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国外留学一趟,还会遇到生命危险?别不信!

现在出个国,只需要坐一趟飞机就能抵达目的地,然而八十多年前,一趟赴英留学的旅程竟时刻伴随生命危险!

这并非危言耸听,中国科学院院士、导弹与火箭控制技术专家黄纬禄就曾亲身经历过这样惊险的留学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纬禄院士

来源丨科普青岛

1943年,黄纬禄顺利通过赴英留学生选拔。这一批赴英留学生共31人,分成几批出发。按计划,他们先从重庆乘飞机去往昆明,再从昆明飞赴印度,最后从印度乘船前往英国。

当黄纬禄乘坐的飞机穿越喜马拉雅山前往印度的加尔各答时,受飞机飞行高度所限,只能从两座险峻的山峰之间穿过。群山中强烈的气流让飞机像风暴中的小舟一样上下颠簸,在航线繁忙的时候,这里时有飞机失事的悲剧发生。而这场惊心动魄的飞机航程,还只是留学之旅的第一道开胃菜。

到达印度之后的几个月,黄纬禄和同学们一直等待出发的命令。终于,在1943年9月,黄纬禄盼来了动身的通知:严格保密行踪,悄悄整装待发。同学们如同战士接到上前线的命令,神经立刻紧绷起来。

联想起印度城市街头到处张贴的“不把紧口风,必导致沉船!”英文标语,黄纬禄意识到严格保密的重要性,如果走漏船期消息,会遭到敌机的轰炸而导致船毁人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纬禄在印度孟买

来源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

黄纬禄搭乘的轮船终于出发了,在两艘万吨轮船的周围,还有护航的一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可谓是阵容豪华。在两艘万吨轮船上面,还升起了由两个特大气球和铁丝电网等装置组成的早期雷达,以防止德军飞机的偷袭。

这趟航行虽然不是上战场,但也让黄纬禄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段军旅生活。在反复的演练中,乘客们从船舱奔上甲板,站在指定位置检查随身的救生圈、水壶、干粮、救生衣等装备。救生衣上还自带一个装有红色玻璃罩的防水手电筒,让乘客在夜晚落水后发送求救信号。

不仅如此,在晚上,船上还要实行灯火管制。如果在舱内开灯,要用黑布把灯光完全遮挡住,不能露出一丝光线到外面,在甲板上抽烟更是禁止事项。在频繁的演练之下,黄纬禄和其他乘客们把“空袭警报躲舱底,潜艇警报奔甲板”变成了本能的条件反射。

根据黄纬禄回忆,有一天,正当他和朋友下棋的时候,远处突然传来几声爆炸的巨响,大家迅速奔上甲板,发现护航的驱逐舰已经集中到船队右后方,而其他轮船则开足马力快速脱离交战区域。

过了大约半个小时,离队的驱逐舰终于追上了队伍。在这次惊险的战斗中,他们摧毁了一艘德国潜艇,俘虏了数十名敌人。

船队在海上走走停停,但在战争的阴影下,西西里岛、阿尔及尔海港等经停的地方也只能远眺,乘客们并不被许可下船游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黄纬禄(中)在英国伦敦住所附近与室友合影

来源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

当船队驶过地中海西端的直布罗陀海峡,向北进入大西洋后,随着纬度的升高,乘客们渐渐感觉到天气在转凉。1943年11月,英国西海岸著名城市利物浦出现在船上乘客们的视野中,黄纬禄时长四年的英伦留学生涯,也就此正式开始。

参考文献:

[1]黄道群,黄纬禄院士传记[M].中国宇航出版社,2015.3.

[2]黄纬禄:用全部生命写就的“导弹人生”[OL].中国科学家.2021.11.29.

[3]“衣服怎么会破在这个地方?”[OL].CCTV国家记忆.2024.11.23.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