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卷首语

黄浦区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所在区,这里承载着辉煌的历史荣光,红色资源数量之多、层次之高,居全市之首。每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背后,不乏我党各个时期推进法治建设的历史印记。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更好传承弘扬红色法治文化,是一道全新的时代命题。

为此,黄浦区司法局组织记者采写“走进黄浦——讲述红色历史中的法治故事”,让红色法治文化亮起来、立起来、活起来。今天为大家带来第八篇:《探寻“申城第一居委”的前世今生,这些故事令人惊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探寻“申城第一居委”的前世今生,这些故事令人惊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兴里居民委员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外滩走来,沿着金陵东路向弄堂深处去,一片老石库门里弄映入眼帘。这里是黄浦区外滩街道宝兴里居民区,最老的建筑已有百余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前,因污垢遍布在这里走路必须看脚下,新中国成立后,“低头弄堂”里竟诞生了“申城第一个居民委员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的宝兴里毗邻当时上海最大的摊贩市场,五方杂处,良莠难分,一度成为罪恶滋生、脏污横流的地方,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形成鲜明对比。为改善城市风貌,在黄浦区接管会第五办事处、黄浦公安分局的指导帮助下,一场居民自治的探索首先在黄浦区宝兴里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9月中旬,宝兴里通过一批积极分子,把居民组织起来,筹建居民福利委员会。每幢房子推选一名居民代表,5名代表推举一名居民小组长。经过反复协商、民主选举,12月10日,上海第一个居民自治组织—宝兴福利工作委员会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限于居民自治组织的特殊性质,宝兴福利工作委员会虽成立却没有任何物质支撑。一间2平方多的小屋成了工委会的办公室。没有办公设施,居民就每户捐助5角钱,去拍卖行买了一只桌子,又买了铃和铜鼓。场地不够时,居委会主任单粲宝家的客堂成了工作室、会议室。当时干部中间流行一句话:“自吃饭,无工钿,倒贴鞋袜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兴里居民深受干部们“倒贴鞋袜钿”的精神感染,参与里弄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居住条件较为宽敞的居民,主动让出客堂间给大家作为活动场所。商号老板也主动出资为里弄修建小便池、垃圾箱等卫生设施。

各项整改工作也在居民们的同心协力中不断推进:盗窃事件横生,居民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夜间轮流值班;妇女儿童文化水平低,就组建黑板报、读报小组以及识字班;邻里纠纷多,小组长就开组会心平气和地评理劝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办事讲规矩、众人的事众人议”的精神在宝兴里代代相传,这不仅是人民群众在新中国真正当家作主的体现,还为上海乃至全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9年,上海市决定以宝兴里为起点推动旧改加速度。仅仅172天,宝兴里就实现了所有居民100%自主签约,创造了当时上海市大体量旧改项目的纪录,续写了宝兴里又一个“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宝兴里项目旧改征收过程中,时任宝兴里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徐丽华深有感触,她说,“政府汇聚合力、法治均衡利益、调解共建和谐”,是征收能够顺利推进的法宝。而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家庭矛盾时,宝兴居委干部们总结出的“宝兴十法”,从一线工作法、精准排摸法、钉钉子法,到经常联系法、组合拳法……涵盖旧改征收中的多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上海第一个居民自治组织诞生地,黄浦区始终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积极创新并形成以宝兴里为代表的城市更新“黄浦经验”,有序推进中心城区核心区的城市更新,营造平安和谐的宏观大生态与团结和睦的微观小生态,为中国之治上海实践增添了新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字:张海燕 张宁

来源:黄浦区司法局

编辑:张海燕 张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