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中安时评:高位增产 让丰收的答卷“沉甸甸”
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数据: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2亿斤,增长1.6%,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春种秋收,一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五谷丰登的喜悦。连年丰收来之不易,高位增产更是令人倍感鼓舞。礼赞丰收,致敬耕耘,1.4万亿斤的背后,是来自全国上下重农抓粮的扎实行动,来自亿万农民和“三农”一线工作者的辛勤付出。透过这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彰显了党和政府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决心,今日中国,农业强国建设步履铿锵,现代化大农业活力澎湃。仓廪实,天下安。展望未来,要牢牢把握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这一首要任务,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确保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端稳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有力有效守护好每一块良田沃土。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近年来,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计划到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藏粮于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耕地质量总体进入持续改善、稳中有升阶段,粮食安全基础全方位夯实。在河南邓州,设置市、乡(镇)、村三级“田长”663人、网格员623人,让每块耕地都有人管护,确保了粮食产量的稳定。着眼未来,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地域粮食供需形势、自然资源条件和粮食生产基础,调整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在坚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务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耕地稳产增产能力。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是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时代以来,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如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科技装备已成为粮食连年丰收的重要保障。藏粮于技,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稳步提升。着眼未来,要坚持以创新为导向,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扶持力度,整合优势资源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新型农机装备企业研发、品牌打造、推广应用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
的
长效机制。丰收时节更不能忘记节约,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路径。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领域首部宏观层面的系统性法律,对于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推动我国粮食安全工作从政策性治理向法治化治理转变有着重要意义。着眼未来,要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设备更新,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降低粮食和食物在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的损耗,同时,大力弘扬节俭兴国、节用裕民的优良传统,积极倡导绿色健康安全消费,将节约粮食和食物、反对浪费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凝聚形成全社会节约粮食和食物的强大合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