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聚力建机制、抓治理、保质效,全面构建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推动河湖环境实现从“制”到“治”再到“质”的美丽蝶变。
健全制度机制,推动河湖治理规范化。研究制定《广饶县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县、镇、村3级河湖长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和工作目标要求,全县共设立县级河湖长8名、镇级河湖长19名、村级河湖长159名,从制度上推动各级河湖长有名有实、履职尽责。完善河湖长动态调整和责任递补机制,每年调整更新河湖长名单,防止因河湖长工作调动而出现责任脱节、任务断档的情形。探索河湖联动管护模式,建立“河湖长+生态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四长联动”机制,将全县河道、湖库、湿地全部纳入“四长”管理范围,制定信息沟通、联席会商、联合巡河、联合处置等常态措施,实现涉河问题共享、巡河同步、处置同步,改变了过去涉河执法不协调、单打独斗的局面。近年来,全县共提出涉水检察建议17件,公益诉讼17件,侦破涉生态环境类刑事案件10起,法治护航效力凸显。按照分级管理和“谁管理谁负责”原则,组建河湖专业管护队伍5支,配备专用巡查车等相关器具,细化巡查管护和具体考核规定,成为真正的“河湖管家”。目前,小清河、淄河、高店水库、孙武湖等及骨干调水渠道专业化管护队伍全覆盖。充分发挥网格员服务管理优势,组织各辖区网格员助力开展巡河管护,围绕河道堤防、河水水质及周边环境卫生等开展动态巡查,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今年累计发现整改问题85处,以实际行动为河湖环境安全“保驾护航”。
强化系统整治,促进河湖治理精细化。聚焦守好“水安全”底线,探索实行“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河道综合治理模式,投资19.7亿元对境内小清河干流及分洪道、淄河、预备河等5条重点河流进行系统治理,提升河道行洪减灾能力,小清河干流及分洪道防洪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其他主要河道提升至20年一遇。累计投资20余亿元分期实施淄河全段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河道37.8公里,并对城区段河道及孙武湖进行综合开发,打造成为纵贯县城区,集雨洪调蓄、生态修复、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动脉”河道。开展河湖“四乱”问题攻坚行动,县级组建3个工作组,对11条河流“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进行全面排查,下发河湖问题整改督办单17次,整治违法建设6处,清理河道垃圾、渔网等187处,对20余处涉河建设完善防洪影响等相关手续。2023年10月,我县代表全省迎接水利部河长制检查,取得零扣分、零通报、零约谈的优异成绩。依托水利部、财政部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连通重点河湖水系,通过拆除阻水建筑物、疏通淤堵水系等工程措施,将淄河、预备河、淄河故道3条主要河道和10处湖(塘)相互贯通、互为补充,实现河相通、水相连,沉寂近60年的淄河故道重新实现了通水,再现碧波荡漾、水丰鱼美的生态美景。重塑河道生态护岸,新建生态护岸长度58公里,新增湿地和水土保持林草面积3.8平方公里,恢复滨岸带植被面积68平方公里,构建起南北联动、东西融合的骨干绿色生态廊道。
做优管护品质,保障河湖治理长效化。投入财政资金350万元,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择优确定专业管护公司,对县内重点河道、泵站、闸坝等重点水利设施进行专业维护、综合管理,有效解决水利工程长期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加强物业公司规范化管理,明确物业化管护队伍、重点河道等5类24项考评细则,测评结果与物业管理费直接挂钩,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作用,确保河湖治理工程长久发挥效益。积极运用5G、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搭建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已为8条重点河流、35家重点涉水企业、7家污水处理厂安装水质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对河流水质实现了“全覆盖、全天候、智能化”监管。积极开发数字河湖平台,构建数字河湖一张图,将河湖基础信息、河湖长巡河、防汛预警、河湖水文、罐区管理、工程运行调度、视频监控等信息全部纳入,每5分钟就能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实现河长信息“码”上见,河湖问题马上传,河湖管理有闭环,极大提升了河道巡查效率和河湖管理维护水平。“线上”依托“广饶发布”“掌上广饶官微”微信公众号,适时发布河湖管理保护有关信息;“线下”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联动社会公益组织,开展“河湖保护我出力、绿色广饶我受益”等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宣传河湖保护知识。实施河湖问题群众监督举报办法,鼓励群众对河湖问题进行监督举报,提升“河长制”工作群众参与面。今年以来,接受群众举报有效线索17条,有效维护了河湖良好生态环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