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2年10月中印边境大规模冲突爆发之前,双方武装部队其实已经在边境地区发生了冲突。1959年,西藏达赖集团叛乱,印度尼赫鲁政府趁乱向中国索要领土。诉求遭拒后,印度武装部队于1959年下半年相继在中印边境的东线和西线地区制造了朗久事件和空喀山事件。

两起流血事件发生后,政府下令前线解放军边防部队“停止巡逻,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主动和印军脱离接触。”这样做用意何在?

根据当年参加过中越边境作战的阴法唐将军回忆,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当年更多的情况,以及中国选择在朗久事件、空喀山事件之后退回到实际控制线20公里的前因后果。

印度政府上世纪50年代就在中印边境地区开始活动,但当时解放军的主要任务是在西藏站稳脚跟。随后,中国和印度关于边界问题达成了“十七条协议”,但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反对解放军进驻西藏,真正进入中国西藏拉萨及西藏南部地区的解放军部队实际很少,只有2个团,大部分兵力在18军后方司令部的指挥下修公路、建机场,保障前面的部队。对此,阴法唐回忆称:“打不打是一回事,有没有力量是另一回事,只要需要,我们是有办法的”。

解放军武装部队进入西藏地区后,主要在边境地区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到1959年,西藏地区的反叛势力在印度的支持下发动了叛乱。1959年3月22日,印度趁中国平定西藏叛乱时,公开向中国索要125000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印边境交界线东段地区的90000平方公里领土和西段地区的30000多平方公里领土)。面对印度的无理要求,周恩来总理于1959年9月8日在信件中驳回尼赫鲁的非法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之后的时间里,西藏地区的叛乱势力逃往印度,尼赫鲁为他们提供庇护。在1959年上半年的几个月,西藏达赖喇嘛在印度的支持下破坏西藏交通、劫掠财物、残害人民,随后,西藏军区和解放军第134师的部队进入西藏地区平定叛乱。

在解放军平定西藏叛乱之后,印度武装部队于1959年8月25日入侵中国领土境内的马及墩南侧地带,向驻扎在马及墩地区的解放军武装部队突然开火。在第一轮射击中,印军发射了机枪、步枪子弹十几发,这是印军和解放军在边境地区的第一次交火。遭到印军射击后,解放军边防部队迅速实施了还击行动,在解放军的反击下,印度武装部队撤出中国马及墩地区。

第二天,也就是26日,驻扎在边境朗久哨所的解放军再次发现了入侵我境的印军部队。这一次,印军派出更多的部队,他们在马及墩南侧地带向解放军边防部队发动猛烈进攻,这次发射的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子弹达到了上百发。面对进攻,我解放军边防部队被迫反击,击杀1名印军,重伤1名印军。

由于在第二次进攻中受损,印度当天再次派出空中部队进入中国领空。对此,中国政府向印度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尼赫鲁于1959年8月27日对中国的抗议提出了反抗议,公然指责中国派出“一支人数众多的中国部队越入印度东北边境特区边境上马及墩以南的领土,未作出任何警告就向印度前哨纠察队开火,是蓄意侵略”。

同时,尼赫鲁表示,“印度边境哨所已奉命维护印度领土完整,并在必要时对侵越者使用武力”。这便是朗久事件的整个经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中印双方对朗久事件各执一词,很多人对事情的真实经过并不清楚。根据阴法唐将军回忆,当时印度国内的舆论一度认为朗久事件是起因于中国的“蓄意侵略”,他们在印度国内掀起了一个新的反华浪潮,1959年8月29日-31日间,印媒发布了30多篇攻击中国的文章,扭曲朗久事件的事实。

朗久事件发生后,中国认为这是西方对中国的敌视和遏制,是在破坏中国的“社会主义联合中立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策略,从而实现帝国主义向亚洲渗透的意图,所以中国选择了克制和忍耐,在对印度的反华活动进行批评时,仍然本着“维持中印友好”的原则,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朗久事件后不久,印军于1959年9月中旬派出一支上百人的巡逻队在靠近中国边境的印度错格斯查鲁、基阿姆温泉地区建立了武装哨所。随后,印度政府想要在中国边境内的萨莫尔地区设立侵略据点。

为了实现该目的,印军于1959年10月20日派出3人组装侦察小组越过中印边境传统习惯线,向东部的空喀山口方向靠近侦察。

当时这3名负责对我军情况进行侦察的印军刚进入空喀山口就被我解放军在附近巡逻队伍相遇,“经劝阻无果后,边防巡逻队解除了3名入侵者的武装,暂行拘留”。

拘留3名印军后,解放军边防部队为防止印度报复,派出6人巡逻小队在空喀山口附近的章图山南侧的胜利山上连夜防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9年10月21日上午,驻守在空喀山地区解放军骑兵第6团作训股长段海珍、第2连政治指导员文万秀等7人到空喀山口附近高地勘察地形,行至胜利山时,碰到了一支60多人的印军武装部队。此时,印军进入了我方边境线内。

这支进入我方境内的印军由正、副司令官迪亚吉和辛格指挥,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在中国的萨莫尔地区设卡。

60多人的印军看到只有寥寥数人,且只携带了轻武器的中国军队侦察小组后,兵分两路迅速对我军实施包围。解放军边防部队一边占据有利地形准备反击,一边向印军喊话,要求其后撤并退出中国领土。印军不仅没有后撤,公然抢走了我解放军侦察小组的马匹,要求我军缴械投降。

我方强忍怒火,坚持和印军对峙,但当时有“不打第一枪”的要求,所以战士们都忍着没有开枪。到1959年10月21日下午15时,印军率先对解放军阵地左侧开枪,我解放军继续向印军喊话,但未得到回应。1959年10月21日下午15时19分,印军对解放军的阵地实施了第二次射击,这一次,印军一边射击一边不断向我军阵地靠近,企图活捉。

解放军边防分队的武清国副队长于1959年10月21日下午15时27分鸣枪示警,并喊话,要求印军停止挑衅,遭到印军更加猛烈的射击,在敌人密集的射击中,武清国副班长不幸牺牲。

随后,我解放军侦察小组被迫进行自卫还击。经4小时射击后,解放军改变作战策略,集中火力压制阵地右侧印军,并派出3人穿插至印军后方发动突然进攻。在我军的猛烈攻势下,印军不敌开始撤退,整个战斗于1959年10月21日傍晚19时30分结束,这就是空喀山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空喀山口的冲突中,入侵我境内的60多名印军被击毙9人,受伤3人,被俘7人,剩余全部逃跑,参与作战的解放军13人牺牲1人。事后,在空喀山口冲突中牺牲的解放军副班长武清国被追授一等功臣,葬于疏勒烈士陵园。

抓获俘虏后,我军对俘虏进行审问,他们都对擅自越境蓄意挑起武装冲突等事实供认不讳。中国方面于1959年10月22日向印度驻华大使提出要求: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印度军队侵犯中国边境和类似挑衅事件的再次发生。

对此,印度采取的处理方法和朗久事件一样,反诬空喀山口事件是中国侵略造成的。为了让言论更加真实,尼赫鲁“自导自演”在印度各驻外使节的备忘录中称:印度可能不得不使用武装力量把中国军队从他们所占领的印度领土上赶出去。在印度政府和印度媒体不当言论的煽动下,印度内部部分人提议出动飞机,将新藏公路炸断。

见到印度再次激动,中国政府再次以大局为重,释放了辛格等在空喀山口事件中抓获的7名印军战俘,并交还了其武器装备。

在经历过朗久事件和空喀山事件之后,中国为不扩大事态,本着稳定事态的态度,决定以实际行动表明中国政府和平谈判的诚意。为了促成和印度的边境谈判,中央下令边防部队:停止巡逻,并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主动与印军脱离接触。

这是中国为了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作出的让步。之后,周恩来总理为此事还专程访问了印度,但是尼赫鲁拒绝和中国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不仅如此,尼赫鲁更是把中国政府稳定事态的主动撤军视作了软弱行为,在中印边境地区变本加厉,后续在1962年双方爆发了大规模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