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上汽集团与德国大众精诚合作,不仅推动了上汽大众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带动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奠定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坚实基础。”

12月10日,在上汽大众合资40周年仪式上,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晓秋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下,国内智能新能源车突飞猛进,自主品牌和新势力蓬勃发展。有言论甚至提出,将合资品牌汽车赶出中国。但是,如果仔细了解上汽大众的成立和发展史,就能在更宏大的背景下,审视上汽大众对中国汽车工业和国内消费者的价值。

王晓秋的话并不是吹牛。上汽大众进入中国之后,一直以“引路人”的身份,为中国汽车工业引入德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与质量管理体系,带动中国汽车建立庞大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正是因为有上汽大众这位“前人”种树,才有后来人的乘凉。

上汽大众40年历程,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40年里,上汽大众自身获得了长足发展,为双方股东上汽和大众带来了丰厚回报,成为国内销量最好的合资车企之一,截止目前,上汽大众已经收获了超过2800万的中国用户。

与此同时,上汽大众也为其他合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提前铺平了道路,为自主汽车品牌的崛起乃至新势力的成功提供了“隐形”的支持。现在自主造车新势力月销量突飞猛进,背后依赖的零部件体系和人才队伍,背后离不开上汽大众的努力。可以说,中国汽车的腾飞和换道超车,也有上汽大众一份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要从四十年前的 桑塔纳 参数 图片 )说起

“上汽大众四十载,半部中国汽车史”,这句话是对上汽大众在华历程和中国汽车发展的最真实的写照。上汽大众成立的这40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从萌芽走向繁荣壮大的产业演变史。

1984年10月10日,上海与大众汽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合资合同的那一刻,开启了中国汽车的合资时代,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有着里程碑意义。

回顾当时的时空背景,中国才刚开始改革开放不久,一切都是百废待兴,向新而行。这个时候,虽然中国提出合资企业的模式概念,但是大多数外国企业依旧处于观望的态度,因为他们担心这种合作模式能不能走得通?

他们质疑中国的制造能力和工人水平能不能把一辆车造好?他们更担心当时还相对较为落后的中国,人民有没有那么大的消费能力,能买得起一辆车?来中国投资亏了钱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要知道,当时一辆进口桑塔纳的售价是20万,而当时一块钱相当于现在50元,也就是说,当时一辆桑塔纳放在今天就是千万豪车,根本不是一般群众能消费得起的。

所以,当时没有哪家外资车企敢摸着石头过河。然而,故有风险就有回报,大众成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1984年,大众不但答应了其与中方车企各50%的合资比例,并且引入第一辆国产车型,也就是桑塔纳。

随着桑塔纳的全国热销,上海大众汽车遍布全国的特约维修网点在1987年的初步完成,以及1988年上海大众汽车工厂总装车间的建立,彼时的桑塔纳已经成为了中国汽车界的一款现象级产品,一车难求。

“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是对当时上海大众汽车桑塔纳优良品质和遍布全国的售后网点的高度赞扬。正是上汽大大众的“初步成功”,也让其他外国车企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于是在90年代期间,越来越多的外资车企加入了合资阵营。

但是,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明显可以看出不管是市场销量,品牌认可度,还是用户口碑,后来者不如上汽大众。

坊间更有一句经典名言:“这车看起来比较高级”,说的就是大众。在国人的心中,大众算是半个高端品牌了。

中国汽车产业的引路人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上汽大众想要在国内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把“学生”教会,教好。当“学生”技术好了,造车成本自然就能打下去,对于大众来说,绝对稳赚不赔的事情。于是,我们看到....

面对当时桑塔纳国产率极低,国产化率只有2.7%。除了轮胎、车标、收音机和车载天线这四样国产配件达到了德国大众的验收标准,其余的部件依然需要进口。于是在1988年,一场轰轰烈烈的“桑塔纳国产化”运动正式开启。

在各级政府的支援下,“桑塔纳国产化基金”设立,105家零部件企业、6所高校、7家科研院所共同成立了“桑塔纳共同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汽大众为此可都是真金白银的付出,在当时每卖出一台桑塔纳,就有2.8万元汇入桑塔纳基金,用于扶持周边的上下游部件生产企业,那可是在80年代。上汽大众也从德国大众聘请了20多位退休工程师,按照德国标准培训和指导零部件生产。

在这场国产化运动中,上汽大众一步一步,从无到有地在上海和周边建立起了现代化的汽车产业体系,和非常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正是因为40年前这场国产化运动,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在这份供应商的名单里,有不少如今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汽车巨头,如福耀玻璃、扬州亚普、宁波华翔、宁波均胜....

可以说,是上汽大众凭借一己之力,靠着桑塔纳的国产化,为中国引入了完整供应链、制造、研发以及测试标准等,让中国汽车走进了现代化汽车工业产业链的世界,打下了中国汽车崛起的基础。

面对中国造车从萌芽起步,还没有自己的一套检测和质量保准,上汽大众更是“手把手”的教。

从创立伊始,上汽大众就秉承质量至上的原则,通过引入德国资深退休工程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到严格执行德方“六道关口”的质量控制体系,上汽大众快速建立了领先于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大众汽车第一任驻京首席代表李文波在近期专访中回忆到,大众是如何帮助中国的汽配厂提升质量标准的故事。

比如当德方了解到中国用户按喇叭频率比较高,最容易坏,于是要求中国供应商将喇叭使用寿命从5万次提升到10万次。然而,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不仅是喇叭,还有反向盘等供应商,他们很难达到德方提出的品质标准和质量要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德方得益从德国请来退休老工程师,手把手教导中国如何提高质量和技术,最终达到了德方严苛的要求。以此为起点,桑塔纳引进和国产化,带动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的迅速发展。

正因为从诞生之初,上汽大众对造车,以及对整个供应链体系都完全遵循德方的标准,从而上汽大众成为国内汽车行业第一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

上汽大众迈出的一小步,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大步。接轨德国标准,建立起一套与德国大众一脉相承的管理体系,并孕育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发展土壤。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后续进入中国合资的车企也是受益者,上汽大众以中国汽车行业“引路人”的身份,为中国乘用车质量标准的建立树立了标杆,并为国内消费者带来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品质座驾。

最懂中国的合资车企

教会造车还不够,上汽大众还教会了包括自主车企,以及合资车企如何造中国人喜欢人的车。是的,让德国人造中国人喜欢的车?听起来有点奇怪,但实际确实如此。

还记得第一个推出加长版车型的车企是谁吗?就是上汽大众,早在1995年,私家车刚刚合法化1年,基于巴西版桑塔纳B2车型,轴距为中国市场再次加长、配置提升、外观更新颖的桑塔纳2000车型就驶下了上汽大众的生产线,开创了海外车企在中国“加长”的先河。

大众进入中国市场,并没有原汁原味的把海外车型引入国内市场,而是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二次适应性的开发。不单单只是轴距的增大,外观内饰细节根据中国用户喜好进行细节上的改进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李文波回忆,面对中国市场地大物博,路况条件复杂,东西南北地理环境不尽相同,为此上汽大众的工程师特意将车子开到国内全方位的测试一遍。冬天到了黑龙江黑河,夏天到了海南岛实验,得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不仅跟换了避震器、前束、拉杆等等,包括底盘的重新调教、包括喇叭都会根据中国市场进行重新调整....

大众认为,任何一辆车即使在全球其他地方已经很成熟了,但还是要进行在地化的改进,保证这款车能“入乡随俗”。

正因为上汽大众持续的本土化设计,上汽大众就被誉为了最懂中国的车企,并且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和用户喜好精准拿捏。

2002年推出的Polo则锁定个人和家庭用车场景,深受年轻用户的青睐,它还是上汽大众的第一款国产的“全球车”。

2008年推出的国民家轿 朗逸 ,则是上汽大众推出的第一款全新自主设计和开发的量产车,也是德国大众全球产品战略中为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而精心打造的一款全新产品,上市之后长期稳居A级家轿市场头把交椅。

当城市SUV这一名词在国内尚未火爆之处,2010年,上汽大众推出了又推出了一代经典SUV 途观 ,先进的TSI+DSG动力组合,强大的4-Motion四驱系统,至今在SUV市场火爆。

新的四十年,开启二次创业

当很多合资品牌受困于电动化转型,在中国汽车市场日子开始变得不好过的时候,上汽大众这家老牌企业却因为市场反应速度快,成为合资车企中少有能吃到新能源红利的合资车企。

上汽大众面对市场转型,依旧能稳定增长,一部分是持续巩固油车市场的份额,另一部分则是积极拥抱电动化。

上汽大众面对新时期、新能源挑战时的应对速度快的令人惊讶。早在2018年,上汽大众投资超170亿元建设MEB工厂,打造了中国首个专为电动车生产打造的现代化工厂,展现了上汽大众电动化转型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基于大众全新MEB平台的ID家族首款国产作品:ID.4X,更是开启了大众电动化转型的第一炮。尤其是其中的 ID.3 ,几乎月月销量都能突破万辆,而这也助力上汽大众成为合资纯电销冠。

比如在燃油车上,最新的MQB Evo数字平台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帮助大众实现“油电同智”。即使在上汽大众旗下燃油车型上,我们都能看到大连屏,以及L2+级高阶智驾、智能语音助手等新能源车上的“时髦”配置。

又比如,上汽大众联合上汽奥迪,打造AUDI全新品牌。该项目独立于上汽奥迪之外,有独立的体系包括研发、营销等,且与德国奥迪总部直接沟通。是一个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产品具备前所未有的中国基因含量。

面对未来规划,上汽大众表示,未来两到三年将推出多款基于全新混动平台以及纯电动平台的产品。它们都将拥有智慧的车载“大脑”,搭载高效安全的新三电系统以及城市NOA功能;全新设计的交互界面,以及AI大语言模型也将为用户提供更加自然、直观、个性化的使用体验。

总之,上汽大众在新能源技术研发上投入巨资,从首款ID.车型的推出,到MEB平台的全系产品布局,上汽大众为新能源时代贡献了许多的解决方案,实现中国的“二次创业”。

为此,在今年11月份,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在上海签署延长合资协议,将上汽大众的合资期延长至2040年,旨在进一步加强双方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双方也再次申明将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以先进技术为重点,共同赋能合资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汽大众的40年,不仅是自身发展壮大的40年,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崛起成长的四十年。这家企业和我们国家的现代汽车工业一起呼吸,一起成长,在油车时代奠定了霸主的地位。如今,面对时代洪流的变革,这家老牌车企放下包袱,积极转型,重新谱写在电动化时代的故事。

2024年11月,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再次提前续约,将合资合作期限延长至2040年。这不仅是对40年合作成果的认可,更是双方对未来技术共创的深度承诺。

接下来,上汽大众给自己立下了flag,即“2030目标”:致力于保持在华第一国际汽车企业的地位,并继续位居中国汽车市场前三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汽大众合资四十年,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

过去的四十年,正是由于上汽大众等合资品牌的贡献,为中国汽车市场建立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并且培养了大量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带动了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现在有的言论把合资车批得一无是处,甚至对合资模式全盘否认,显然是不理性且不友好的,不符合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精神。

此外,合资品牌在缴纳税收、拉动就业、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居功甚大。如果合资品牌全部退出中国市场,不利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减少了消费者选择,于人于己都不好。百花齐放才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