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金耀江南,天籁飨吴地。太湖之畔,有朋自远方来。
千年前长江中游随州之地的乐器,近日顺流而下,莅临长江下游的苏州湾做客。2024年12月15日至2025年4月15日,“曾侯和他的音乐会”特展将在苏州湾博物馆一楼特展2号厅展出。
本次展览参展文物共23件/套,计142件。这些精美的曾国乐器,充分展示了先秦时期璀璨的音乐文化和礼乐文明。响彻千年的华夏正声,延绵不绝的悠悠余音,召唤着文博和音乐爱好者前来共赏。
礼乐重器
穿越千年
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先秦时期,乐承载着古代先哲的人文精神,是礼治天下的重要方式。作为礼器的乐器,成为礼制的体现和身份的象征。
地处湖北交通要道的随州,近几十年发现了一批曾国贵族墓。曾国在继承周代礼乐文明的同时,兼具获取铜矿资源的便利,因此青铜乐器数量众多、世所罕见。特别是曾侯乙墓出土的庞大乐器群,已成为中华礼乐文明的代表。
图|战国中期 擂鼓墩二号墓编钟
随州市博物馆藏
《国语·周语》有载:“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青铜编钟作为金类乐器的代表,声音宏亮而富有共鸣力,气势庄严,是先秦雅乐的主体,在乐器中的地位与礼器中的鼎相似,常用于重要庆典仪式。
编钟一般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钟按序排列,编组悬于钟架上。音高各异,旋律富于变化,音色纯净悦耳,声音悠扬醇厚,是中国礼乐文化的象征。
它兴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时期迎来巅峰期,纹饰日趋繁复,常铸有铭文,可构成完整的五声音阶、六声音阶或七声音阶,著名的曾侯乙编钟甚至能达到十二个半音。
图|战国 曾侯乙编磬(复制品)
随州市博物馆藏
此次苏州湾博物馆的“曾侯和他的音乐会”特展,我们可以看到春秋中期的曾公(田求)镈钟、芈加钮钟,以及战国中期的擂鼓墩二号墓编钟等礼乐重器。
悠长岁月,悠扬古声。凝结着古人智慧与匠心的编钟,穿越时空,向我们讲述着遥远的礼乐之声。在钟声里,神秘的礼乐如同着了色,有了声音,有了画面。
钟鼓道志
琴瑟乐心
《荀子·乐论篇》: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广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时。
2400多年前的交响乐队阵容究竟有多庞大?“曾侯和他的音乐会”,在当时是怎样的存在?
除了占据C位的编钟,曾侯乙墓还出土了编磬、建鼓、琴、瑟、笙、箫、篪等众多乐器,涵盖打击、吹奏、弹拨等演奏类型。这些乐器大多保存完好,制作精美,是迄今所见最庞大的钟鼓之乐配置。
▽ 展品 | 商代晚期 凤鸟扉棱铜镈钟
随州市博物馆藏
△ 展品 | 战国 曾侯甬钟
随州市博物馆藏
《国语·周语》:“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编钟作为先秦雅乐的主体,音色纯净、悦耳,声音宏亮而富有共鸣力,在青铜乐器中的地位与礼器中的鼎相似。
每个钟都有独特的音色和音高,多人协作演奏时可以形成和声效果。它的音乐表现力丰富多样,既可以庄重肃穆,也可以轻松欢快。
图|春秋中期 曾公(田求)镈钟(展出其二)
随州市博物馆藏
编钟与鼓的协和、箫与瑟的对话、埙与排箫的交织,构成了肃穆庄严的曲风、中正和谐的旋律。层次分明的乐声、灵动的气韵,再现了隆重的祀典、繁复的礼节与雍容大雅的仪仗。
金声玉振,钟磐和鸣。太湖之畔,古老的时光以最舒缓从容的脚步,敲响了一场延续千年的钟声。
图|春秋中期 芈加编钟组合(展出其一)
随州市博物馆藏
音乐是流动的密码,乐器是凝固的文明。2024年冬天,苏州湾博物馆迎来了“曾侯和他的音乐会”,关于“曾国之谜”“金石之音”“天地之和”的更多故事正在徐徐铺展。
雅正悠长之气充盈其间,似与天地相接。苏州湾博物馆在此恭候,与您一起感受穿越千年的礼乐之声、文明之美。
来自时光之外的音乐
与亘古天地之气融合
一湾无疆
太湖的波涛声与落叶声
在此与乐声相应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