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机是一艘航空母舰的主要战力来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偷袭美国夏威夷岛“珍珠港”海军基地,双方此后展开的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太平洋战争。二战结束以后,舰载机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以螺旋桨活塞发动机为主的舰载战斗/攻击机,被替换为以涡轮风扇为主的喷气式飞机,对后世影响深远。
而今天的航母舰载机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细数当今各主要海军强国的航母舰载机,如法国“戴高乐”级中型核动力航空母舰搭载的“阵风”M舰载机,美国“尼米兹”级、“福特”级大型核动力航空母舰搭载的F/A-18E/F、F-35C隐身攻击/战斗机,俄罗斯“库兹涅佐夫”级大型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搭载的苏-33舰载机,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大型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搭载的F-35B垂直起降隐身舰载机,中国“辽宁”级大型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搭载的歼15舰载战斗机,等等。
以上航母舰载机气动布局大相径庭:鸭式布局、常规布局、大边条翼布局、三翼面布局,花样繁多,似乎让人觉得作战飞机想要成功“登陆”航母,其设计难度堪比登天。
法国 “阵风”M
美国 F/A-18E“超级大黄蜂”
俄罗斯 苏-33
中国歼15
确实很难。
不过与普通大众认知极其相反的一点的是,对于在航空母舰运作的飞机来说,最难的部分并不是起飞,而是降落。2016年中国海军首艘航空母舰正式如列服役后,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驾驶着歼15舰载战斗机的戴明盟飞行员稳稳当当落在航母甲板阻拦索那一刻,舰载机飞行员自此有了另外的别名——“刀尖上的舞者”。因为与陆地机场完全不同,航空母舰本质上是一个浮动的海上机场,时刻处在三维空间中的波动起伏状态,当飞行员从天空中俯瞰下方的航母时,即便排水量高达几万吨的舰船此时此刻也变得犹如一叶扁舟,因此十分难以准确预测和判断航母的运行轨迹,这对于即将降落的舰载机来说,无异于危险重重。
歼15在航母甲板上降落
事实上,想要稳稳当当地让飞机落在航母甲板上,并且能够准确无误地让位于舰载机后部的尾钩牢牢挂住位于航母斜角甲板中后部的钢制阻拦索(阻拦索一共4条,最好挂住第二或第三条),此时,舰载机与母舰的相对速度差值越小越好。因此,航母必须是逆风航行,并且最好以30节高航速(注:1节约等于1.852千米/小时)前行,以带来最强劲的逆向甲板风。
与此同时,处在下降航线的舰载机将会通过位于航母甲板左边名叫“光学助降系统”(又称“菲涅尔”透镜光学助降系统)测定飞机与航母之间的相对高度差,通过航母的交通管制中心首先会引导舰载机飞到精确跟踪雷达的截获窗口,然后雷达会一直跟踪舰载机,直到着舰前的1.5-1.8秒——此时舰载机将进入跟踪雷达盲区。在跟踪过程中,雷达会不断测量飞机的位置,并根据航母自身的摇摆起伏情况修正数据,计算出当前时间内飞机相对于航母的精确空间关系。随后计算机会将这一数据与事先储存好的理想着舰轨迹进行对比,并将差异数据发送到舰载机的平显设备上,以提示飞行员。此外,这些差异数据会以每秒10次的频率不断发送给飞机上的“全天候着舰引导系统”(AWCLS)。AWCLS接受并根据这些引导信息,通过飞行控制系统不断纠正飞行姿态和轨迹,最终让飞机按设置的理想着舰轨迹飞行。
美国航母AN/SPN-46雷达,用于精密跟踪测量舰载机降落的姿态轨迹。它是航母自动着舰系统中少数能从外部直接看到的设在雪达技术兴起以后上世纪40年代末美国提出了AWCLS的概念,它由舰上设施和机上设施两个部分组成。AWCLS拥有I、IA、I、I4四种工作模态,后三种模态实际上都是针对飞行员在光学助降系统下着舰的辅助功能,而模态I( ACLS)则针对无需人工干预的全自动着舰。
12月26日
晚19点~21点
2025《航空知识》《问天少年》订阅开启!
官方渠道,每期全国最快发出
双刊含赠约六一折!
开播下单还有机会获得神秘好礼!
↓直播预约入口↓
讲到这里,大家肯定会说,如果想让飞机更加平稳地降落在航母上,那肯定是飞机处于降落下滑曲线时速度越低越好。而在现有的已服役军用战斗机中,采用鸭式气动布局的战斗机在降低飞机进场速度性能表现最为优异。这是因为采用鸭式气动布局的作战飞机先天就具有良好的升力效应,位于飞机前部的鸭翼会形成一个局部的涡流,与飞机主翼所形成的增生涡流形成“耦合效应”,极大提高了飞机在低速状态下的可操控性,这对于航母舰载机降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方面,事实上,法国海军的主力航母舰载机“阵风”即是采用了如此气动布局,更具相关资料显示,陆基版本的“阵风”战斗机与海基版本的“阵风”M战斗机相比,后者比前者只增加了600千克重量(大部分用来增强起落架强度及海上防潮防腐蚀处理)。而对于一架作战飞机来说,飞机空重增幅越小,越有利于提升执行作战任务的有效载荷。
作为对比,为了能够好地上航母,相比于空军基础型号F-35A空重13199千克,美国海军新一代隐身舰载战斗机F-35C增重到15800千克,主翼面积增加将近40%,这就导致有效任务载荷大大降低。当然,有人会说采用鸭翼布局会增加机体自身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不利于隐蔽。这里,要注意一个误区,美国人确实说过:“鸭翼最好出现在敌人的飞机上”,但这是上世纪80-90年代所说,那时的计算机技术还不够发达,无法处理计算更加复杂的气动、隐身如何匹配的难题,而鸭式布局恰好会带来更加庞杂的计算量。F-35项目全称叫“联合攻击战斗机”(JSF),提出于上世纪90年代,本有鸭翼方案,综合研判,只有舍弃。
如今,鸭式气动布局早已不是技术弱势一方才会采用的飞机外型设计方案。 事 实上,近年在美国国防部 的第六代海军舰载 战斗机概念图上,鸭翼方案 赫然醒目。 注意,采用 鸭翼方案的第六代战斗机依然具备极为出色的隐身能力。
舰载机采用何种气动布局,决策角度不是单一的。就连一直采用常规布局舰载机外形的美国海军,其实也曾提出过采用三翼面布局的F-15,后续因为国防预算调整而被迫下马。
“阵风”舰载机由于鸭式布局带来的增升效果,并不需要扩大主翼面积,所以其主翼在航母甲板上停放、回收时并不需要向内折叠,这又可以省下几百千克重的折叠机构。说鸭翼布局的舰载机一定不适合上航母,自然有失偏颇。
对于什么样的飞机适合上航母,各位心中答案又是如何呢?
作者/文奕鑫
编辑/云苓
审核/老虎
风上风云|云端故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