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不仅是农民手中的“饭碗”,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在宣汉427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块耕地都承载着丰收的希望,各乡镇各部门正以坚定的决心和行之有效的举措,持续打响耕地保卫战,用心守护着这片珍贵的土地。

普光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光镇秉持“四个到位”原则,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一系列耕地保护长效管理工作,全面提升耕地保护成效。

健全制度,考核到位。全面压实各级田长责任,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工作体系。与各村签订了耕地保护责任书,完善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考评制度,并将耕地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内容,确保责任落实无死角。

宣传发动,认识到位。坚持逢会必讲耕地保护工作,调研必看耕地保护成效。通过会上学习、法制讲座、流动宣传等多种方式,以及土地日、赶场日等多种时机,深入开展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了全镇干部群众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密组织,管理到位。健全了耕地保护巡查制度,坚持每月巡查,采取联合巡查与各村自查相结合、交通要道检查与偏僻地段巡查相结合、定期巡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确保耕地保护巡查不留死角。同时,建立完善了用地审批和举报处理机制,进一步强化了耕地保护的管理力度。

复垦开发,平衡到位。以建设促保护,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与耕地保护相结合,提高了耕地质量和增加了耕地面积。面对2024年耕地恢复总任务艰巨,镇党委政府攻坚克难,第一时间明确工作要求,并提前为各村(社区)预支工作经费,推动工作有序开展。截至目前,全镇已累计投入人工4500余人次,挖机49台,割草机200余台、耕田机50余台,已完成举证面积2500余亩,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塔河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塔河镇通过实施“三个三”战略,抓实耕地保护工作,不断为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和群众收入的稳步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压实“三级责任”。一是压实党委主体责任,自觉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形成“年初制定工作方案、每季度集中研判、适时调度整改问题”工作闭环。二是压实部门主导责任,明确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予一定工作经费激励,并积极向主管部门推荐优秀工作人员。业务骨干开展业务指导180余次、提出对策建议10余条供党委参考。三是压实村组直接责任,建立耕地保护同经费挂钩机制。2024年,塔河镇耕地总面积达29384.83亩,其中撂荒耕地面积4493.31亩。

用好“三大资源”。一是用好各项政策支持。针对不适合整治图斑、整治补助经费、举证不及时等问题,并积极争取有关专家现场指导、现场办公,今年已整治面积750余亩。二是调动群众参与热情,就撂荒地治理和后续利用,与群众达成自主经营、交由村集体统筹、流转给业主大户等“共赢协议”,群众理解支持率达到95%以上。三是取得业主大户支持,组织辖区内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等召开洽谈会,动员其参与到撂荒地治理全过程,达成土地利用、秸秆回收等协议30余个,提供挖掘机等设备24台,垫付资金63万余元,有效破解治理过程中的瓶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焦“三个结合”。一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结合地块实际,成片集中的交由业主大户打造千亩粮油示范基地1个,百亩示范种植片7个,共计2000余亩;集体或群众自主种植玉米大豆2000余亩。秸秆出售给养牛大户,形成既保障粮食安全、又做大牛产业、解决秸秆禁烧难题的良性发展格局。二是与壮大集体经济相结合。无人耕种的新治理土地由村集体自主经营,发展玉米大豆种植并出售秸秆,今年全镇村集体出售玉米大豆及秸秆450余吨,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5万余元。三是与促进群众增收相结合。群众将治理后的土地流转给大户或村集体,收取流转费用,全镇目前共流转土地2000余亩。

普光镇和塔河镇只是一个缩影,宣汉各地在耕地保护方面均采取了全面而有效的措施,确保了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使农民的“饭碗”端得更牢,使集体经济的增长有了源源不断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