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氧”融入治疗,服务儿童
近年来,由于气候多变、环境变化,呼吸道疾病日益常见,呼吸困难的症状也随之出现,于是“氧气吸入”成为缓解此类症状的重要手段。然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治疗工具,还有家属的配合程度等,均成为提升服务质量需要攻克的重点任务。鉴于这些情况,儿三科开展了以下活动。
举措一:拟定学习规划丰富知识储备
依据科室实际状况,对氧气吸入的相关内容加以梳理整合,形成较为完备的学习资料,组织统一学习。科室全体人员参与培训,重点掌握关键内容,在晨会上进行提问,护士长随时抽检,跟踪检查掌握程度。
举措二:制作氧气面罩
制作自制氧气面罩流程的视频,供科室全体人员观看学习。
1.纸杯面罩制作:取一个一次性纸杯,按照吸氧管的规格(单鼻导管、双鼻导管),于纸杯底部扎出小洞,将鼻导管插入小洞并用胶布粘贴固定,放置在患儿面前。
2.雾化面罩制作:首先把20ml注射器前端乳头部裁剪约2cm,将裁剪下来的注射器安装至雾化面罩出气孔处,把氧气管从乳头处插入,用胶布固定,再使用雾化弹力绳绑在面罩孔处,依照患儿头围大小调整松紧度,给患儿佩戴。
举措三:改变宣教模式提升沟通能力
制作有关沟通技巧的课件,对全体人员开展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运用所学内容向家属进行宣教。在病房内向患儿家属讲解吸氧相关内容,依据患儿的病情及年龄,选取纸杯面罩或雾化面罩进行吸氧,并重点向家属进行宣教。
四、项目规划
1.制定标准规范,并开展培训。
2.制作相关工具,在病房中应用,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3.强化沟通技巧,增进人文关怀。
在本次活动中,组员们的参与度、积极性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皆有所提升。与此同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实施过程顺畅,经效果确认后改善显著,且将标准化模式应用于实际工作。借助“氧气吸入宣教内容”“氧气面罩制作流程”以及“沟通技巧课件”,大幅提高了患儿吸氧的配合率,增进了患儿的舒适度,减少了对患儿的反复刺激,进而发挥出治疗疾病的作用。并且,为医护人员指明了如何改善患儿吸氧状态的方向,提供了理论支撑,增强了医护人员对氧气吸入的管理意识,提升了专科护士的临床管理水平。细化科室质量管理,丰富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令住院患儿有效吸氧的管理更具专业性和规范性。提高了患儿家属对科室的满意度与信任度,使其能更好地配合疾病治疗,推动疾病康复。对于科室而言,降低了人员消耗、医疗耗材耗费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儿三科把标准化的“氧气吸入宣教内容”“氧气面罩制作流程”及“沟通技巧课件”运用于临床工作,并纳入科室的常规培训工作及新进人员培训计划。自标准化流程及措施施行以来,自2023年8月起,科室在进行氧气吸入前,都会依据患儿的配合程度,对患儿及家属采取相应举措。结果表明,经过宣教及改变吸氧方式的干预后,患儿哭闹显著减少,舒适度大幅提升,而且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中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操作,操作成功率明显提高。
经效果确认,方案实施成功,今后将持续应用标准化流程,为患儿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