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孟欣

菏泽人爱听戏,也爱唱戏;菏泽戏曲活动历史悠久,因戏曲团体多、观众多、剧种多、剧目多等被誉为戏曲之乡。

近年来,菏泽紧跟时代要求,精准选取题材,精心创作作品,着力推动小戏小剧创新发展。如今,在这片传承沃土上,小戏小剧正阔步迈向新征程。

山东省2024年度小戏小剧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于12月16日至17日在菏泽拉开序幕,是有原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特色群众文化品牌,小戏小剧受欢迎

12月16日下午,在山东省2024年度小戏小剧优秀剧目展演开幕式上,首场演出就是来自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的两夹弦《公鸡过寿》,其诙谐风趣的小戏风格,受到现场嘉宾及群众的喜爱,在欢声笑语不时响起的同时,引发群众探讨、深思。

“两夹弦《公鸡过寿》是一出以美丽乡村建设中移风易俗为题材的现代戏。剧目以小见大,讽刺了陋风陋习,引人思考。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定陶区文化和旅游局办公室副主任李保告诉记者,“本剧荣获中国第十三届艺术节‘群星奖’,也是本届全国唯一一部获此殊荣的小戏作品,以及第九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剧目奖和十大特别推荐剧目奖等诸多奖项。其先后50余次赴北京、香港、天津、西安、呼和浩特、苏州等省内外20多个城市参加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大地情深全国优秀文艺作品汇演、中国戏曲文化周等重大文化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产生了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著名的戏曲之乡,菏泽地处齐鲁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集儒释道文化之大成,这为戏曲的活跃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菏泽地方戏曲,在历史的积聚中形成了戏曲团体多、观众多、剧种多、剧目多、获奖多、名演员多等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厚植于人文沃土的菏泽小戏小剧创演成果颇丰,各县区争相开展“为群众送小戏小剧”等创演活动,成为打造菏泽新时代特色群众文化品牌的重要途径。

如定陶区,创排了留守儿童题材的《爱心家园》,乡村振兴题材的《剪子包袱锤》《鼓声为谁鸣》《喜临门》,移风易俗题材的《退彩礼》《公鸡过寿》《幸福送上门》等现实题材小戏,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多次获得多项国家级省市级大奖。

“我们组织开展了移风易俗戏曲进乡村演出、小戏小剧‘群众看群众演’示范专题巡演、小戏小剧‘大擂台’、2024-2025年度菏泽市定陶区冬春文化惠民季‘庆元旦 迎新春’菏泽市定陶区两夹弦戏曲文艺演出进基层等文化惠民演出,走进学校、工厂、农村、社区,迄今演出820余场,服务观众达30余万人次。”李保说,该区每年还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定陶区各镇街中小学,演出100余场,服务师生5000余人次以上。

精彩纷呈,村民尽享文化大餐

小戏小剧,作为短小精悍却又极具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一直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它以邻里故事、移风易俗等题材为小切口,生动鲜活、通俗易懂地唱出了时代变化的大主题,凭借独特的魅力成为传播新风尚的有力途径。

12月16日,记者走进郓城县郭屯镇发现,冬闲时节,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丝毫未减。遍布该镇各村的文化惠民活动接二连三上演,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而小戏小剧节目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群众欢迎。“以前冬闲时节,大家不是聚在一起打牌,就是窝在家里看电视。现在,村里组织的文化活动多了,让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郭屯村村民李秀芹对此赞不绝口。

除了文艺演出,菏泽还注重基层文化培训活动的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郓城县“艺路有你”基层文化培训活动走进该县张鲁集镇,多位艺术名家现场授课,内容涵盖书法、琴书、枣梆等多个领域,不仅提升了乡村文艺骨干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也为群众提供了学习艺术、享受文化的平台。据统计,入冬以来,该县已累计开展基层文化培训活动20余场次。

与此同时,在鄄城县临濮镇开展的“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以文化为媒,以小小剧为桥,将“送戏下乡”的文化暖流携手移风易俗的清新之风送到群众“家门口”。

曹县邵庄镇组织开展的移风易俗小戏小剧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也将文艺演出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让文化服务“沉下去”、群众幸福“提上来”。

近年来,菏泽深入贯彻“党建引领,文化惠民”的核心理念,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创新实践,推动文化振兴工作迈向新台阶,为全面建设幸福菏泽和美丽菏泽‌‌提供了丰厚而坚实的文化力量。

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科科长赵瑞香表示:“近年来,全市新创、移植改编大型剧目、小戏100余部,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省精品工程奖等国家级、省级艺术奖项超40个,其中,《南国之春》《跑旱船》等8个剧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山东梆子《古城女人》获第十四届文华优秀剧目奖,鲁西南鼓吹乐《唱大戏》和小戏曲《爱心家园》《公鸡过寿》3部作品荣获群星奖,全市戏曲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此外,依托菏泽保利剧院,菏泽每年推出高品质大型文艺演出70余场,曹县“一元剧场”惠民演出模式深受市民好评。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工程,年均送戏下乡8000余场,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每年开展戏曲进校园、进社区等各类戏曲普及活动500余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菏泽积极发挥市文化馆、市艺术研究所及各县区文化馆(站)等公共群文机构的阵地作用,大力支持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式,引进国内重点艺术院校等优秀群文人才,全市群众文艺创作队伍不断得以充实加强。同时,邀请市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培训,组织全市各县区舞蹈、曲艺、书画等群众文艺创作骨干参加培训、研讨和交流,并推荐参加省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群众文艺创作培训班和现场观摩交流活动。群众文艺创作骨干从表现手法、人物服装、语言艺术等多方面多层次得到提升。”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科室负责人王丹伟说。

在此基础上,菏泽积极探索创建“依团代传”模式,成功恢复大弦子戏《两架山》,使大弦子戏这一在我省消失多年的地方剧种得以重生。2022年,采用“静态展示+活态传承”模式,打造了省内首家多剧种戏曲展示场馆——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展示中心,累计接待市民游客20万余人次。

目前,菏泽市各县区各镇街的文化活动愈发精彩纷呈。小戏小剧、扭秧歌、踩高跷等民间艺术展演和培训活动层出不穷;文化系统各单位也积极行动起来,送文化进乡村、培训到农家等冬季文化惠民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为农村群众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让他们成为“文化下乡”的积极参与者和筹备者,乡村文化活动因此成为接地气、聚人气的“醉美”花城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