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变“金田”,焕发新活力。这是王益区黄堡镇安村红薯种植基地盘活撂荒地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一系列实践,对于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安村位于黄堡镇东塬,海拔1060米以上,地势通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206—228天,年降雨量600毫米。且土层深厚,土质富含钾、铁等微量元素,是红薯的最佳优生区。但是安村所处环境地大沟深,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偏低,加上适龄劳动力流失、土地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低等原因,好多土地被撂荒。
如何盘活撂荒地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村上经过深思熟虑后,积极行动,利用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进行有机红薯栽植,让原本杂草丛生、闲置废弃的荒地成功实现了“荒地变粮田,粮田变金田”的华丽转身。
同时,为发展规模化种植,黄堡镇政府和村干部们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建设300平方米红薯地窖,可储藏20多万斤红薯,实现10℃~15℃左右恒温仓储,为红薯糖化、销售等发挥重要作用。
安村党支部书记郭增战告诉记者:2020年,村里开始整合撂荒地,采取了“项目+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去年和今年分别种植孟姜红牌秦薯5号红薯50亩,2023年村集体增收17万元,长期用工5人,临时用工20人,带领17户种植红薯40余亩,群众增收约13万元。
安村的“荒地”变“金田”,就是黄堡镇镇域经济“挑大梁”发挥“镇作用”,优化镇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成果转化。握指成拳推动“首位产业”升级,新建示范桃园600余亩,改造提升1500余亩;建成“孟姜红”品牌展示中心,“孟家原桃”成功入选2023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多维突破加快“特色产业”升级,实施1500亩苹果新品种高产示范园项目,发展串收番茄、金丝皇菊、秦薯五号等小而精特色产业;引进林麝、梅花鹿特色养殖,统筹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破圈提效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实施黄禾源绿色现代农业园建设项目,与中储粮铜川直属库签署粮食产销战略合作协议,实行“地头直收”模式,有效提高农户及大户种粮积极性。
此外,黄堡镇致力做优精品旅游,释放美丽经济魅力。依托耀州窑博物馆和耀瓷文创园,建成农耕园文化体验基地,引进野火集露营等新业态,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借助秦人村落景区优势和姜女故里文化底蕴,将万亩桃园、益民农业园区、番茄王国、秦人村落“串珠成链”,打造集旅游、采摘、休闲、观光、研学、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孟姜红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带动沿线各村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村民增收致富。新村入选2024年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孟姜塬桃园景观荣获“首届陕西特色魅力田园”称号。
近年来,黄堡镇不断聚焦“产业强、农民富”,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在“镇”兴路上阔步前行。预计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100万元,四个村集体收入达50万元以上。
记者:郭博新 罗速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