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大户人家的府院,看上去恢弘有致,内里也大有乾坤。古代建筑布局,尤其是大户人家的宅院,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追求。

古代各朝代贵族住宅布局

春秋时期,士大夫住宅的大门分为三间,门在中间为办公室;礼仪处,堂左右两边为“厢”,堂后屋为“卧”。

汉代的贵族住宅,不仅有门、私塾、厅堂、寝室等,还有车房、马厩、厨房、库房和佣人房等。建筑多为木结构,干栏杆,人字形屋顶,方形、圆形、长方形的窗户和各种窗棂,出现了由墙组成的三合院和四合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贵族的宅院多呈对称布局。大门多为游廊式。

隋唐五代,贵族宅邸的布局更加自由明快,院落布局不对称。

宋代城市民居多为四角形布局,以廊房代廊,进门后以照壁分隔正门。这种形式增加了居住面积,非常实用。

明清时期的民居大致可分为规整式和自由式。规整格局是传统民居的主流,一般为三进四合院。清政府对房屋的格式、规模、档次也有严格的规定。

“一正两房”严格把控内外,尊卑有序,促进了普通民居向封闭内敛的院落转变。建筑有中轴线,对称,主次分明,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家庭生活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大户人家的房屋布局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四合院结构:古代大户人家的院落多以四合院形式布局,即围绕一个中央庭院,由四个独立的建筑群组成。这种结构既满足了安全与向阳防风寒的生活需要,也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和礼教的制度。

2.中轴线布局: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置总要以一条主要的纵轴线为主,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则布置在主要建筑物前的两侧,东西对峙,组成为一个方形或长方形院落。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尊者居中”的传统观念,还展示了封建宗法和等级制度。

3.多进院落:当一组庭院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在主要建筑前后延伸布置多进院落,在主轴线两侧布置跨院(辅助轴线)。例如,曲阜孔庙在主轴线上布置了十进院落,又在主轴线两侧布置了多进跨院。

4.房屋分配:正房是四合院中地位最高的房间,高度、深度、面积等都比别的房子大,房间数一般为奇数,三间、五间、七间等,最中间供奉祖宗牌位,按长幼尊卑和左尊的习俗,家主也居住在正房。正房东边居住辈分最长者,西边居住老爷、太太,这也是嫡妻被称为正房的原因。厢房,也分东西厢房,东侧住子辈的年长者,西侧住次子。耳房一般为孙辈居住。后罩房设在最里的一进院子里,一般作为屋主女儿的居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内外院区分:二进院落一般是在东西厢房之间建一道隔墙,外院一般是工作人员居住的,内外院之间一般建豪华的垂花门,作用是分隔里外院。

6.园林景观:大的四合院还有像样的庭院、石刻花纹的影壁、抄手游廊、垂花门等,位置朝向为坐北朝南。一些大户人家的宅院中还包含园林景观,如林园、花园、长亭凉亭、小桥流水等。

7.礼制建筑布局:至于坛庙、陵墓等礼制建筑布局,那就更加严整了。这种严整的布局并不呆板僵直,而是将多进、多院落空间,布置成为变化的颇具个性的空间系列。

这些布局特点不仅体现了古代大户人家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地位,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和文化。古代建筑布局不仅体现了建筑美学,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注:文章仅作知识分享,部分图源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先行将文化融入建筑、文旅、建材的文化建筑产业对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