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历史,直到近代,才诞生出一位开天辟地的伟大人物。他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完成了一统华夏的伟大目标。他,就是我们最亲爱的毛主席。在毛主席的一生中,有两大优点。毛主席的摄影师因为第一大优点,愿意终身追随主席一辈子,美国总统尼克松更是无比认同。而主席的第二大优点,更是中国革命的框架之根。
无与伦比的领袖气质
毛主席的一生中,有很多高光时刻的摄影,这些珍贵的摄影画面大部分都出自一个人的手里,堪称毛主席的御用摄影师,他就是吕厚民。老吕是陪在毛主席身边最长时间的一位摄影师,他对毛主席的评价很是具有代表性。毛主席伟岸的形象,十中有七,都可以在老吕的摄影中感受出来,这已是相当难得的事情了。
其他摄影师的作品,甚至连主席形象中的三分之一都不能展现出来。因为陪伴主席时间长,老吕对于主席的生活习惯也十分了解。他的照片往往能捕捉到主席最为微妙的表情变化,很多照片成为了经典的绝世佳作。
然而,老吕第一次给毛主席摄影时,情况可没有这么顺利。而且让所有人想不到的是,一向做事稳妥的老吕,在给主席第一次摄影的时候,竟然捅出了个大篓子,领导几次找他谈话,老吕都张口结舌,怎么也表达不出心中的意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1950年春,吕厚民接到组织部的通知,让他去往中南海处,负责给毛主席拍照摄影。老吕登时精神抖擞,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给伟大领袖毛主席拍照摄影,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从东北电影制片厂毕业,老吕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给一位伟人拍照,他做梦都没想到,他有一天能给毛主席拍照摄影。
带着激动的心情,老吕速速前往中南海警卫处报到。此时,他刚巧接到一份摄影任务,在天安门城楼上给主席拍摄。老吕暗暗下决心,这第一次摄影工作一定要不负重托,出色完成。
天安门城楼上,各位国家领导人交错穿行。老吕早早地来到场地,调整好摄影器材。没过一会,毛主席在众人的簇拥中,走向城楼中央。广场上人声鼎沸,数十万人民群众看到主席,纷纷挥着手,口中呼喊着“毛主席万岁”,欢呼声雷动。
主席像天空中那轮硕大无比的太阳一般,散发着和煦耀眼的光芒。这一幕景象让准备摄影的老吕惊呆了。毛主席身姿伟岸,气场强大,目光深邃而富有力量。主席在人民的欢呼中灼灼发光,是天地间最璀璨的明珠。
老吕的快门迟迟摁不下去。不知是出于主席气场的震慑,还是痴醉于这样美好的景象中,老吕整个人都陷入了梦幻的感觉。老吕回忆道:“当时毛主席的形象让我看呆了,好几个小时我整个人都是飘飘然的感觉......后来都不知道怎么回去的。”
结果就是老吕第一次给主席照相,一张图片都没有完成。老吕回到住处,才发现衣服的前胸后背都被汗水浸湿透了。他才恍过神儿,发现一张照片都没照。上级领导听到老吕一张照片都没有照出来,简直以为自己听错了。
领导脸色发青,大声质问老吕,“这么重要的场合,怎么能一张照片也没有拍到呢?”老吕支支吾吾,什么也说不出来。他也不清楚当时自己干了些什么,只觉得自己一个劲儿的流汗。
从那以后,老吕就落下一个毛病。只要是每年在天安门城楼上给主席拍照摄影,每当奏响《东方红》,人民在城楼下欢呼呐喊,老吕此时就控制不住想上厕所。因为太过紧张,拍照的时候总会出现大把流汗,甚至是失禁的情况。哪怕是拍照前不喝水也不管用。
毛主席站在城楼上的模样,一国领袖的气场,摄人心魄。真正让老吕感到震惊的,不只是主席令人震撼的气场,更是主席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主席浑身散发着温暖的光辉,每个和主席接触过的人,不论是干部群众,还是国际友人,都一致表达出对主席个人魅力的最高赞誉。
建国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在《怀念文井》中写道这样一段对话,陈建功问当时文学作家的严文井:“您早年和毛主席在延安交谈过多次,您觉得现在影视剧里面的毛主席,和真实的毛主席像吗?”
严文井非常坚定的摇摇头:“差远了!差太远了!”
因为严文井那时是延安地区一个很有名的作家,所以他难免有点自负。有一天他和毛主席谈了整整一天的对话,谈完话之后天色已经很晚了。从窑洞走出来,严文井看着满天的繁星,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现在就是让他为毛主席去死,他都去干。
严文井是中国儿童文学界的泰斗,他的文学语言向来以犀利著称。但在他心里,毛主席是个神一般的存在,主席的个人魅力令他深深折服。和主席谈话,是和真正的伟人对话,灵魂间的交流碰撞,让严文井感慨不已。
中美作为世界两大核心国家,早些年水火不容。美国总统尼克松到中国访华,刚下飞机就十分不习惯中国的接待方式,尤其不能接受的一个情况,是要求让他在晚上的时候接见毛主席。本来这也是照顾主席身体的无奈之举。
尼克松当时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是心中难免有些不满。但等到他在书房见到毛主席时,顷刻间,所有不满的情绪烟消云散。他眼中的毛主席是一位和蔼且充满智慧的长者,在堆满书籍的简朴房间内,毛主席气场雍容华贵,交谈起来,也能感到无比舒适。
在主席强大魅力的影响下,尼克松和主席成为了关系非常铁的朋友。水门事件后,毛主席依然把尼克松看成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他诚邀卸任后的尼克松再次访华。尼克松再次来到中国后,内心十分感动,到中国访问,就像回到了另一个家乡一样。这都是主席人格魅力所带来的美好体验。
临走的时候,尼克松向主席深深鞠了一躬。这一鞠躬,包含了对主席的衷心感谢,更是致敬主席心中万分的敬意。他惊叹于毛主席宽广待人的胸怀,更让他感受到这位中国主席最具有魅力的一点,是在国家发展规划上,毛主席的很多决策都是对的。
决策方向的十足正确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在南京发动反动革命,大肆迫害中国共产党革命人士。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必须将反帝反封建革命进行到底,必须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势力。
党中央领导的南昌起义,在湘赣地区打响武装反抗的第一枪,随后湘赣地区的农民在秋收的季节举行暴动,参与反抗国民党的行动中。秋收起义中,毛主席在前委会议上,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这个战略思想刚刚提出时,遭到了一些左倾人士的反对。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的成功举行,证明了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正确性。从那之后,我党走上了革命发展方向正确的道路。
在中国的长期革命斗争时期,毛主席的雄才大略让中国军队避免了很多战争中的伤亡,而且有很多次以少胜多的战役。从第一次国内革命和国民党对抗,到抗日战争与日本侵略者对抗,再到解放战争,中国军队对敌八百万国民党大军。每场战争,我军不论是兵力还是武器,都远不如敌人。饶是如此,主席仍旧带领中国军队打下一场又一场的胜仗。
如果没有滔天的军事才能,如何能化解一次次的战争危机?中国战争所创下的奇迹,无不展现了毛主席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军事决策艺术。
主席的军事策略主要有三大原则。一是统筹兼顾,直击要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第五次战役,毛主席总览全局,发现美军改变了之前的战术,行动十分诡异。分析战场后,毛主席勘破敌人引诱深入的策略,下令军队撤退。
还好军队及时撤退,否则几十万大军被围困,后果不堪设想。而后敌人狡猾地策划出穿插战术,把我军后方长线给牢牢锁住。在这种危急关头,主席反其道而行之,直接来了个反穿插战术,破解包围后,直接深入敌人核心部队,直击要害,一举击溃敌人部队,实在惊为天人。
主席军事策略的第二大原则是深思熟虑,明辨慎行。毛主席一再强调,做事情不能鲁莽,尤其是打仗,切不过受到敌人挑拨,不慎思考,就主动发动进攻。这样只会中了敌人的埋伏。行军打仗,国家大决策,一定要明辨慎行,仔细收集实践经验,充分考虑后再行动。
毛主席提出,最好的战争策略,就是把勇敢和思虑结合起来,既要果断执行,也要在行动前好好思虑清楚,“必须坚持不要打没有把握的战争”。
毛主席军事策略第三点原则,即是分清局势,“抓小放大”。在多次战役中,毛主席指挥的部队战术都是通过夜袭、突击等方式展开攻势。这种战术优点即为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大的胜利。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再打再跑,再赢再打。
通过这种方式,反复挫败敌军,直到胜利。毛主席从客观局势分析,结合我军弱势,发挥长效优势作用,进行短突猛进的作战方式,“抓小放大”,避免正面冲突,战争常常能顺利取得成功。
战争时代,主席英明神勇,收割了一场场战役,创下了中国军队的神话篇章。在和平时代,毛主席深谋远虑,也提出了有利于后世发展的诸多正确决策。其中最著名的决策当属于科技兴国战略指导。主席不仅大力发展土地改革,在农田政策的决策上,恩泽百姓,还十分注重科技兴国的策略,提出把科技与农业结合,科技与文化结合,这些正确的国家决策都为我国新时代蓬勃的发展提供了先机。没有这些坚实的铺垫,中国的科技、文化发展也达不到如此迅猛的速度。不得不感慨主席决策的深谋远虑。
古语有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主席在为国家谋发展的时候,注重头上的问题,也注重脚下的问题。他站在历史的峰顶,目光远视十年甚至百年后,竭尽全力为人民谋福祉。他的气质无人能及,他的策略当属人类历史的典范。他是千年以来的唯一一人,也注定是中国最伟大的领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