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7年下半年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后,各大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地同步进行内线,外线作战,在这半年时间里,歼灭了大批国民党军,把战火推进到国统区,甚至一度危险到了其政治经济中心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无奈老蒋只能抽调大别山部队回防。粟裕紧抓战机,在1948年六月至七月,同国军展开豫东战役。此战以最小的伤亡,一举歼敌九万,彻底打乱了蒋介石在中原地区的部署,敌人围剿大别山的行动也彻底失败。国军兵力骤降百万人,且被我军分割在徐州,沈阳等地,而一线作战人员兵力严重不足,老蒋迫不得已集中力量固守东北,中原地区,至此国共形势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我军掌握了一定的战场主动权。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决定在东北发起一场大规模战斗,彻底捣毁敌军最重要的后勤基地。
八月,党中央正式下令林彪指挥四野战军秘密前往锦州,彻底锁住东北前往华北的大门。不料一向杀伐果断的林彪却屡次抗命,一直推三阻四。针对我军的部署,老蒋任命卫立煌担任东北剿总司令部总指挥,集中力量率先对四野战军发动进攻。凑巧的是,共产党这边林彪迟迟不肯行动,反而带兵包围了长春,卫立煌也屡次抗命,不管老蒋怎样催促,从头到尾都躲在沈阳闭门不出。对于卫立煌老蒋却无可奈何。卫立煌在国民党的地位非常高,深得孙中山的重视,属于元老级别的人物。其军事才能相当优秀,这就是他不是蒋介石嫡系,却能被重用的主要原因。他与毛主席,周总理的关系相当密切。解放战争时期,他与我党是敌人,但解放战争后他却成了新中国国防委员会的副主任。民间曾经流传,卫立煌是地下党,若不是他在辽沈战役中放水,林彪不会这么轻松拿下五十多万国军。
以卫立煌的军事才能,只要他想,绝对给四野造成极大的阻碍,到了那个时候,辽沈战役的结局可就不一定了,这将会影响整个解放战争的进程。解放战争打响的第一年,老蒋集中近百万的精锐力量在徐州,东北等地区成立了五大战略集团,其中位于中原地区中心位置的徐州集团兵力最多,装备最精良,其次就是东北集团。蒋介石的作战方针,计划让卫立煌将五十万大军集中在锦州,一旦计划顺利实现,即便四野有近百万的雄狮,也不一定能攻克锦州,这场战役极有可能变成持久战。结局可能就是两败俱伤。这样的结果蒋介石能承担的起,毕竟他们身后有美国支持,可这对于解放军会是巨大的打击,我军将会再次回到解放初期的被动局面。
到那时我军该如何翻盘呢?这个结果正是老蒋想要的,但却并不是卫立煌心中所盼望的那个局面,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代价,蒋介石承受得起,但卫立煌却承受不起。他与林彪在这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不管进行什么样的战斗,首先要考虑的是自身的伤亡,怎样以小博大,而不会以压上全部人的性命,只为取得局部的胜利。换句话来说他们极为爱惜部队的战力。倘若执行老蒋全力守卫锦州的计划,那么四野的东北国军就会在锦州形成对峙状态,其实四野还算是安全的,锦州虽然距离华北傅作义集团很近,但他们不会轻易入关驰援。因为在华北有杨成武和杨得志兵团,即便他们无法对傅作义造成太大的伤害,但迟缓他们的行动也不是什么问题。等到了战斗后期,东北国军以巨大的伤亡冲出四野包围后,他们还有三个撤退的方案,其一兵分陆路和海路以及航空,从锦州逃到平津地区。
在此之前党中央肯定已经在外围集结了中野和华野两大野战军,接下来国共会有一场恶战。 此战最终极有可能僵持。其二全军通过军舰,轮船从山东登陆,直接加入华东战场。最后走水路进入杭州等地,随后再沿着铁路加入中原战场。或者加固长江防线,给解放军致命一击。可卫立煌却偏偏闭门不出,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上任剿总司令之前,陈诚是总司令,原本老蒋计划让陈诚在中原痛击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只是没想到陈诚如此不堪大用,在中原三方五次被粟裕打得鼻青脸肿,当时政府内部有许多人已经开始对他有意见了。要不是老蒋坐镇,陈诚早就被他们枪决了。适逢杜聿明在东北连战连败。
老蒋正愁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接替杜聿明,陈诚为了证明自己,主动请缨来到东北与林彪过招,想象很美好,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陈诚一巴掌。半年时间,在他的指挥下,东北国军一下子损失了二十万兵力,其中大量铁路,重镇被解放军攻克。此举彻底引起了国民党各级领导的怒火,他们直呼老蒋杀掉陈诚以平众愤。陈诚的妻子一把鼻涕一把泪,成功说动宋美龄为陈诚说情。送走陈诚后,国民政府已无人有能力领导东北。无奈他只好请卫立煌出山,老蒋这一步走得确实不错,卫立煌在军中威望极高,且手下良将居多。他的到来确实稳住了东北混乱的局面。卫立煌十八岁就加入了国民革命军,他自幼崇拜孙中山,因在讨伐桂系战役中,以最小的伤亡击溃敌军,被孙中山看重。
成为了孙中山的亲信。他十分推崇孙中山提出联共的思想。并为之做了许多的努力,他对蒋介石等人很是厌恶。多次拒绝老蒋的示好,至此两人结下了深仇大恨。老蒋任人唯亲,对于嫡系要多好有多好,而其他人在他眼中就是战场上的炮灰。但有个特例,那就是卫立煌,蒋介石对他格外看重,况且就个人能力而言,卫立煌在军中资历最老,威望甚至一度超过了蒋介石。尤其是在抗日时期,当时卫立煌担任第二战区的副司令,在他的带领下,多次重创日军,让颓败的国军重振旗鼓。当时八路军也在第二战区,虽然国共签署了合作协议,但老蒋对八路军仍然防备重重,故意克扣原本应该给八路军的物资。国民党军自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都不敢出手干涉。只有卫立煌主动站出来,他对待抗日队伍从来都是一视同仁。
用自己的职权给八路军运送了大批物资。其中有一回运输的数量过大,军中没有将领敢带头运输。卫立煌便亲率警卫队,亲自将这批物资送到了港口。这才得以顺利抵达延安。就这样卫立煌便与毛主席,周总理等军委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时间一长流言蜚语就穿了出来,老蒋担心卫立煌加入共产党。于是随便找了个借口将他调往中原一战区,这下更是给卫立煌与党中央书信往来提供了便捷。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时,老蒋直接让人囚禁了卫立煌。随后不久中国需要组建远征军赴缅甸作战,老蒋最初派遣的是罗卓英,没想到却输得惨不忍睹,气得英美驻华大使痛骂蒋介石,并要求他立即放出卫立煌。
老蒋只好唯命是从,经此一战卫立煌名声大噪,一向高傲的美军军官都尊敬地称他为元帅,西方各个国家都非常敬重卫立煌。卫立煌满不在乎,带着家人出国玩了几年,在此期间他与我党再次取得联系。直到陈诚兵败东北,他再次回到战场。虽然老蒋给了他总司令的职务,但东北很多大权还是被老蒋捏在手中。卫立煌也不废话,直接喊来了美国驻华大使。老蒋只能妥协。战役打响后,四野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攻克锦州外围,面对解放军猛烈的攻势,东北国军却连连后退,长春曾泽生直接带兵投降。从这个时候卫立煌就已经猜到了辽沈战役的结局。不管蒋介石制定怎样的战略计划,都会被四野打破。正因如此,卫立煌才坚守沈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