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抢我饭碗”!哈工大本硕跑去吉大秋招,现场投简历被吐槽!
都是985,为啥哈工大毕业生就更抢手?
在求职的浪潮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都是985高校,为啥哈工大毕业生就更抢手?”
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吉林大学的学生,也引发了我们对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的深入思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一、名校光环下的录取分数与毕业生素质
录取分数与毕业生素质的“隐形门槛”
提到哈工大与吉林大学,两所都是响当当的985高校,但它们在录取分数和毕业生素质上的差距却不容忽视。
哈工大每年的录取分数都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生源质量的优越性。
相比之下,吉林大学在某些省份的高考录取分数甚至低于部分211高校,这无疑给吉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在就业市场上,这种差距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哈工大毕业生因其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出色的综合素质,往往成为用人单位眼中的“香饽饽”。
而吉大学生,尽管同样拥有985的光环,但在与哈工大毕业生的竞争中,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
二、秋招现场的“抢饭碗”大战
哈工大本硕生“跨界”投简历,吉大学生何去何从?
今年的吉林大学秋招现场,出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现象:哈工大的本硕生竟然也来投简历了!
这一幕让在场的吉大学生感到十分不爽,认为哈工大学生是在“抢他们的饭碗”。
如果你是HR,同时收到哈工大与吉大学生的简历,你会怎么选?相信大多数HR都会倾向于录用哈工大毕业生。
这不仅仅是因为哈工大的名气更大,更是因为在相同专业背景下,哈工大毕业生的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往往更胜一筹。这样一来,吉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沦为“陪跑者”。
三、学科实力与就业市场的“错位”
吉林大学文理强,工科弱;哈工大工科强,就业更香?
吉林大学作为一所文理高校,其工科实力相对一般。虽然机械学科获得了A-评级,实力不俗,但与哈工大机械的A+评级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种学科实力上的“错位”,直接导致了吉大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哈工大本硕生之所以敢于“跨界”来吉大秋招投简历,正是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在工科领域的优势。而这种优势,正是吉大学生所缺乏的。
因此,在求职过程中,吉大学生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甚至产生被“抢饭碗”的无奈感。
四、跨省跨区求职:名校生的“抄底”策略
哈工大抄底吉大,南大抄底苏大,名校生为何如此“拼”?
哈工大本硕生来吉大秋招投简历的现象,并不是个例。实际上,这种跨省跨区求职的现象在名校生中并不罕见。
比如南京大学的本硕生也会去苏州大学的招聘会上竞争银行岗位。这些名校生之所以如此“拼”,是因为他们深知就业市场的残酷和优质岗位的稀缺。
在就业行情一般的情况下,名校生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他们不得不采取各种策略,包括跨省跨区求职、提前准备简历、积极参加招聘会等。
而“抄底”策略,正是他们用来抢占优质岗位的一种有效手段。
五、大学生就业向下兼容:普本学生的困境
名校生“跨界”求职,普本学生何去何从?
随着名校生跨省跨区求职现象的日益普遍,普本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在就业市场上,他们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不仅难以与名校生竞争优质岗位,甚至连一些普通岗位也难以获得。
这种大学生就业向下兼容的趋势,使得普本学生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他们不仅要面对来自名校生的竞争压力,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歧视和偏见。
这种困境不仅让他们感到无助和迷茫,也引发了我们对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的深刻反思。
六、根源探析:毕业生多,岗位少,拼学校
毕业生激增,岗位稀缺,高校成色成就业“硬通货”
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归根结底,还是毕业生数量激增与就业岗位稀缺之间的矛盾。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然而,与此同时,就业市场的岗位数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这就导致了毕业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会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学校背景和综合素质。因此,那些来自名校、拥有扎实学术基础和出色综合素质的毕业生往往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而那些来自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则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和竞争挑战。
结语:名校光环下的就业“双刃剑”
回到开头的问题:“都是985,为啥哈工大毕业生就更抢手?”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
它既是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毕业生数量激增与就业岗位稀缺之间矛盾的体现。
在名校光环的照耀下,哈工大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确实拥有更大的优势和竞争力。然而,这种优势并不是永恒的。
随着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名校生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普通高校毕业生同样拥有着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他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来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毕竟,在就业市场上,最终还是要看个人的能力和表现。
因此,无论是名校生还是普通高校毕业生,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积极面对就业市场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找到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