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两岸问题的人们,一定会频繁听到“九二共识”这个词。大陆认为“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是两岸一切交流交往的基础。而台湾当局却否认两岸曾经有过“九二共识”,并极具污名化“九二共识”。
那么什么是“九二共识”,两岸到底有没有达成过“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在现在的两岸问题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是否过时了?
这一切要从32年前讲起。
1987年,两岸门隙打开,两岸交流进入爆发式的增长,两岸人民之间产生大量事务需要规范协调处理,这就迫使双方有关部门需要接触沟通协商。
迫于两岸关系的现状,双方进行官方的接触多有不便.于是双方分别授权的非官方组织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大陆)、海峡交流基金会(台湾)代表双方协商。双方于1992年在香港进行首次会谈。
在首次会谈中,海协会提出在协商具体事务之前,应对双方会谈的性质和原则进行界定。即要明确双方的会谈是建立在一个中国原则之上的,属于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的协商。
由于双方对于一个中国的实质内容无法达成共识,海协会代表撤离会场,双方会谈中断,后续以书面函件进行沟通。
在双方的函件沟通中,台湾海基会陆续发出八份书面表述给海协会代表,大陆海协会代表在修改后,陆续回复五个方案。海基会第八案内容为:
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
海协会收到海基会第八案后,回复第五案致函海基会,把对方第八案来函作为回函附件,告知海协会的口头表述要点为:
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讨论,并愿意听取海基会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
在大陆方面书面回复第五案后,香港会谈结束,双方未曾再见面或签署任何文件。
大陆方面认为,在海协会收到的海基会第八案,以及大陆方面回复的第五案中,双方都以书面材料确认了“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因此双方会谈的共识是存在的。
大陆方面坚决反对台方的“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但做了让步,认为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可以暂不讨论一个中国的内涵。
台湾方面认为,海基会收到海基会第五案回函后,对海协会的口头表述要点只有礼貌性表示“尊重”与“欢迎”,但未声明同意。
台方认为其第八案的文字的表述的核心要义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大陆海协会对第八案的原意进行了曲解,在回函附件第八案中删除了“对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
为什么台湾方面不认可大陆方面把会谈共识归纳为“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而要坚持要求其认为的共识“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呢?
这是因为台湾方面始终不肯接受1949年以后的结果,认为“中华民国”始终存在,害怕接受一中就是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性。
因此,关于1992年的香港会谈,大陆方面认为共识是存在的,有书面材料为证。台湾方面认为没有达成过共识,因为其认为的共识没有被接受。
从现在来看,当时双方无论争辩得多么激烈,双方的会谈的基础还在。这种基础是指双方都认可一个中国,特别是台湾当时岛内的民众绝大部分认可自己是中国人。
在1992年以及随后的八年,并没有出现“九二共识”的名称,双方对于这次香港会谈的指代一般以“一九九二年两会共识”“1992年11月两会共识”等名称来描述这一事件。
2000年4月,台湾大陆事务部门负责人苏起将1992年香港会谈的共识取名为“九二共识”。
这种取名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香港会谈似乎既有共识又无共识,共识在双方具体的文字表述下充满矛盾,以数字代号来作为共识的名称具有一定的含糊性,给予双方各自的解释和退步的空间。
随着事件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出于工作的策略的考虑,大陆默认了这种含糊性。即大陆方面认为“九二共识”就是“一个中国”,但对台湾方面认为“九二共识”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绝不赞成,但不公开反对。
2005年,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中国大陆,国共双方进行了会谈。随后,大陆方面开始在正式文件上使用“九二共识”,并将其阐述为“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大陆历经13年后采用“九二共识”的名词,并做了最后阐述,就意味着认同中国人是大陆最后的红线和底线。
2008年,马英九上台执政后认可“九二共识”,随之带来了两岸的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两岸一系列经贸文化协议,比如ECFA等一揽子协议都是基于“九二共识”签订的。
台独势力从当年一开始就不承认“九二共识”,他们既不认可大陆的“九二共识”的内涵,也不认可蓝营的“一中各表”的表述。说到底,他们就是不认可自己是中国人。
为了曲解丑化“九二共识”,他们在岛内大肆抹黑,混淆视听。比如有人宣称查遍1992年双方文件,未见“九二共识”字样。这就是典型的断章取义偷梁换柱:“九二共识”一词发明于2000年之后,怎么可能出现在1992年的文件中呢。
民进党大肆攻击国民党的“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版本,直接质问大陆是否承认过“一中各表”。这一招极其毒辣,因为这确实是国民党的难言之隐,大陆从未同意“一中各表”。
在长久的攻击之下,国民党有嘴难辨,被塑造成撒谎杜撰了“九二共识”的境地,使得岛内部分民众深信“九二共识”从不存在。
所以2016年以后,国民党逐渐回避摈弃“九二共识”,几任党主席对“九二共识”闪烁其词。去年其候选人侯友宜被逼急了,只好含糊回答只同意符合“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这样的表态在逻辑上经不起推敲,因为大陆是绝不可能同意这样的认知概念。
民进党还故意在宣传上把“九二共识”等同于“一国两制”,并和香港进行连接,煽动岛内年轻人仇视大陆。“九二共识”是两岸接触的前提基础,“一国两制”是未来统一后的制度安排。
民进党混淆这两个概念的目的是要设置两岸交流的障碍难度,使得两岸永远对峙割裂。
“九二共识”这32年的变迁,就是这三十年来两岸形势变化的真实写照。两岸形势斗争的焦点就是台湾是不是中国的领土,台湾人是不是中国人。
需要指出的是,“九二共识”是于1992年达成的,它是两岸双方当时进行约定的一个指代。绿营不要幻想否定了“九二共识”,就能说否定了两岸关系的属性。台湾始终是中国的领土,无论是1992年之后,还是1992年之前。
1992年两会香港会谈的历史背景是两岸的民众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台湾执政当局还能够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也基于此,大陆之后也同意以数字代号“九二共识”来作为双方共识的名称称谓,模糊掉数字代号下具体含义的矛盾。也出于工作策略的考虑,对国民党坚称“九二共识”含义不公开反对。
如今民进党执政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国民党也躲闪回避,加上越来越多岛内民众否认中国人的认同,可以想见,未来两岸以“九二共识”作为谈判交流基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双方的默契性已不复存在,大陆方面没有必要以数字代号的“九二共识”来体现宽容,去设身处地为国民党着想。
同时,“九二共识”这个名词在岛内污名严重,难以继续作为继续宣传政策的载体。
因此,大陆方面不宜也无必要再使用有含糊性的“九二共识”作为两岸政策原则的名称,而是要用文字明确描述旗帜鲜明地说出两岸关系的本质: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推动国家统一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职责。
这段文字可以简约概括成“同属一中,推动统一”,我们就按照这个基调走,回到对台工作的原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