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中医适宜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学入门》曰:“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以其独特的功效,历来为医家所推崇,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与养生保健。千百年来,灸火得以传承,皆与其温效有关,艾灸的温效值得总结与发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技术,别称灸疗或灸法,主要通过燃烧艾绒来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以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包括温经散寒、行气通络、养生保健、扶阳固脱、拔毒泄热等,艾灸作用机制与针灸有相近之处,并与针灸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

艾灸适用于很多的临床科室,包括内、外、妇、儿等各科。急、慢性疾病,不论寒热、虚实、表里、阴阳都有艾灸疗法的适应证,对多种疾病均有显著的辅助治疗和调理效果。艾灸种类很多:直接灸、间接灸、艾条灸。

01

直接灸

古代的艾炷灸法多为直接灸,直接灸又叫着肤灸明灸,是将艾柱直接放置穴位皮肤上来施灸的一种方法。直接灸因施灸目的和对皮肤刺激程度的不同,又分为无瘢痕灸、发泡灸和瘢痕灸三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瘢痕灸

施灸以温熨为度,不致起泡,不遗留瘢痕。多用小艾炷

临床适用于虚寒病的轻症。(对昏厥、小儿及感觉麻痹的患者应小心,防止发泡或灼伤皮肤。)

发泡灸

临床上发泡灸多用小艾炷,对皮肤的灼烫程度较轻。当病人感到皮肤发烫后再继续灸3-5秒钟,此时施灸部位皮肤可出现黄斑,且有汗出,隔1-2小时后就会发泡。

发泡灸适用于一般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皮肤疣等。(施术者要控制艾灸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瘢痕灸

瘢痕灸又称化脓灸。用黄豆或枣核大小的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化脓、结痂,痂脱落后留有永久性的瘢痕,故名瘢痕灸。

此灸法适用于哮喘、肺痨、癫痫、溃疡病、慢性胃肠病、瘰疬和发育障碍等症,对高血压病患者,有预防中风的作用。常人施此灸法,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起到防病健身的作用。(施术者要征得患者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间接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间接灸,又称隔物灸,是指在艾炷与皮肤之间加入某种隔离物,然后进行施灸的一种方法。这种灸法既能发挥艾炷的温通作用,又能避免灼伤皮肤。间接灸的隔离物有多种,如生姜、大蒜、盐、附子饼、面粉等。

督 脉 灸

又称长蛇灸,龙骨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灸法。督脉乃人体“阳脉之海”,督脉是人体后正中线上的一条重要经脉,起于会阴部,沿着脊柱向上,至头顶后,再沿前额下行至鼻柱。督脉灸就是通过对督脉上的穴位进行灸疗,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强身健体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督脉灸的适应症较广,包括风湿病、关节炎、腰腿痛、头痛、感冒、咳嗽、肩周炎、颈椎病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督脉灸不适合皮肤破损、感染、炎症等局部病变的患者,以及孕妇、高热患者等特殊人群。

脐 灸

是一种中医灸法,又称神阙灸、脐中灸。它是通过在人体脐部进行灸疗,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强身健体的目的。脐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脐灸的适应症较广,包括风湿病、关节炎、腰腿痛、头痛、感冒、咳嗽、肩周炎、颈椎病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脐灸不适合皮肤破损、感染、炎症等局部病变的患者,以及孕妇、高热患者等特殊人群。在接受脐灸治疗时,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艾条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艾条灸,是将艾条点燃后在施灸部位(穴位)进行熏灸的方法。艾条灸分为手持灸和艾灸器灸两种方法。手持灸又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日常保健往往选择合适的艾灸盒,施灸时,把温艾灸盒安放于平坦的应灸部位,将点燃的艾卷对准穴位置于铁纱上,盖上盒盖。艾盒盖打开的大小程度可根据温度调节。每次施灸时间在15-30分钟。可以一次灸附近的多穴,在针刺穴,再次施灸。适用于常见病症:痛经、腰痛、腹泻等病症。

什么时候艾灸合适?

1. 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 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证如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3. 外感风寒表证与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证用灸法能疏风解表、温中散寒。

4. 外科疮疡初起,瘰疬、乳痈初起,各种痛证,疖肿未化脓者,灸之可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5. 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证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

6. 防病保健灸法,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正气,抵御外感。

艾灸的注意事项:

施艾灸的人要严肃安静,专心致志,手巧心细。提前解释清楚,防治病人恐慌。穴位要选准确,时间火候要准。注意病人的状态防治晕厥。注意防火。

被艾灸的人:空腹、过劳、过饱、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用艾灸。但由于体质和病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虑,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灸后如何调理?

《针灸大成·灸后调摄法》记载:“灸后不可就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滞经气,须少停—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平心定气,凡事俱要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忌食生冷瓜果。

凡非化脓性灸,可以正常洗澡。如有灸疮,擦澡时则应小心疮面,不要过久浸泡,当心洗脱灸痂。注意食物忌生冷、辛辣之物,以减少返病现象。

来源:绩溪县中医院订阅号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