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崇炜,1963年12月出生于吉林省大安市。辽宁文联副主席,一级巡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多次担任全国书法展、兰亭奖评委。多次荣获各类书法全国展赛金银大奖,作品获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兰亭书法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灵感相遇不容易

文 | 胡崇炜

有一种说法:世界上再没有比做书法家更容易的,写几天字,像模像样地写出几件“似是而非”的作品,再加上媒体几番拔高,把古贤们评价经典书法所用的词汇一股脑地用在这个人身上,这之后,他就成了书法家。还有的比这更容易,只要把毛笔拿起来按钢笔的写法行笔,再被人们忽悠忽悠,可能就认为自己是书法家了。一时间,书法的行当里鱼目混珠,这是时下书法热潮下存在的书法乱相,谁看了都头痛,谁也不肯去捅这个马蜂窝。可话又说回来,事情总是辩证的。这种乱相虽有消极因素,可也给书法热增加了不小的动力,使得书法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一直热到现在,持续了三十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种说法:世界上没有比做书法家更难的事了,一张白纸,一支毛笔蘸着浓黑的墨汁,无色无味,用枯燥之线条写出心中之性情。一个点画看上去简单,非七八年功夫不可。枯燥之法则,需磨练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没有一定的功夫,毛笔就不听使唤;而仅有功夫又易成写字匠。要有深厚功力,又要有文化上的深厚修养,不仅会写,还要通理,仅通理亦不可,还要求化理,仅化理尚不足矣,还要求书家通天地之大理,要能与哲学、美学、与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姊妹艺术互相融合。这比起科学研究似乎要复杂许多,比起文学创作则又要经过千锤百炼的技法磨砺。这样想来,从古至今,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自然就凤毛麟角了,被吹捧成的所谓的书法家,都早已被历史的尘沙埋没得无影无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书法真正的难,还不在于那些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量化目标。难在天资,难在艺术的灵感与境界。

境界不死。我认为,艺术之所以为艺术,是它具有一种超然的无法复制的精神力量,这力量有着天然的生命力。王羲之已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人,他的墨迹今天读来仍然生机盎然,而当下之人却总是想方设法去制造一些所谓“惊世之作”:所使用毛笔之大、墨汁之多早已打破记录,一蘸达吨余墨汁的巨笔,转瞬即为死墨一滩,那字虽然大得无法形容,但却毫无生机,令人望而生厌。世间之事真是奇妙,陆机、王羲之的手札飘洒自然,十几个字就堪为国宝,令人们顶礼膜拜;而大到无边之字却只为一敝一痴而已。这是何必呢?真正的境界就如同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鸿儒,表面上让你无法看到他的新奇,可那种海一样的深邃气质,哪里是凡夫俗子可以参悟得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境界”二字是世间最难说清的,也是最难悟到的。我学书法近三十年了,犹如一位苦行僧,苦苦寻觅,却常常无法着边际,苦海无涯,与修禅一样,不以年计。从十八岁参军离开故乡,我品尝最多、给我最多营养的是苦滋味。世上滋味千万种,“苦”是真能使我们可以永远品味的。说苦味好,因为苦味离艺术境界、离人生境界最近,凡通往境界之路均有无数苦味。关于境界,王国维讲了三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为第一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第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有哪一种离开了寂寞、离开了苦楚呢?没有苦苦寻觅,没有衣带渐宽,没有独上高楼,也就没有境界可言。凡是真正的为文为艺之人,没有不经过此境界和经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想大师能够解读境界,而依我看,离境界最近的当属灵感。我曾有过几次与灵感相遇的经历。灵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的人倾其一生却无缘与灵感相遇。灵感是上天赐予辛劳者的厚礼,天道酬勤,上天最公平,对一个苦孩子、一个耕耘者,它会赐予灵感,增加你成功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书法这条路上求索了三十年,遇到灵感不过数次而已,那是怎样的一种美好感觉!我每每想起,内心都无比激动和兴奋。

灵感的出现总是始料未及的,它没有什么征兆,它有时伴着快乐,有时伴着忘却,有时伴着稍纵即逝的懈怠。回忆我与灵感的相遇,等于是回顾自己的整个学书成长历程,为自己画一幅肖像,为自己的心灵图谱做个勾勒——它大体上有这样几个色块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初学入门到有所成就,这为一个时期,给个叫法当为初生牛犊时期。刚刚学习一点书法的知识,容易妄自尊大,像初次见到大海,在海边洗了次海澡,于是便觉得大海原来不就这么深么?见人会炫耀我见到了海并涉足于海,海是广阔的,但并不深。因为自己还没有走下去,还没有感受它的深邃和深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是年轻书法作者都要经历的,也可以叫轻狂后生,连王羲之的经典之作,也要给找一些毛病。那种高傲之态有时连自己都能清楚地意识到。似乎是中国书法舍我其谁,看展览看作品集,第一目标是看自己的,看完就只觉得自己的好,而别人的不用说,就连看也懒得再看。现在想来,这时期的状态其实是“无知者无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世界上的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高傲是毛病,可这种初生牛犊的精神也使我有一种拼搏的闯劲儿。虽然理性思维少,对书法艺术研究得也不够深,但那时年轻,有拼搏奋斗之精神。这股子冲劲儿、拼劲儿和不服输的精神,促进我临习了大量的古代碑帖,也为我后来的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是这股闯劲儿,使我撞上了最初的“灵感”。

那是我第一次准备参加全国书法展。当时我还不是中国书协会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浑身上下充满了为国展而拼搏的劲头。因为只要入了国展,就能成为国家级的书法家。在这个目标的诱惑下,我是不分黑天白昼地写。每周我都把写的百余幅字拿到聂成文老师家去让他指点。这个过程叫调整作品,最初百十幅字中能选出一两幅,有时是三四幅。这样,几个月的时间下来,将自己新婚不久的小屋造得一片狼藉,地上废纸盈尺。每天都写到下半夜,夜深人静之时,一个人在屋里写字,一张接一张,一写就忘了时间,当感到困倦时早已是下半夜。记得有一天,写到下半夜的三点钟,万籁俱寂之时,我用手狠掐自己已写得麻木的手,因为不甘心这一夜没写出自己理想的作品,我不断提醒自己,再坚持一下,再写一幅就睡觉。于是,又用浆糊接了一大张纸,往纸上抄写了8首鲁迅的诗,抄到前三、四首时头脑尚清晰,到五、六首时就开始打盹,执笔在手,但却睡着了……我一下子醒过来,发现有几十个字写串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办好,要怎么接着写?虽然遗憾,但心一横勾掉再接着写,反正也坏了就无所谓了。于是又开始不计工拙、自由自在地抄写,等我一气抄完,把这幅字挂到墙上后,我惊奇地发现,这幅字和其他字不一样——很自然,特别有一种其他作品无法比拟的生动,虽有勾抹但不失整体和谐。后来把字拿给老师看,老师认为这幅字不错,也就是这样一幅字,在不久后的全国第五届书法展中,不仅入展而且还获了全国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自己在一种困顿状态下,不经意间却成功了,而十分用心之作,却无缘于艺术。这种疑问在十多年后,随着自己眼力的提高和书法水平的长进,才渐渐悟到答案:这样的作品是产生在无意、无求的状态下,是在一种超然的状态下写就。而这样的作品今天再让我写,我也未必能写得成。灵感降临的神秘时刻,虽伴随着自我艰辛的劳作,伴随着心灵求索的执着,但终是不可掌控甚至是无法言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次与灵感相遇,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辽宁省书协举办第一次探索书法展,每个作者可以拿出5至10件作品参评,评审人员至少也要有3件作品参加展览。过去我一直写一种纯粹的章草,应该说受到了一些禁锢,此番一“探索”则犹如出笼之鸟,飞的广阔多了,轻松多了。我拿出了一个四尺横披,在上边用不大的一支毛笔,用今草与章草亦有些行书味道的笔触,随意而书,书写的瞬间有一种说不好的感觉,但十分自然放浪。这一“放”,一种新的体验诞生了,真是一种妙境。这件作品后来在省里的展览中获了奖。此后,我沿着这条路,为全国第七届中青展创作了一个丈二长的横披,写得无拘无束,好不快意。这件作品也获奖了,并受到了几位资深评委的一致好评。探索作品创作使我对灵感的产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那就是思想解放是产生灵感的一种内在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的一次,是在1999年参加全国第二届正书展。我在那个时期写楷书基本都是打格子,打格子的过程看起来挺麻烦,可我不这么想,我认为打格子的过程是修炼心性的过程,所以我把打格看成是作品的一部分。有一天我准备要抄写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一个章节。那天是个大周末,中午时分天气晴朗,心情也爽朗,刚刚打完格,心静了下来,我拿起笔来开始创作。当下笔写到第三个字时,顿有一种畅然之感,写的本是楷书,却有一种行草的气脉,执笔在手,如有神助。笔还是那支笔,写的环境也没有变,可就在这一瞬间,我感受到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一种说不出的畅快淋漓。本是一笔一画的楷则,写出的笔画却显得十分玲珑、生动,刷刷点点,笔落之处墨色生辉,那一个一个的笔画活灵活现。一百六十多字的内容不长时间就写完了,那是一幅得意之作,收笔之时,我看着这样一幅刚刚完成的作品方有醒悟——这会儿是灵感光顾的时刻。这灵感是何时来的?为何会来?我作为“当局者”找不到规律,但却实实在在地捕捉到了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灵感降临时的惬意与美妙。我把当天创作的几件作品一同拿给老师看,还没有都打开,老师即指着那件作品,肯定地说:“这个好!”这件作品在此后不久的全国正书展评审中获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书法评奖,总有一些人认为一些奖项的评审不够公正,可我是通过作品的入展获奖,一次次真切地感受到从创作备战到登上领奖台的艰难和喜悦,那和农民耕耘、播种、获得丰收是一样的感受。事实证明,只要将平时锤炼点画的功夫通过笔墨写到位,又能透过线条恰到好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出的好作品,无论是谁评都会给你投上一票。你要相信艺术家大都是有艺术良知的,因为好作品是可以让人激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次经历是为参加全国第七届书法展创作作品。这一次我是用《月仪帖》笔法来创作,记得当时我写的内容是《诗经》中《七月》一篇,大约三百来字吧。这件作品我写了不下百遍,总是不理想,每次都是调整作品一大堆,聂老师从中选出那么一两件比较好一点的。眼看全国展的截稿时间到了,老师也看出了我的急迫心情,他从已选出的较好作品选了两件,给我定了稿。带着一种放松的心情回到家里,我也算松了口气,当时的心境是有几分放松还有几分不甘心,于是又拿起笔再创作一幅。这一次无拘无束,有那么几分不经意,可就是这不经意却使我找到了一种特殊的感觉,似乎忘记了一些设想与设计,完全在一种有为与无为之间,笔下生风,刷刷点点,这一放一收使潜意识中有意的东西不见了,在《月仪帖》笔法中放浪地挥洒。这件作品显然与此前创作形式没有大的变化,但其整体却远远超过了以往创作。这件作品顺利地入选全国第七届书法展,并受到了业内的一致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一次是参加去年浙江绍兴举办的“兰亭书法节”,这个活动是效仿当年王羲之写《兰亭序》时曲水流觞42人,在全国征稿再通过专家评出42人,我入选的是一件六尺楹联。这个联子的创作过程也颇有戏剧性。有一天办公室搞卫生,搞一次箱子柜的清理,从箱子中清出了几年前我买的一卷蜡纤纸,这种纸很少,买回来一直没舍得用。即兴,我就拣出两张纸,想感觉一下这种特殊纸的纸性,这一下笔就有了感觉,纸发墨,墨也润泽,一气写了两对楹联。这两个联中的一个联投到了浙江兰亭书法节,经由专家评选,入围2011年第二届兰亭书法双年展暨“兰亭雅集42人展”。之后,我回忆这个联的创作过程,其实当时是一种试纸的感觉,既然是试笔,也就没有什么顾虑,随意而书,没有想法,自然而洒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这里说的这几次所谓灵感创作,其实就是对一种书写状态的自然捕捉。作为一个书法作者,我是在尝试着探索书法艺术创作的规律,而事实上,在真正的创作中,又需要我们去打破一切条条框框的束缚和阻碍,无为而治,把用笔、技法甚至是对灵感的寻觅与渴求全都抛开,惟其如此,才有可能进入创作的自由之境,也才可能与灵感邂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对自己的画像似乎并不清晰,毋宁说这只是自己心灵的一个写照。与灵感的相遇,离不开习书多年的基本功。灵感降临时所选择的对象,一定是一个书法艺术水平较高、对书法艺术执着之人,否则就是灵感来了,他没有“筌”也只能临渊羡鱼。当然,你的网结得越好,一旦碰到“灵感”这个鱼群时你才会大有可为。在书法的艺术世界里求索了这么多年,距离心中的理想的艺术境界,我还有相当的距离。但书法是我一生的热爱,它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我的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是我精神生活的动力和源泉。我需要终身修炼的是技法,对传统的临摹是始终与我相伴相随的,此外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在创作中努力去品味、追寻书法的真谛,进入书法艺术“悟”的层面——“悟”是我们使灵感转化为“境界”的必由之路,我将为此而不懈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 编

猪大人

出 品

黔艺空间

来 源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需注明出处

通 讯

微信 : QYqianyikongjian QQ : 3100720399

支 持

雅昌艺术网 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 网易新闻 搜狐新闻

腾讯新闻 阿里文娱 360浏览器 UC浏览器 惠头条 书艺时空

黔艺空间依托中国美术学院开放美育艺术专业及人才资源优势,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集艺术名家工作室、艺术教育、高校艺术交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艺术园区运营、专题性展览、书画图文装帧设计、艺术评论、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多个文化产业为一体。黔艺空间艺术平台运营内容主要为网络线上媒体宣传与推广,包括艺考动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高校艺术交流、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专题性展览、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为广大艺术家提供高品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