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林霄 叶晓倩 祝旖波

冷空气频频南下,冬日寒意已愈发明显。衢州市常山县大桥头乡的郑奶奶今天一早便拿出了一双新棉鞋穿上,“又舒服又温暖,而且还很结实。”

奶奶脚上的这双棉鞋是当地一名叫傅珍芳的老人送的——17个年间,她已经免费送出了13800多双棉鞋,而这些棉鞋都是她自己一针一线做出来的。

因此,傅珍芳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棉鞋奶奶”。

“冻疮反复发作,小时候多希望有双棉鞋”

棉鞋的故事始于2007年的冬天。当时,傅珍芳到杭州看望女儿,闲逛时看到有块为山区儿童捐款的展板。“孩子们的照片让人看着心疼,他们脚上都没有一双像样的鞋子过冬,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

傅珍芳出生在农村,3岁那年,摔伤了右脚,伤到了脚上的神经。后来,右下肢开始萎缩,走路便一瘸一拐。“那时候家里条件差,也没有一双厚实的鞋子,加上干家务经常会打湿鞋子,每年冬天,我脚上的冻疮都会反反复复发作,又痛又痒。”穿着单鞋的傅珍芳只能用填稻草的方法,勉强给双脚提供一丝暖意。“冬天能有一双舒适、温暖的棉鞋,是我当时最大的愿望。”

正因为如此,傅珍芳更加挂念这些山区的孩子。回到老家后,她开始在家学做棉鞋。一年后,98双崭新的棉鞋装了满满两编织袋。为了将这批鞋子送到孩子们手里,傅珍芳独自一人背着两袋棉鞋,坐上了去杭州的火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珍芳在家制作棉鞋 记者 叶晓倩 摄

“你快带我去吴山广场!”还没下火车,傅珍芳就给女儿打去了电话,因为她得知吴山广场有一场慈善活动,至于怎么去,棉鞋能不能捐得出去,她并不知道。

好在,这98双棉鞋最终顺利交到了工作人员手中,而傅珍芳17年的送棉鞋之路从此刻起也一发不可收了。

“给老人们换上棉鞋,一个都不能落下”

“我本来就是个闲不住的人。”回到村子里,傅珍芳又开始“盯”上了村里老人的脚。

但是做好的棉鞋,怎么送出去,在村里反倒是个难题。“我们非亲非故的,为什么要送我棉鞋?”“为什么突然对我这么好?”傅珍芳的好意,没想到一开始遭遇了这样那样的质疑。

“你要还是不要?”脾气刚硬的傅珍芳都会假装收走棉鞋。一拉一扯中,老人们半信半疑地收下这双免费的棉鞋。“虽然他们嘴上怀疑,其实心里喜欢的不得了,看他们的笑容就知道了。”

村子里的老人都穿上棉鞋了,其他村呢?养老院呢?2009年冬天,傅珍芳在市集上听说常山东案乡敬老院的老人们很需要棉鞋。第二天,傅珍芳就带着囤在家里的38双棉鞋去看望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珍芳给老人们送去过冬棉鞋 受访者供图

“去敬老院的那天下了点小雨,感觉更冷了,老人们都躲在房间里取暖。”傅珍芳和工作人员打上热水,给老人洗脚、穿鞋。“老人们穿上了棉鞋,暖暖的,笑得很灿烂。”傅珍芳陷入了回忆,“看到他们笑,我心里也是暖暖的。”

不过,38双棉鞋还不够分,还有16位老人没能穿上棉鞋,急性子的傅珍芳回到家后,又花了4天时间赶出来16双棉鞋。“换棉鞋,一个老人都不能落下。”

“一个都不能落下”, 17年来,傅珍芳为之奔波。到2013年,常山县所有敬老院里的老人都穿到过傅珍芳亲手做的棉鞋。而这些年,衢州市一半以上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也都收到过她免费赠送的棉鞋。

“他们的等待,让我停不下来”

17年的坚持,傅珍芳送出了13800多双棉鞋。一年到头,傅珍芳和她的缝纫机几乎是全年无休。缝纫机修修换换,至今已是第7台,而她也从“棉鞋阿姨”成为了已是66岁的“棉鞋奶奶”。

17年来,傅珍芳免费送出的棉鞋,温暖了很多人的双脚,但她也坦言,“现在的棉鞋越来越难做了。”长时间低头做鞋,傅珍芳的颈椎也不堪重负,脖子后有一块明显的鼓包,“低头久了就会头晕”。

“以前除了吃饭、睡觉,我大部分时间就是做鞋,能从凌晨6点做到晚上11点,一天做出10双棉鞋不是问题,如今一天能做出3、4双棉鞋就不错了。”制作成本的成本不算太高,但17年来,傅珍芳投入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珍芳采购制作棉鞋的材料 记者 叶晓倩 摄

即便如此,为什么还要坚持?傅珍芳说,因为还有老人在等她。“终于给你盼到了!”有次去敬老院送棉鞋,傅珍芳还没表明来意,就被老人们认出,“他们说,从电视上看到过我。”

正是这一份期盼,让年近古稀的傅珍芳坚定自己的坚持是“值得的”。她说,只要自己还做得动,一定还会继续把这件事给做下去。拿出海绵、缝上布料,记者离开时,傅珍芳的缝纫机依旧哒哒作响。

12月17日,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项目组决定,联合潮新闻为“棉鞋奶奶”傅珍芳颁发正能量特别奖,向13800多双棉鞋背后的温暖点赞,向17年纯粹的坚持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天正能量”给傅珍芳的颁奖词这样写道:

17年,13800双,每一双,都由她亲手制作。

17年,“棉鞋阿姨”变成“棉鞋奶奶”,不变的,是她做棉鞋时的专注和送出时的笑容。

笑容在她和孤寡老人们的脸上同时升起,爱和温暖在旁观的我们心中充盈。

一念起,行动随,17年,这件好事她做得平平常常,却留给我们深深的震撼。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在平凡岁月里的坚持。

今天,我们致敬坚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