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点:在日前举办的2024数字交通大会上,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刚表示,数字交通已从顶层规划发展到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创新技术产品不断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的阶段。交通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点领域。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数字交通建设在创新应用中不断突破,已成为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抓手。

——援引自经济日报

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无人驾驶的智能运输机器人正在有序搬运集装箱。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ART)由我国企业自主研发制造,具备L4级无人驾驶能力,在智能模块的支持下可实现智能化协同作业,工作效率比人工码头提高20%以上。在“5G+北斗”的融合定位方法加持下,ART的响应时延达到毫秒级,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

“数字交通深刻改变着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刘鹏飞介绍,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以数字交通为代表的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发展,就数字交通发展制定多项重要文件,出台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引导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等重大政策,坚持创新驱动。

财政部、交通运输部今年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提出,推动基础设施智慧扩容,围绕公共服务升级,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新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深度融合。“要推动交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开展重大科研攻关,集中攻克智能建造、智能航运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提升基础设施建管养技术水平,构建更安全、更耐久、更智能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刘鹏飞说。

今年9月,一辆总重达1.08万吨的无人驾驶重载列车从朔黄铁路河北黄骅南站出发,经过2.5个小时行驶,顺利到达山东东营西站,标志着我国首次无人驾驶重载列车完成试运行,实现了关键技术和管控模式的自主可控。

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重载列车安全牵引技术实验室主任周占松介绍,公司创建了集数字化仿真、智能化驾驶、远程化遥控、集约化调度、一体化监测、少人化值守于一体的新模式,建立了一套持续创新迭代的运输管理体系。其中,综合保障及仿真模拟、远程操控及自动驾驶、空天车地一体化安全监测3项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

据测算,该无人驾驶技术批量推广应用后,朔黄铁路重载列车平均运行时速可提高1.7公里,平均牵引能耗降低2.9%,预计每年节省人力成本1200万元,为推动我国重载铁路智能化、无人化、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铁路12306客票系统成为铁路售票的主渠道。2024年春运,铁路12306日售票量最高达2091.6万张,日页面浏览量最高达898.3亿次,90.9%的旅客通过线上渠道购票。

如今,铁路12306便民服务功能越来越多。“今年,我们又上线了同车接续、在线选座、购票需求预填、火车票起售提醒订阅等功能。”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中国铁路12306科创中心副主任单杏花说。

从纸质票证到刷码出行,从线下排队到线上购票……多年来,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见证了我国数字交通的发展。《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我国数字交通发展要以数据为关键要素,赋能交通运输及关联产业,推动模式、业态、产品、服务等联动创新,提升出行和物流服务品质,让数字红利惠及人民。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大数据创新团队负责人刘冬梅说,交通运输领域转型升级过程中,智能交通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智慧交通发展不仅要助力行业实现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更重要的是优化运输服务供给和提升群众出行体验。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成熟、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智慧交通加快发展。

“出行领域,支付宝已覆盖公交、地铁、两轮、网约车、12306、航司等八大场景6亿用户。”蚂蚁集团·支付宝公共出行事业部总经理万鹏说,公司推出的“AI出行助手”具有对话式语音交互等多模态AI交互能力,可实现互联网出行全场景AI智能服务,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出行解决方案,简化出行流程,提升居民出行效率和服务体验。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出行更加方便,但老年群体在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方面仍存在困难。滴滴出行政府事务副总裁汤雄表示,平台专门为老年群体出行推出“滴滴老年版”小程序,页面进行简化设计,以大字体呈现,能实现一键叫车、无目的地叫车。此外,滴滴通过设立智慧出行候车点,解决定位不准确等问题。只需扫描站牌上的二维码,即可将上车点精准绑定至站牌位置,轻松完成叫车操作,极大方便老年人出行。

数据资源是数字交通发展的关键要素。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健认为,当前交通运输领域的数据孤岛现象严重,不同部门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难以共享,信息利用率低,影响业务协同和决策效率。此外,数据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全量、跨区域、跨行业的数据偏少。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动交通行业的数据开放共享十分关键。

“传统基于服务器架构的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在共享性、开放性上有较大软肋。”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钟章队认为,要开发新一代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系统,对子系统进行统筹调度。

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发的综合客运大数据监测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汇集了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多领域数据,为研判全国综合客运态势、分析旅客联程出行特点提供支撑。

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解决数据割裂的难题,实现跨区域、跨行业主体的协同融合。刘冬梅表示,系统以手机信令数据为载体,实现了多领域数据的打通。数据上“云”,不仅有助于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多方协作,也为系统功能的更新迭代搭建了坚实底座。而实现系统功能的更新迭代,既要与各地方生产业务协同,也要加强跨领域协同。例如,交通运输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能在数据和技术能力上实现优势互补。

“数据驱动下实现设施管理、运输服务效率、治理能力等全链条协同,有助于提升整体运行效率。”李健说,跨行业协同可以释放更大价值,交通数据作为纽带,与物流、能源、商业等领域数据融合,能催生智慧物流、共享出行等新模式,为行业带来全新机遇。

来源:经济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