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统计实力的时候经常是以步兵团为标准的,各大战略区在不同时期均对步兵团的编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不同时期的作战环境。
所以,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战略区中,八路军步兵团的编制和实力数也不一样。本文我们重点来聊一聊1943年初,山东八路军步兵团的编制标准及实有人员、装备情况,以加深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山东八路军主要是由山东纵队及115师主力一部合编而成,其中115师在全面抗战之初的步兵团是非常标准化的,即每个团下辖3个步兵营,每个营辖1个重机枪排及4个步兵连,此外团还直属侦察、特务等连队。
不过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115师不断分兵,下属部队的编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1940年10月,115师进行了整编,将主力部队编为了教导第1到教导第6旅,下属作战团番号为第1到第18团。
1941年到1942年,敌后抗日根据地遭到了空前困难,八路军总兵力从40万减少到了30万人。到1943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虽整体有所好转,但山东根据地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当时日军在山东驻有第32、第59师团全部,第65师团一部,独立第5、6、7混成旅团,合计兵力达4万多人。山东另有伪军高达17万人,其中多数为国军正规军投敌部队,比一般的乌合之众战斗力更强。此外山东另有伪警察3万人及伪政府组织的数十万保甲自卫队。
这些日伪军在山东建有2182个据点,控制了6926公里公路,建封锁沟、封锁墙4274公里。由于伪军的大量存在,并帮助日军控制占领区,为数4万多人的日军竟然能抽出1万多人的机动部队,这些日军机动部队与大批伪军配合对我根据地实施残酷的“扫荡”,仅冀鲁边一区在5个月内就遭日伪军合击8次,损失1650人。
在这种形势下,八路军整合山东所有力量,成立了新的山东军区,将主力部队精简为13个团,其余主力实施地方化。
这13个团分别是军区直属特务团,鲁中军区第1、2、4团,滨海军区第4、6、13团,鲁南军区第3、5团、胶东军区第13、14、16团、渤海军区(冀鲁边和清河区合并)直属团。
其中前7个团为115师主力部队编成,后6个团为山东纵队主力部队编成,除了这13个主力团外,二级军区下属的军分区有基干团,而山东军区还直属有教导1团和教导2团。
其中教导1团是115是教导大队及抗大一分校合编的,教导2团是在胶东的抗大第一分校第三支校改编的,因此教2团就近归胶东军区指挥。
历史资料留下了1943年7月,教导第2团的人员及武器实力:计有战斗人员1388人,非战斗人员580人,全团合计1968人,另有83匹马。
武器方面有长枪973支、短枪162支、轻机枪11挺、迫击炮1门、机关炮2门、讯(信)号枪1支、步兵炮2门、掷弹筒1具。
在弹药方面平均每支长枪有27发子弹、短枪82发、机枪135发、讯(信)号枪3发、迫击炮弹1发、机炮弹13发、步兵炮弹6发、掷弹筒弹150发,另有枪榴弹13发、其他弹药322发。
这一时期山东八路军的教导团确实带有教导性质,即培训部队干部、骨干,而不是之前教导旅时代的纯战斗部队了。
如教2团装备中短枪比例高、机枪配置少、而机炮、步兵炮、迫击炮、掷弹筒等八路军的“重武器”反倒是都有。这个配置其实就是教导部队的性质,即特殊武器我们虽然很少,但人员培训却绝不能落下。
当然了,以教导2团的人员武器配置来说,这肯定不是一支纯粹的战斗部队,不过在有需要时亦可参加战斗。
那么回到本文要讲的核心问题,当时山东八路军正规的作战主力团是什么配置呢?
1943年3月1日,山东军区在调整部队编制的文电中规定:
每个步兵团直辖司、政、供、卫及团直特务连共计456人,作战部队辖3个营,每个营534人,全团共计有2058人。
具体到每个营的编制,营部及重机枪排共计有72人,装备2挺重机枪,每个营辖3个步兵连,每个连共计154人,装备长枪120余支、轻机枪4挺。
在相关文电中,步兵连装备另有“重机三”的字样,但以八路军当时重机枪的配置情况,步兵营直属尚且只有2挺,步兵连又如何装备3挺呢?不仅从装备数量上无法实现,人员编制上亦无法配齐,故而此记载不确实。
简单计算,这种步兵团编制下不含团特务连的话,3个战斗营保守装备是长枪1080支、轻机枪36挺、重机枪6挺。团特务连一般可视为是加强版的步兵连,不过不会装备重机枪,轻机枪的装备一般要多于4挺,另外迫击炮、掷弹筒等“重武器”也会集中于团直属部队。
以上为主力团的编制标准,我们再对照下当时主力团的实际人员、装备配置。
到1943年7月,八路军滨海军区统计军区直属单位及第4、6、13团的人员及武器实力数。其中战斗人员合计4853人、非战斗人员2427人,合计7280人,有马412匹。
除去军区直属人员外,下属3个主力团平均每个团的人员肯定是能满足2058人编制数的,但是多也多不到哪里去,基本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在武器方面,滨海军区及3个主力团共计7000余人的兵力,有长枪3386支、短枪735支、轻机枪137挺、重机枪15挺(轻重机枪合计152挺)、讯(信)号枪3支、迫击炮1门、掷弹筒14具。
军区直属多为机关、后勤单位,大约只有1000人左右,他们装备的短枪较多,只有少数警卫分队装备长枪,轻机枪可能少量配备,重机枪和其他“重武器”是不装备的。
如此来计的话,滨海军区的3个主力团基本每个团可装备至少1000支长枪、40余挺轻机枪。
基本上每个战斗力连(含团直特务连)都能装备100支以上的步枪,但达不到每个连120余支长枪的编制标准(不过基本也够用了);每个战斗力装备4挺轻机枪肯定也没问题,团直特务连可能装备6到9挺轻机枪。
但是重机枪就有些不富裕了,按照编制,每个步兵团应该装备6挺重机枪的,但是以滨海区实际的重机枪数量来看,3个主力团中必然都有1个营只能装备1挺重机枪。
而在“重武器”的配置上,1个二级军区就1门迫击炮,显然不够3个团分的,加上14具掷弹筒,也只不过是平均每个团装备5具掷弹筒(其中1个团装备1门迫击炮,4具掷弹筒)而已。
在弹药方面,步枪平均每支有38发子弹、短枪有12发子弹、机枪有392发子弹、迫击炮有12发弹、掷弹筒平均每个12发弹,另有1065枚枪榴弹和12818枚手榴弹(战斗员平均每人2个)。
以上我们主要谈了一下滨海军区主力团的基本状态,其他几个军区主力团大体上也都是如此。
从武器装备配置上不难看出,八路军的重武器可以说是奇缺无比。
一个主力团只有少数迫击炮或掷弹筒,而且弹药还极少;重机枪连每个营2挺都配不全——别说与日军相比了,就连那些投敌的国军非精锐部队的重机枪装备都比八路军要好,而中央军当时的一个步兵营机炮连都能装备6挺重机枪,比八路军山东军区一个主力团装备的重机枪还多。
比较好些的是轻机枪和步枪,起码每个连有4挺轻机枪,步枪基本上算是配齐了,虽然这一点也与日伪军相差很多,但好歹不像重武器相差得那么多。
但无论何种武器,最要命的是弹药问题。
步枪平均不到40发子弹,机枪不到400发子弹,重武器弹药几乎忽略不计——这还是全军区主力部队所有弹药的统计。
而在实战中又不可能将弹药全部下发下去,除了必要的训练弹药,还要有必要的储备弹药。因此实际上每名战士手中的步枪子弹不到10发,轻机枪也只有几个弹匣,重机枪那是团营直接控制,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使用。迫击炮弹等更是要首长批准,才能使用。
武器弹药的窘迫直接限制了八路军的作战,所以八路军在敌后必须得使用游击战与日伪军周旋。
以上是山东八路军精简后的主力部队,主力部队装备如此,地方部队的武器就更差了。这倒不是说枪支不够用,主要还是重武器和弹药太少的问题。
如滨海军区地方部队当时有5090人,有长枪3669支、短枪326支,这个人枪比其实还是可以的。但是这大致一个旅的地方部队仅有轻机枪22挺、重机枪1挺,弹药方面长枪平均只有18发、短枪11发、机枪205发,除去训练及储备弹药,这颗真就是三枪八路了。
地方部队之下还有民兵武装,他们的武器装备和弹药,大家基本靠想象都知道该有多么窘迫了。
这已经是1943年7月了,是八路军在山东坚持抗战的第6个周年,前辈们要用这样的武器装备对付4万多日军,约20万伪军和伪警察,日军的武器装备自不必说,伪军好多都是之前的国军正规军携械投降,武器装备也远超八路军,想想这个压力该有多大。
但是,坚持就是胜利,仅仅一年之后,山东抗日局面就完全改善了;两年后,山东抗日军民便迎来了最终胜利。抗战的八年时间是八路军与山东民众浴血奋战的八年,而山东也成为了我军最坚强的根据地之一,锻造出了我军的多支主力部队,并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