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2024深圳国际高性能医疗器械展暨创新医药展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展会举行了首批深圳市“AI+”药械专业园区授牌仪式。

经过严格评审,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一期、南山智城、河套AI+生物专业园区、银星科技园等4家园区符合认定标准,经深圳市发改委复查审批,成为首批认定的专业园区。

此次AI+药械专业园区认定名单的发布,成为深圳市抢抓人工智能医疗发展机遇、打造“AI+”药械产业集聚地的又一创新举措

数据显示,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在过去十年保持高速发展,年复合增长率达11.3%。至2023年,深圳医药产业产值达530亿元,拥有生物医药相关企业超2000家、规上企业140家、上市企业11家。

这样的成绩单来之不易,相较于上海、苏州等地,深圳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深圳的生物医药与当地的经济体量地位并不相称。

目前,这一情况已经明显改观,这背后是深圳市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高度重视,作为“20+8”产业集群中的战略重点类进行布局,打造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与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

尤其是,深圳充分发挥其强大的本地优势,走出了“IT(信息技术)+ BT(生物技术)”这条独具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根据智药局统计,截至今年6月,将总部设在深圳的AI制药公司已经达到18家,深圳作为全国AI+医药重镇,已经与北京、上海、苏州共同站在了第一梯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2024诺贝尔化学奖花落计算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AI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强大能力被再次印证,IT+BT广阔的发展前景已无可置疑。

风劲扬帆正当时,站在前沿生物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历史性交汇点上,深圳正迎来下一个万亿级的发展机遇。

求新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求新之变

长久以来,新药研发面临着“双十”定律(耗时10年、投资10亿美元)的困扰,高风险与低效率成为制约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人工智能的介入正在带来全新可能性,这项尖端技术已应用至靶点发现、化合物筛选和成药性预测等药物研发全流程环节,助力提质增效。

展望未来的生物医药行业,与AI深入融合是公认趋势,成为全球顶级科研院所和制药巨头的一致方向。

针对这一重大技术趋势,深圳抢先布局,早在2020年,在《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便明确指出“推进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协同攻关,加快促进BT+IT技术深度融合”。

这一战略布局,深深植根于当地的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和生物医药创新资源。

资料显示,深圳人工智能基础雄厚,域内相关企业超过2200家,拥有华为、腾讯、商汤等一批知名公司,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前列、世界一流。

而以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等为代表的新型科研机构,则通过源头创新推动当地生物医药创新生态系统的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显示,成立于2019年的深圳湾实验室由知名科学家颜宁担任主任,以IT+BT融合及多学科交叉为特色,开展疾病机理、生命信息、创新药物、医学成像等领域研究。

2021年7月,深圳湾实验室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整合双方在BT与IT领域的优势资源,促进“BT+IT”跨界融合研究,推动前沿科学创新与技术图谱完善,催生一批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颠覆性技术,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引领新经济模式发展。

良好的产业基础与科研生态积淀,成为深圳发力“IT+BT”的重要支撑。

谋篇之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谋篇之姿

发展生物医药,深圳着力推进产业基地的建设与产业支撑服务体系的构建。

综合各区资源禀赋、发展环境和区位空间等基础,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呈现“一核多中心”的格局,即重点支持坪山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主园区,加速推动福田区、龙岗区、光明区、大鹏新区等协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坪山作为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核心集聚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智造催化区,拥有全国首批、深圳唯一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截至2024年7月,坪山生物医药企业数量1235家,其中规上企业10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3家,专精特新企业117家,近6年年均复合产值增长率达到20%以上,生物医药生产企业数量占全市四分之一。

这大力推动生物医药发展的同时,坪山积极引导企业加速布局AI+,以人工智能驱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与盈合机器人联合成立的实验室内,两台六轴机械臂机器人正在工作,无需科研人员人工干预,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即可完成一整套复杂的细胞培养工作。

此外,坪山中心还积极与港科大等高校合作开发设计AI工具,用于小分子药物的优化与改造等。

在深圳的其他地方,AI与药物的跨界融合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11月,在福田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主办的AI赋能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中,国家药监局直属单位、市区各级有关产业部门负责人,知名生物医药企业、投资机构与银行、高校科研机构与医疗机构代表共60余位重磅嘉宾到场。

活动中,6家“AI+医药”领域明星企业代表登台做主题分享,中金公司、深创投集团、复健资本、东方富海、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近20家金融机构到场服务投资合作意向。

根据公开信息,福田区抢抓AI赋能百业千行机遇,制定产业规划、建强要素支撑、引导企业集聚,现已推动形成极具特色的“AI+医药研发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河套科创中心

为推动“AI+医药”发展,福田不断完善优化生物医药产业的全链条成果转化服务。目前该区拥有8家市级认定的生物医药领域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集聚了国家药监局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两个国家级平台以及具备全球影响力的临床试验公共服务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

集聚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集聚之势

经过多年深耕细作,深圳不仅培育了一批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AI+医药初创企业,还成功吸引出了一批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加入到AI浪潮之中,形成了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

2015年,国内最早成立的AI制药公司之一晶泰科技率先落地于此。目前,深圳已吸引了希格生科、莱芒生物、未知君、溪砾科技在内的18家AI制药公司。

2020年,晶泰科技来到福田,开始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造基于大规模机械臂集群的自动化药物研发实验室,与其人工智能和量子物理的虚拟算法平台紧密联动,共同驱动药物研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部位于深圳的华大,也已成为AI与生命科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推动力量,今年6月,“华大智造-津渡生科医学大模型创新中心”正式落成。

此外,业态多元且成熟的配套设施则为当地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空间和智力支持,成为良好的上下游生态必不可少的要素。

据统计,深圳已汇聚近200家国家、省市级创新载体,布局了合成生物、脑解析与脑模拟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今年7月,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在深圳光明启动建设,这是我国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由国立科研机构联动央企、国企和龙头民营企业共同打造,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支撑打造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

在一系列重大创新载体的加持下,深圳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重大项目相继落地,

一批优秀企业与各级创新载体的集聚,共同形成了深圳“IT+BT”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写在最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

2005年,首批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落地深圳,深圳发展生物医药的历史自此开始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从过去的仿制药、保健品挤满市场,到现在的创新药物与疗法层出不穷,深圳的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正加大力度培育生物医药与健康集群,向全球知名研发中心和国际一流产业集聚高地稳步迈进。

而这个过程中,AI或者说IT技术,将成为深圳发展生物医药的重要动力与关键特征。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表示,深圳将借助于IT和BT的融合,借助国家给予的市场准入优势,以及深圳设立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共同助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大健康三大重点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直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深圳生物医药产业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

—The E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