互联网+医保”经办服务模式,化医保“有碍”为“有爱”。

一份份质朴务实的民生清单,让人眼前一亮。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民生故事,让人心头一暖。

如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愿景,已经成为石嘴山人民在日益美好的生活中真实触摸的现实。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中国式现代化石嘴山篇章的民生答卷将越写越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给社区老人提供上门体检服务。本报记者 赖盛龙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市在中小学生上下学期间重点路段安排民警疏导交通,保障学生出行安全。本报记者 朱凤玲 摄

来源: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